加快解决陕北水危机问题,必须坚持“先生活、后生产、再生态”的原则。就当前来说,黄河引水的确是解决陕北水危机的必由之路,但引来黄河水也不是可以一劳永逸,高枕无忧。加大开源的同时,还需节水为先,治污为本,优化配置,多措并举地为陕北“解渴”,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严重缺水的问题。
节流:做好做实节水文章
过去,人们总以为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节水意识淡薄,水资源浪费严重。对于水资源严重紧缺的延安、榆林来说,节水已被两市提高到建设节水型社会的战略层面和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的重要举措。2006年,榆林、延安均被国家确定为全国第二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市。目前,两市基本完成了试点建设规划中的各项任务。
榆林不仅是能源化工基地,还是特色农业示范基地。在建设节水型社会中,榆林市着力构建起一套相对完整的水法规制度体系和水价机制,运用经济手段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据了解,榆林全年总用水量约7.2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用水就高达4.3亿立方米。对此,榆林市提出“农业节水,工业反哺”,农业节约下来的水指标让给工业,工业再反过来支持发展高效农业。
榆林市原有水稻面积10万亩,目前已调整为2.57万亩,先后投入190多亿元,建成38个高效节水农业园区。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缓解了农村用水供需矛盾,目前全市高效农业节水灌溉面积达96.57万亩。同时,加强企业用水管理,鼓励和支持低耗水、低污染和高效益产业发展。通过技改,不断提高企业水的重复利用率。如,锦界国华电厂通过技改,每年可节约水量304万立方米;恒源煤化工有限公司通过技改,使节水率达到76%。对城市生活节水,榆林市采取管网改造、兴建污水处理厂、推广新式水表和节水洁具等多种措施,使群众节约用水成为自觉的行动。
延安的节水形势比榆林更为严峻。延安以前的工业主要以本身不是高耗水项目的石油和煤炭开采为主,现在产业转型并延伸产业链后,万元工业增加值耗水量必然要增加,但省上要求“只降不升”,延安的压力很大。但是,水有尽、源有竭,节水文章必须要做好做实。
开源:建设陕北供水网络
在陕北境内,有无定河、窟野河、秃尾河、佳芦河、皇甫川、清水川、孤山川、清涧河、延河、洛河等重要河流。这些河流既是维持陕北生态环境的重要基础,也是解决陕北能源化工基地供水问题的重要水源。
“要‘解渴’陕北,就必须在这几条重要河流上做足文章,按照‘十二五’期间建设‘双十’水源工程的规划设想,兴建一批骨干水源工程,‘长藤结瓜’。”为此,省水利厅开出的“处方”是:一要加快无定河王圪堵水库工程建设,实现向榆林市区、榆横煤化学工业区、鱼米绥盐化学工业区及下游雷惠渠等灌区供水。二要加快北洛河支流葫芦河上的南沟门水库工程建设,实现向黄陵县城、交口河工业区、延安电厂和隆太塬生产生活供水。三要加快清涧河红石茆水库、延河支流安沟河安沟水库和安塞县马家沟水库前期工作和建设步伐,实现向子长县城及新建工业园区、延长县城生活和工业、安塞县城供水目标。四要加快府谷东部岩溶水和第四系孔隙潜水开发力度,解决近期神府经济开发区、清水沟工业区和神木县城缺水问题。五要加快陕北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步伐,力争更多的病险水库通过治理提高水的调蓄能力和防洪保安能力。
效率:利用好每一滴水
提高用水效率,利用好每一滴水,现在已显得尤为重要。2009年时,榆林市要求兰炭生产企业每产1吨兰炭耗水不能超过0.3吨。在耗水指标高门槛的“逼迫”下,如今,榆林兰炭企业的节水技术,已达到每生产1吨兰炭耗水仅0.1吨多一点。
通过节水型社会建设,榆林市万元地区生产总值和万元工业增加值取用水量,分别降至31.9立方米/万元和10.4立方米/万元,均位居全国和全省前列水平。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提升到0.5,节水灌溉面积比例达到56.4%。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提高到72.3%,公共供水管网漏失率降低至11.9%,节水器具普及率提高到71.9%。计划用水率98.8%,饮用水达标人口比例85%,水功能区达标率达到100%,污水处理率达到77.8%,处理达标率100%,污水回用率40.5%。各行业用水效率和效益进一步提高,综合用水水平明显提升。
陕西省工业用水效率在全国排第六位,总体看在全国尚处于先进水平。有效提高水资源利用水平,陕北还需要加大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减少工业废水排放量,鼓励企业“零排放”;提高污水处理率和中水回用率;确保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转;保障河道生态环境安全;着力避免地下水源污染事故发生;大力提倡使用非常规水源,让每一滴水都发挥其应有的效益。
编辑:杨瑞雪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