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同行业的企业在海外市场的竞争呈现白热化,比在国内的竞争惨烈的多。” 3月29日,中国机械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CMC)副总裁赵军在“2014(第十二届)水业战略论坛”上探讨了中国企业“走出去”常走的弯路、会碰到的壁,并给将要“走出去”的企业提供了诸多实用建议。
中国机械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赵军发表演讲
从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联合国的角度来看,国际市场对水资源、水处理项目的投入越来越大。赵军称,海外水处理市场也将成为CMC今后重点开发的行业市场。他介绍,中国机械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50年,是新中国最早成立的外贸企业,于十年前开始涉足水处理领域。
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会碰哪些壁?
在国际工程承包和大型、成套设备出口业务领域发展了60多年,CMC积累了相当多的宝贵经验与教训。
赵军表示,中国公司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往往存在盲目性,在横冲直撞中经常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不熟悉海外市场运作规律,不熟悉国外通行的行业技术标准,中国的行业标准不被认可,国内项目管理经验很难适应国外项目要求,项目运作过程风险超出预期,执行成本远超预期, 造成整体项目亏损或很难盈利等。
另外,国内用工成本不断提高,对外竞争力下降。赵军透露,目前我国在外务工人员的净收入最低标准已达1万元/月。
与此同时,在很多已经比较成熟的市场,我国同行业企业在海外市场的竞争,相较国内更加白热化。不过目前我国水务企业的“走出去”尚属起步阶段,竞争压力相对较小。
中国企业如何顺利“走出去”?
在碰壁中体会差异,在弯路中探索出口。赵军认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是否顺利的关键在于两点,一是传统思维定式和行为方式必须改变和更新,二是对于国内外市场的差异化要有充分的认识和对策。
赵军建议,中国水务企业应审慎进入不熟悉的市场,切记盲目跟风。在进入之前,首先应聘请世界知名咨询顾问公司对其目标市场进行综合市场调查,如有必要再对其法律,税务,劳工等方面进行专项市场调查。在看准目标后,组成专门的项目投标团队进行投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应聘请当地同行业技术咨询公司,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还要聘请当地有深厚政治背景的代理公司作为项目代理,提供所需的政治及组织保障。
最后,赵军强调,中国企业在海外建项目过程中,还特别需要处理好几种关系,例如承包商与国内分包商、设备供应商的关系,承包商与项目监理公司的关系,承包商与项目所在国政府的关系,承包商与业主所在地政府及居民的关系等。
编辑:杨瑞雪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