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水务管理如何运用互联网智慧

时间:2014-06-25 14:16

来源:中国水网

作者:袁凌

评论(

中国水网编者按:移动互联时代对环保产业的影响正在继续。北控水务作为行业龙头,积极投身时代变化的思考,并将之与公司文化融合,形成全员的习惯。不但关注本次“移动互联对环保产业的影响”主题征文活动,并以强大的执行力,快速组织到数十篇稿件,让E20环境平台高级合伙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主编成卫东心生感慨:“连续数年领先年度企业排行榜,北控水务的领先一定有其深刻的理由。”从6月13日起,中国水网将选择来稿中的优秀稿件,连续发布,供读者参考,敬请关注。本篇作者为:北控水务华中区袁凌。

由于水务管理的涉及范围广、时空跨度大、突发事件多、不确定因素难于控制等“技术性”难点,兼顾执法、监管过程中的“阳光执法”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利用科技手段统筹规划、周密实施、严格管理,信息化就是一个有力的手段。将移动互联网的智慧运用于环保事业中,每位用户一旦有需要便可以在任何地点用任何设备快速地获取信息。 

水务管理信息化必要性

在水资源规划、监测环节,如若摸清水资源的“家底”,仅使用原始的手工测绘是万万不能!其中道理可用天气预报的案例触类旁通:如果没有先进的观测设备和计算机的超强计算能力,我们的天气预报只能停留在谚语的层面——晚出彩霞日有雨,仅是一种定性分析,想要得出明天降水概率是需要海量数据采集和计算的;水资源规划、监测也是同一个道理。 

在水资源环境保护、开发、使用环节,要强化河流流域以及城市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建立权威、高效、协调的水资源管理体制,统一管理防洪,除涝,蓄水,供水,用水,节水,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配置、污水处理回用、地下水回灌等水务工作,实现城乡水务一体化。要达到上述优化和管理的目标,必须借助数学处理方法和计算机的高效运算能力,通过优化技术与运筹学结合起来,在大量的可组方案中寻找最优或接近最优的方案——国家和人民利益最大的方案。 

在水政执法等环节:执法工作取证难、效率低,往往陷入被动的局面;主动意识差,重事后监管,轻事前巡视及服务;手工作业相对不透明,立案、处罚及撤销等基本过程不能满足第三方监督和监管的要求。 

在“水安全”的议题日益为人关注的今天,水资源难于短期内大量补给,水资源的优化配置迫在眉睫,信息化是探寻储量、监测异常、拓展应用的有力技术手段,恶劣环境和突发事件情况下,监测水资源或自然灾害的实情,防止或拯救水灾害,提升水务工作效率,提升水务管理和服务水平,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强化行政监察职能;同时,防腐倡廉,打造阳光政府。 

智能水系统提升水资源利用

物联网技术与智能水系统的结合就是将无线传感网络与现有的计算机通信网络覆盖传输以及运营管理能力相结合,通过构建智能调度综合指挥中心的集中控制与调度,并将其应用影响“六大安全”的各种因素在线实时监控和治理中,实现监测网络的无缝覆盖;实现全天候的实时动态监测,能极大地避免数据丢包及通信中断等情况的发生,为“六大安全”在线实时监控及预警提供准确、实时、稳定的数据;实现监测、预警、智能计算、反馈过程的自动化管理,做到信息实时获取、有效预警、自动智能反馈任务分配,以及信息处理的自动化,提高流域调度的监测和管理的自动化水平,促进管理效率的提升。 

例如通过智能水务平台,将各个分厂的监控设备、监控数据、检测数据整合在互联网上,用户可以通过互联网实施数据调用、存储、分析,通过远程控制实施对远程设备的检查、管理,实现多层级、多维化、集群化的管理控制。通过智能水务衍生的网站、管理控件,将各地用户的数据信息、新闻报道、计划总结等汇集,实现多元化的管理审批、财务管理、设备管理、行政管理、信息处理功能;结合前述的软硬件管理,构成一个集成多种软硬件和信息,实现多重查询、处理、管理功能的集成体。 

信息化管理促进阳光执法

水务的管理能通过信息化解决水政监督执法的内容,信息化解决方案主要是用于转变传统水务执法日常办公模式的“一揽子”电子政务解决方案,提供一个集资源共享、管理、监控、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网络多业务处理平台。 

信息化的应用首先解决水务执法的流动性问题,工作现场延伸到水所能及之处。执法人员可以利用电脑通过有线网络,或者利用“执法通”之类的无线终端通过无线网络,直接查询分布在水务执法相关部门的有用信息,避免了诸多调查环节;执法办公专网延伸至无线,在执法现场执法队员通过“执法通”和便携式打印机完成发现拍照取证、制作和打印执法文书等一系列案件处理操作。 

同时,由于水务执法更存在执法人员难于全覆盖的地理意义上的“死角”或“盲区”,对水情监测和执法取证提出挑战,依托信息化的智能监控系统可使得非现场执法应付自如,高科技执法有理、有据、有节。 

通过现代科技和信息化技术在水务执法工作中的应用,不仅使案件办理周期得到缩短,且共享更及时、取证更方便、流程更简化、反应更快捷、监管更有力,进一步提高执法工作的效率和水平,确保国家利益不受损,提高人民群众对执法工作的满意度。 

早在2006年,当时的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就曾说过,环保事业的最初推动力量来自于公众,没有公众参与,环保事业就变成少数人的事而最终一事无成。真正治理好环境污染,不仅要靠政府的高效率,也不仅要靠国民的高素质,公众参与的民主法制机制更为重要。事实上,公众监督也正成为推动污染减排和生态保护的重要力量。公众诉求推动政府在环保领域的政策加码,将会带来相关市场空间的释放。 

政府、环保企业、民众三者之间,形成了移动互联时代下全新的互动及制约关系。民众的参与,让一些原本未被重视的环境问题进入公众视野,被政府重视,也让环保企业运营更加阳光透明,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环境监管力度的强化,以及环保企业运营能力提升。 

编辑:杨瑞雪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