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看不见的排水管网:市场正破局?

时间:2014-07-29 15:27

来源:中国水网

作者:谷林

评论(

近期,我国从北到南、从西到东,黑龙江、贵州、四川、湖南、江苏等地,无不遭受内涝袭击。内涝背后,城市管网建设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投资困局

长期投入不足,历史欠账较多,城市排水管网建设滞后城市化进程。

对于管网问题,很多业内人士都表示,主要来说,其实还是资金问题。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党委书记邵益生曾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明确表示:所有的城市公共设施建设几乎都与地下管网有关,而目前政府投入明显不足。他介绍,目前我国公共事业市场化机制不成熟,公共事业大多通过收费或财政补贴来维持,如果政府的定价机制不完善,建设资金就难以收回,发展依旧不可持续,这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难题。

管网建设靠政府?而据报道,就此问题,有中国某地的市长很直白地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地下铺了管网,把几百亿埋在地下,老百姓也看不见,我怎么能干这个事儿呢!”而他,并不是一个人——这种观点代表着很多政府管理者对管网建设的心态。

与管网打了十多年交道的南京合纵连横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勇给中国水网记者讲述了他的亲身经历:在他接触的一些城市,政府每年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资的资金总量并不小,关键是如何进行投资分配。在绿化、路、桥、灯等基建之外,管网建设一般排在最后。

据2009《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统计,用于市政基础设施的财政性资金仅有4%投入到排水系统维护,养护维修资金90%依靠地方财政投入。

2013年《国际金融报》报道,中山市的排水系统建设资金除去自筹资金、财政补贴外,剩余的资金只能靠镇区通过融资手段获取,预计融资占总投资额的66.8%。2014年,也是媒体报道,昆明市主城区公共排水设施(管渠、泵站)每年约需1.66亿元运行维护经费,每年实际投入约0.6亿元,资金缺口约1.1亿元。按照规划,深圳宝安全区应建的排水管网为3107公里,但实际建设的只有1230公里,仅占应建总数的40%。

而以首都北京为例:北方网2012年曾报道过北京化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刘安国教授的研究成果,据显示,为保证北京城市供排水系统的正常高效运行,每年的投资需求高达150亿元。其中,供水设施改造需50亿元,排水系统扩建需50亿元,环境保护需50亿元。而后续3-5年内的投资需求在450亿-750亿元。不过,截至报道时,北京市改造下水道的预算只有21亿。

由于长期投入不足,历史欠账较多,城市排水管网建设滞后城市化进程,城市内涝成为必然结果。

无盈利模式?

市政排水是公共服务,不能挣钱,只投入,没产出。很少有外部资金愿意进入。

政府投入不足,是否可以借助外界资金?

“排水管网投资没有回报模式,很少有外部资金愿意进入。”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环保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E20环境平台高级合伙人薛涛对中国水网介绍。据介绍,目前市政排水管网的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于地方财政拨款、银行贷款、国债和地方债券及地方自筹资金,由于筹资难度过大,市政排水管网的建设无法实现有力保障。

“市政排水管网不似其他工业管网,建成后可通过企业盈收平衡。市政排水是公共服务,不能挣钱,只投入,没产出。因为没有盈利模式,企业投入后将无法退出。”鼎蓝水务CEO眭利峰介绍,不仅如此,管网建设中,有时候还涉及到拆迁、移民等各种事情,成本巨大,过程复杂,企业一般很难完成。事实上,国内曾经有几家领军企业参与过管网的特许委托运营,但后来都“半途而废”。

眭利峰介绍,就管网BOT项目本身来说,最主要的是收费问题:向谁收?如何收?收多少?目前国家还没有相关方面的规定,管网项目的运营费用难以界定,很多投资商虽然早就看好这块市场,却始终不敢轻易涉足其中。

资金不足,外部资金又不愿进入,薛涛认为,城市排水管网建设,必须由政府担负责任,进行财政支持。他建议,随着城市快速发展,以及民众对生活环境要求日益提升,一方面,中央政府应对城市排水有全新的认识,从财政上抽出一定资金予以专项支持。另一方面,当前很多地方的财政收入以土地收益为主,排水管网建设也属于城市基础建设的一部分,对房地产发展有促进作用,地方政府可以考虑从土地收益中预留固定的份额用于进行城市管网建设。

新模式破局

龙岗项目仅是特例,北京排水集团的模式指出了另一个方向。

“必须建立合理、长效的发展机制。”眭利峰说。他介绍,其实国内在此也有一些成功案例,比如深圳大通水务中标的深圳宝安、龙岗排水管网特许委托运营项目。

但他认为,大通的成功依托于特殊的发展背景——在“2012(第十届)水业战略论坛”上,时任深圳市排水处处长罗宜兵就深圳排水管网运营的市场化运营实践对中国水网进行了深度解析。罗宜兵介绍,宝安、龙岗排水管网转为市场化运营具备了相应的基础条件,如:当时宝安、龙岗实行污水处理厂、网分离,污水处理厂已全部实现了市场化运营;原管网养护编内人员数量较少,无人员分流的压力;管网数据较为完善,已建立了GIS信息系统;管网实行市场化运营的经费由市财政统一拨付;初步建立了管网运营与监管的法规、标准体系。

在周勇看来,这些,正是项目得以顺利推进的重要保证。

管网运营市场化要具备一定的条件,不具备市场推广的普适性,运营市场化需要建立在市场机制健全、法律规章明确的前提下。

周勇介绍,上海之前也曾尝试管网市场化运作,但原管网养护编内人员非常多,完全市场化困难较大,最后形成国有企业内部承包的形式。

“大通的特许委托运营是个成功案例,但不具备普通的推广价值,只适应于具备相类似条件的区域。”周勇说,这些区域目前主要集中于宁波、广东以及福建等省份,主要是一些快速发展的县镇级城市,如慈溪、余姚等——它们财政资金充裕,且没有历史负担,一切都是新的,可以按好的规划来实践。

“这样的三线城市,可能会成为管网特许委托运营发展的主力。”周勇说。

在它们之外,大城市也正在进行着同样破冰性质的创新——北京排水集团成为此次创新的主角:经政府批准,北京排水集团拟与银行合作成立合资公司,负责北京是排水管网的投资运营,合资公司可以盈利,每年以固定的比例对投资者进行回报。

周勇认为,这实际上打开了一道门,为排水管网的市场化指出了另一个方向。

编辑:李晓佳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