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食以水为先。近年来,饮用水安全事件屡有发生,饮用水水源安全状况不容乐观。如何让老百姓喝上放心水?在“华衍水务”成立十周年之际,“第三届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交流会暨2015华衍水质论坛”于11月8日至9日在苏州吴江举行,聚焦饮用水安全问题和今年出台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十条),政府、专家及水务公司三个层面逾300位嘉宾出席,就水质检测新方法、给水深度处理、水厂制水优化、饮用水处理新技术等饮用水安全保障领域内的热点问题进行深度探讨与交流,共同寻求饮用水水质管理水平的提升。
300名专家聚焦饮用水安全 2015华衍水质论坛在吴江举行
此次论坛由《中国给水排水》杂志社、建设部城市供水水质监测中心、江苏省城镇供水安全保障中心、苏州市水利(水务)局、华衍水务(中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据悉,“华衍水质论坛”已举办五届,该论坛自2008年发起,2012年开始每年连续举办。2012年至2014年分别围绕“水源水质控制”、“责任·合作·创新·服务”、“从源头到龙头 共同关注太湖地区饮用水安全”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倡导水务企业共同担当,更好地为社会进步、民生幸福服务。
华衍水务是香港中华煤气有限公司(中华煤气)在内地经营之水务品牌。中华煤气于2005年开启了内地水务市场,现已在江苏省苏州市、安徽省芜湖市、马鞍山市等地投资了7个水务项目,业务涵盖自来水生产和输配、污水处理、工业废水处理、中水回用、管网工程建设、纯净水生产和销售等。截至2015年10月底,华衍水务共有水厂10座,服务客户逾110万户,日供水能力250万吨,日污水处理能力36万吨,日中水回用能力近4万吨,为内地城市经济蓬勃发展提供优质的生活和工商业用水。特别是在水源高风险越来越考验供水企业的当下,华衍水务通过责任投资新建或改善项目所在地供水设施、坚持“从源头到龙头”的全过程水质管理、构建安全风险管理体系、搭建智慧华衍平台、借助先进技术保证供水的稳定性,确保供给客户的每一滴水都洁净、安全、可靠,不断提高供水水质,使客户满意、政府放心、员工成就、股东得益。
港华集团高级副总裁孙云峰先生发表致辞
港华集团高级副总裁孙云峰先生在开幕致辞中说,华衍水务成立十年以来,在饮用水方面的投资已超过100亿元,这些项目有从原有体制下改制而来的自来水公司,也有对新兴工业园区的投资。作为外商投资企业,华衍水务秉承香港中华煤气“以客为尊”的服务理念,以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福祉安康为宗旨,十年来,建立健全了水务运行体系,在安全供水、温馨服务、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等方面作了持久的努力。他表示,华衍水务十年发展之路,令人欣喜,也说明水务企业未来之路是光明的,同时,也以为人民提供合格的、安全的饮用水而自豪。
国家住建部城建司巡视员张悦发表致辞
国家住建部城建司巡视员张悦在会上指出:“重视饮水安全就是重视民生,维护饮水安全就是维护群众利益。政府的作为是:标准、监管、治理;而水务企业则要勇于担当,以社会责任为先。多年来,我们培养了像华衍水务这样的一批优秀企业。在水源高风险越来越考验供水企业的当下,华衍水务旗下水务公司严格把控城市供水安全关,确保客户享用更加洁净、安全的自来水。因此,中国饮用水安全的未来之路是光明的。”张悦还表示,太湖流域是全国人口最为稠密的地区之一,也是全国经济最发达、产业最密集、社会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涵盖上海、杭州、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嘉兴和湖州等大中城市。太湖流域饮用水安全关系到民生福祉,倡导从源头到龙头的全过程水质管控,筑牢安全饮水“堤坝”。
专家正在作《饮用水水质标准体系研究》演讲
此次论坛上,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水务与工程院副总工程师宋兰合、上海市供水调度监测中心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陈国光分别作了《饮用水水质标准体系研究》《进一步提高供水水质,加强深度处理工艺管理》演讲。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高乃云解读了《水厂运行管理中典型问题的应对》;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石宝友作了《多水源切换供水模式下管网水质稳定性的评价方法探讨》;台湾成功大学国际水质研究中心教授林财富阐述了《分子生物技术在饮用水水源产臭及产毒藻类监测之应用》。
与会专家、学者还就饮用水安全及南水北调相关内容进行了热烈的探讨。山东省城市供排水水质监测中心主任贾瑞宝、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环境工程学院副院长马军以及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副院长尹大强分别作了《南水北调山东受水区城市供水安全保障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饮用水常规处理工艺的优化管理与技术改造升级》《国家水专项饮用水安全保障战略-太湖流域“十三五”规划思考》专题演讲。
华衍水质论坛举办至今已是第5届,此次更是与《中国给水排水》杂志社合作,融合其宝贵的经验,根据水务行业的特点挑选当下最热的技术难题和最新的管理经验作为议题,共同交流和探讨饮用水安全问题,切实履行为客户提供安全可靠饮用水的使命,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共赢,为建设“蓝天常在、青山常在、绿水常在”而共同努力。
编辑:李丹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