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主要任务
“十三五”期间,我市环境保护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打好“治水”“治气”“治土”三大战役,加强噪声与辐射污染防控,加强污染物总量控制,强化环境风险防范,深入推进生态保护建设,着力提升环境保护能力,切实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持续改善区域环境质量。
(一)打好“治水”攻坚战。
全面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加强内陆河网与近岸海域污染综合整治,打好“治水”攻坚战,完成废水重点污染物减排目标,全面改善水环境质量。
1. 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
推进备用水源地建设,实施水源地生态修复,确保饮用水水质安全,到 2020 年全市县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稳定保持 100%。
(1)推进备用水源地建设。推进临海市备用水源方溪水库工程建设,推进仙居县朱溪水库工程和三门县东屏水库供水工程建设。推进水源地联通联动,启动长潭水库和牛头山水库互为备用水源联网工程前期工作,建设长潭水库和朱溪水库联网工程,保障饮用水安全供给。
(2)开展水源地生态保护与修复。
继续加强污染源清理和整治,全面完成饮用水源保护区内工业源、生活源和农业面源的污染治理,切实削减饮用水源外源性污染排放。加强库区陆地生态系统建设,推进库区生态防护林、水源涵养林维护建设,重建山地侵蚀区生态系统,推进库区退耕还林;加强湖滨带生态系统建设,逐步实施侵占湿地修复,开展入库溪流人工湿地和水陆交错区建设;加强水库水生生态系统调节,合理实施生物操纵和生物过滤,调整鱼群和生物群落结构,进一步改善水体自净能力,防止水库富营养化。重点加强长潭水库入库溪流生态湿地工程建设,力争 2020 年前完成 6 条入库溪流生态湿地建设;推进天台里石门水库按照国家良好生态湖泊环境保护规划实施生态保护与修复。
(3)加强饮用水源地环境风险防范。
推进建设入库溪流和乡镇级饮用水源地水质自动监测站,推广建设在线生物预警系统。完善饮用水源地环境应急体系,开展饮用水源环境应急技术和应急工程研究探索,加强环境应急管理,规范配置应急物资,建设必要的环境应急工程设施,开展应急演练。加强对道路水路危险化学品运输安全管理,落实水源保护区及周边沿线公路等必要的隔离和防护设施建设,建设警示告示牌及检查岗位。
2. 加强内陆河网综合整治。
大力推进“五水共治”,以“治污水”为重点,以消除劣Ⅴ 类断面为突破口,加快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强农业源和工业源废水治理,切实削减废水污染物排放,加强河道生态补水,推进河道综合治理,切实改善地表水环境质量,到 2020 年,确保全面消除劣Ⅴ类水体,确保完成“水十条”考核目标,地表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确保 70%以上、力争达到 100%,全市地表水县控以上断面水质好于Ⅲ类的比例达到 70%,省控地表水交接断面水质达标率达到 83.3%。
(1)积极推进劣Ⅴ类水质断面消除行动。
切实组织实施劣Ⅴ类水质断面消除方案,严格落实消劣年度计划,加快推进沿河截污、排污口销号、工业企业整治、违建拆除、畜禽水产整治及生态补水等六大工程,明确任务进度和时间节点。到“十三五”末,县控以上劣Ⅴ类水质断面全面消除,确保不新增劣Ⅴ类水质断面。
(2)加快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推进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重点完成椒江污水厂三期、黄岩污水厂二期等扩建,市区新增污水处理能力 20 万吨/天,到 2020 年,全市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 90%以上,建制镇污水处理率达到 70%;加快推进截污管网、污水提升泵站及老旧管网改造,提高污水收集率,“十三五”期间市区新增一、二级污水管网 300 公里;加快推进城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按照“先椒江、后市区,先南部、后北部,先城市、后乡镇”的总体部署,推进城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力争到 2018 年城镇污水处理厂出水达到地表水水质准Ⅳ类标准,污水处理厂出水达标率提高到 90%。
(3)加强工业废水污染控制。
加强工业企业废水污染治理,提高工业废水纳管标准,工业企业废水原则上一律纳管排放,无法实现纳管的原则上一律实施达标排放改造,地表水环境功能区不达标的地区工业废水实施地表水准Ⅳ类标准改造;对没有污水处理设施、也没有接入排污管网的企业,一律关停或搬迁。深化重污染高耗能和特色行业整治提升,积极推进农副食品加工(水产冷冻)、金属制品(非电镀表面处理)、纺织服装加工(砂洗)、食品制造、模具制造、合成革等 6 大区域特色行业废水治理,开展废塑料加工、橡胶制品等行业整治,到 2020 年,全市重点源废水排放达标率达到 100%;加快推进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推进临海川南园区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建工程,强化临海、温岭、玉环等地工业污水处理厂运行维护,提高工业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和达标排放率;加快推进产业园区建设,推动企业整合集聚发展,完成温岭水产加工园区,温岭松门、石塘鱼粉生产园区,临海杜桥眼镜园区,三门橡胶园区及配套集中环保设施建设,并整合企业搬迁入园。
(4)加强农业废水污染控制。
加强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严格执行禁养区、限养区制度,深入实施生猪养殖场环境准入意见。实施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与改造提升,推进畜禽养殖场废弃物综合利用和生态消纳,到 2020 年,规模畜禽养殖场排泄物资源化利用率达 98%以上。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科学确定畜禽养殖品种、规模及总量,落实畜禽养殖污染区域控制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积极推进畜禽养殖业优化布局,推进生态养殖小区建设;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治和精准施药等技术,推广实施肥药减量行动,到 2020 年,测土配方施肥面积达 305 万亩次,农药减量控害技术 100 万亩。深入开展水产养殖塘生态化改造,进一步普及推广稻鱼共生轮作、洁水渔业等健康养殖模式。加强水产养殖尾水净化处理,加快建设集约化养殖场尾水处理设施。
编辑:赵凡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