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据“胶东在线”报道:由于只楚河的河道内污水横溢,河道周围臭气熏天,影响到附近居民的正常生活,烟台市排水处决定对河道进行加盖处理。只楚河改造工程从4月14日起开始施工,主要项目是对40米的河道进行截污纳管、清淤疏浚、垃圾清理、岸体整治,之后加盖水泥板,改造后的河道实现了雨污分流,主要用于排放雨水,预计所有工程将在5月2日之前完工。
除了只楚河,烟台市区目前另有4条黑臭水体,分别是小曲河(化工路东侧部队大院至区河)、卧龙工业园明沟、铁路河(娄子山至电厂东路)、只楚北河(万光希望家园至区河)。上述黑臭河在今年内都将进行加盖处理。
可能大多业内吃瓜群众会心生疑惑:加盖不是污水厂臭气的治理手段么?还可以用于河道治理?新闻中显示“截污纳管、清淤疏浚、垃圾清理、岸体整治之后加盖水泥板”,既然整治完毕,为何还要加盖?加盖后,成为暗渠的河道生态能否保持稳定?
为此,中国水网小编联系了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镇水务分院资源能源所所长王家卓。王家卓表示:“给河道加盖的做法,在上个世纪国内很多城市都用过。但是这和当时大家对河道治理的认识水平,以及财力、物力等方面的限制有关系,而且当时国家层面也没有明确提出禁止河道加盖。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大家对城市内河的认识已经发生变化。人们越来越多地认识到,城市内河除了承担着排水防涝的功能,还是城市的景观带、生态带,为城市提供着不可替代的公共空间。实际上,很多靠近城市内河内湖的地带,房产价值也往往更高一些。这本身也反映出人们对于城市水体和滨水空间的需求。尤其是十八大以来,我们国家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的位置。住房城乡建设部现在也在推动海绵城市建设和城市双修工作,其中的一块内容就是要对生态功能受损的河道进行逐步修复。”
小编查阅资料发现,南京内秦淮河的起源段——进香河,就曾随着城市建设被加了盖,沿珠江路、洪武路一线亦有一条暗涵,如今,这一段河道成为了整条内秦淮河治理中的症结。玄武区水务局在接受南报网采访中表示:“由于暗涵长度太长,清淤难度非常大,要花费很长时间。”
黑臭河加盖在国外也出现过类似案例。在韩国首尔,清溪川由于大量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排放,自然生态收到严重破坏。20世纪50年代,政府用5.6 公里长、16 米宽的水泥板封盖河道,使其长期处于封闭状态,几乎成为城市下水道。70 年代,河道封盖上建设公路,并修建了4 车道高架桥,一度视为“现代化”标志。直到本世纪初,韩国政府下决心开展综合整治和水体恢复。拆除了河道上的高架桥、清除了水泥封盖、清理了河床淤泥、重新铺设截污管道,总投资3900亿韩元(约85亿人民币)。
对于上述现象,王家卓解释:“加盖能够暂时掩盖水体黑臭的问题,但削减了河道的生态功能,大大降低了河流的景观价值和提供滨水公共空间的可能性,还可能会影响到城市排水防涝的安全性。一些河道治理后可能会有反复,加盖之后就把这个问题掩盖了,不利于城市水环境的进一步改善和提升。”
此外,王家卓还提到,当今中国不少城市都在论证将以前加盖的河道打开。在2015年,国办75号文《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中要求:加强对城市坑塘、河湖、湿地等水体自然形态的保护和恢复,禁止填湖造地、截弯取直、河道硬化等破坏水生态环境的建设行为。恢复和保持河湖水系的自然连通,构建城市良性水循环系统,逐步改善水环境质量。加强河道系统整治,因势利导改造渠化河道,重塑健康自然的弯曲河岸线,恢复自然深潭浅滩和泛洪漫滩,实施生态修复,营造多样性生物生存环境。“文件将填湖造地、裁弯取直、河道硬化都禁止了,现在的大趋势是提倡河道的生态修复,恢复水体的生态功能。”
编辑:李艳茹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