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哪些“红头文件”对环保行业发展有影响?

时间:2017-05-18 10:04

来源:中宜环科环保产业研究

作者: 陈湘静

评论(

对此,一个来自于发改部门人士的激进判断是,如果所有的工业企业能够稳定达标,那么相关污染物可以减排三分之二。这大概从反面上可以了解目前的情况。

村镇:收费机制有惊喜

跨行 业综合方案有机会

“农村大致有1.6亿户的污水没有得到处理,光建设投资就需要1.6万亿。”这是来自官方的一组数据。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垃圾、污水的产生排放量不断增长,处理处置需求非常大。但这个所谓的环保产业蓝海此前还基本属于“望山跑死马”,处于局部推进、长效机制待建,商业模式较模糊的阶段。

基于与城市在经济社会自然条件的较大差异,以及中国农村在数量、分布上的特点,我个人对于农村是否会产生一个标准化、持续的治污市场一直持观望态度。从发达国家实践来看,一方面,农村环境问题的解决有赖于相当的财富积累,目前国内基层财政和居民付费的能力和意愿都不足;另一方面,通常也多是政府投资,产业参与的也多是设备工程等环节。

自去年以来,一系列环保系统推进的工作,表明了我国环境监管在高压运动式之外,已经开始对科学监管体系、多元监管手段等展开系统探索。

其一是环保部推出的《实施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计划》,地方环保部门被要求在今年6月底前重点组织对钢铁、火电、水泥、煤炭、造纸、印染、污水处理厂、垃圾焚烧厂8个行业开展污染物排放情况评估并上报;年底前各地要完成上述行业超标问题整治;明年底前完成其余行业污染物排放情况评估并上报;到2020年底,要实现各类工业污染源持续保持达标排放。

在我的理解中,这个计划基本上就是从重点行业起步,对工业等重要点源进行情况摸底,在此基础上进行治理、监测设施“补课”,希望用三年左右时间基本建立起工业行业污染治理体系。

其二,排污许可证作为基本环境管理制度的地位被正式确立。今年6月30日前,火电、造纸行业完成企业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今年底前,完成《大气十条》和《水十条》重点行业及产能过剩行业企业排污许可证核发。

这一制度的目的与意义已然无需赘述。简言之,这既是企业的环保守法指南,同时也是地方环保部门环境执法监管的唯一文本,将有助于理顺目前基层混乱繁杂的监管体系,理顺环境监管中政府和企业的关系。

其三,环保垂管改革不断试点,在厘清环保监管系统中省、市、县三级关系,理顺环保部门与所属地政府之间责任关系方面展开探索,被各界期待能在解放、释放基层环保监管主动性、有效性和独立性,破除地方干预等方面,发挥持续效应。

上述这些工作要解决的是环保监管中关键的几个基本关系问题,都是非常复杂的系统性工程,能够发挥怎样的作用还需时间和实践检验。但它们指明的方向是统一且明确无疑的,对工业点源的环保监管将不再满足于高压运动、一阵风,压力将成为常态。

持续、统一的环境监管将给工业行业提供污染治理的最大动力,也将在目前产业结构调整、行业转型升级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这一过程是否能带来专业治污的大市场?

首先,火电行业因为环保电价的激励机制,已经开始向超低排放发展,这一有利可图的治理市场基本已被内部消化,没什么太多想象空间。而钢铁、水泥等产能严重过剩的传统行业,在经济下行区间,“生死存亡”是目前最重要命题,治理空间不会释放太多。

其次,造纸印染电镀集中的区域,很多恰恰是具备一定经济基础和环保力度的地区,行业园区化发展成为主流。特别是长三角地区,园区治理基础设施到位率还比较高。环保部不久前公示三大区域工业集聚区水污染防治任务完成情况,京津沪苏浙366家全部建成集中处理设施,并安装在线监控装置

对此,我认为:以前没钱做环保的,现在也不会做,将来可能都没机会再做。环保监管全面加严后,压力将会主要传导给工业集中区和地区性大中型企业。根据相关规划,各地工业集聚区要在今年底前按规定建成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并安装自动在线监控装置。而在建立污染治理的基础设施后,如何通过专业运营帮助企业高性价比地稳定达标,可能将有市场空间逐步释放。

其中,专业性和利润都比较高端的国家级大型化工园区,整体环境服务要求更高,因此,苏伊士、威立雅等技术实力较强的环保企业近年来拿单较多;而对于一般性工业园区,目前不少地方政府出于融资等各种原因,将其作为PPP项目操作,基本上还是资本与资源实力的比拼,给了一些综合环境服务企业拓展工业市场的机会。

事实上,此前真正深耕工业治理的往往是中小环保企业,若要参与下一轮市场竞争,还是要靠自己的真功夫安身立命。要标准化、规范化自己的产品和服务,有稳定成熟的完整的技术解决方案和运营管理能力,特别是要有较高的性价比,吸引想要系统解决自身环保难题的企业客户或是资本方,也有“本钱”参与各种形式的合作与资源整合,争取参与园区整体环境服务。

12

编辑:程彩云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