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我的行业第一名”征文活动来稿,转载请标注来源。)
定义:国内第一例30万方以上新开挖水体,丘陵陆生系统转变为清水景观湖项目
理由:项目于2012年8月建成,在此之前,国内尚无如此大体量新开挖水体生态构建的先例。
简介:麓湖位于四川省成都市,2012年8月24日,麓湖起步区清水型生态系统构建工程召开了竣工验收会,甲方代表和我公司主要工程负责人参加了会议,甲方代表认真听取了我方关于工程的验收汇报,对麓湖起步区工程实施后达到的效果给予了充分肯定,工程实施后,水体透明度达到2.31m,叶绿素a≦15ug/L,水体清新,景观良好,水体主要水质指标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Ⅲ类标准,达到合同要求,验收通过。此项目由南京中科水治理股份有限公司设计并施工。
图为验收会现场
投稿企业:南京中科水治理股份有限公司
正文:
2006年7月,《麓湖总部经济与创意产业综合发展区总体概念规划》出炉,同期,《成都市南部新城规划》通过审批。双流县委、县政府决定启动“麓湖总部经济与创意产业综合发展区项目”。2007年1月,经双流县委,县政府集体审议,双流县政府与万华签订《麓湖总部经济与创意产业综合发展区实施协议》。
2006年南京中科水治理开始对麓湖进行设计,经过2年时间的前期调研与设计,2008年清水型生态系统构建工程正式动工,在这两年的时间内,中科水治理对成都南延线以及整个成都不同水系进行采样分析,同时,对成都的物种、自然环境演变、气候等都做了分析。从丘陵到湖泊,麓湖经历了从无到有,这看似开创,但其实更是一种回归。
当时是什么机缘巧合来到成都,并且与麓湖结缘?
刘平平(南京中科水治理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副总经理):中科水治理在2004年年底,把清水构建系统运用到惠州西湖,这也是在全国我们第一个运用到实际中的,到现在一直保持着良性的生态系统。这个项目算是为我们企业做了宣传,正好麓湖的项目团队也有这方面的需求,他们对此非常重视,也知道这个过程会比较难。
但让我们倍感意外的是,与我们之前接触的项目不同,麓湖当时把航道、景观、公建、土建,包括我们水生态系统,全部聚集在一起进行讨论,大家配合工作,每一个技术节点都是多学科达成的共识,而不像其他的很多项目会割裂开来独立研究。割裂开来容易导致后期的管理实施问题,但是在麓湖前期就避免了这个问题的出现,后面推行中不会互相制造障碍反而会相互产生助力,这也为我们能够顺利开展工作,成功打造麓湖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麓湖是目前国内单体面积最大,由丘陵生态系统转变为清水型生态系统的人工湖,公司在打造这个项目时做了哪些前期工作?
刘平平:2006年我们正式进入麓湖,2008年正式开工,在这两年的时间内我们首先是对成都南延线以及整个成都不同水系进行采样分析,南湖、东风渠、府南河等等,成都能够叫得上名字的水系我们都进行检测和采样分析。对成都的物种,自然环境演变,气候等都做了分析。大量的调研工作也花去我们很多时间,实际上我们也是静下心来做了2年的调研跟进工作。
十年前后卫星拍摄图片变化
麓湖地产项目总设计师罗立平说:“十年前,当我们看到这片土地的原生地貌时,其实麓湖就在那里。”再现临水而居的生活方式,是开发商打造麓湖的理想。
十年前后实景对比
从构湖、建湖到治湖,麓湖花了近10年的时间,目前首期近40万㎡水面生态治理已完成并成功交付,这幕后的实施者,正是南京中科水治理股份有限公司。
也许你会问,凭空变出一个湖,水从哪里来?麓湖的水源——来自都江堰东风渠的老南干渠。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Ⅴ类水,水色发浑发绿,富营养化。
公司做了很多成都的项目,有锦城湖、黄龙溪谷、兴隆湖还有我们今天所在的麓湖,目前成都的生态环境在您看来是什么样的情况?
刘平平:目前全世界都面临水量紧缺的问题,虽然成都在长江流域水系的上游,但实际上成都一直面临双重性缺水问题(水量性缺水和水质性缺水)。但是成都的生态环境,水质都是大大优于长江中下游的。而且成都的气候比较温和,冬季和夏季温差不是很大,这对于我们环境改造是有很大好处的。
编辑:李艳茹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