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扬州河道水环境现状与治理措施

时间:2017-12-27 14:13

来源:水工业市场杂志

作者:赵乃志、陈桂凤

评论(

扬州市地处江苏省中部,长江北岸、江淮平原南端。扬州市境内地形西高东低,仪征市境内丘陵山区为最高,从西向东呈扇形逐渐倾斜,高邮市、宝应县与泰州兴化市交界一带最低,为浅水湖荡地区。扬州市3个区和仪征市的北部为丘陵。京杭大运河以东、通扬运河以北为里下河地区,沿江和沿湖一带为平原。

一、2012年水质情况

1.城市河流水质

扬州城市河流共设有49个监测站点,监测411站次。监测结果表明,超标项目主要为溶解氧、氨氮、高锰酸钾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扬州市内河道水质较差,主要是生活污水和部分工业废水影响;长江、廖家沟、夹江等水质较好,基本符合水功能区2020年目标水质要求;瘦西湖、邗江河、大运河(扬州市区段)等污染相对较轻,严重污染的有七里河、古运河三湾至瓜州段及新城河等市区内河道。

2.地表水质量

2012年在5座湖泊、1座水库、47条河流上设定期定点监测站点81个(含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全年监测站次1023个。监测结果表明,全年II类水质占总站次的44.5 %,III类水质占总站次的23.5%,IV类水质的占总站次的15.0%,V类水质占总站次的6.1%。劣于V类水质的占总站次的10.9%。非汛期水质优于汛期水质。

二、水环境综合治理措施

1.用水总量控制

(1)严格控制区域用水总量。按照规定的取水计划,市发改委、水利局联合下达2015年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分解方案,用水总量控制和执行情况作为建设项目审批和重大项目建设布局的重要依据。

(2)严格水资源规划管理和论证。2014年编制完成《扬州市生态文明建设总体规划》、《扬州市水功能区区划报告》、《扬州市地下水压采方案》。严格执行水资源论证制度,不断规范水资源论证报告书的编制审核,作为申请取水许可审批的技术依据,着手开展规划水资源论证工作。

(3)优化水资源配置体系。一是强化自灌区计划用水管理,每月下达用水计划,严格检查考核;二是配水轮灌方案,实行灌区之间和灌区内部错峰和轮灌措施;三是科学调整管理,强化河湖库蓄水保水,适时开展江河湖库调水补水,加强渠道堵漏和田间用水管理,在保证工农业生产环境用水需要的同时,顺利完成南水北调的任务。

(4)严格取水证许可审批与管理。按照取水“五个一”的管理要求落实区域限制总量,对重点企业、取用水大户下达年度取水量。地下水计划下达率100%,地表水达95%以上,及时纠正违规取水、违法排水的现象,严格取水许可验收,控制新增取水许可审批。

(5)严格水资源有偿使用。2014年,全市累计征收水资源费3787.55万元,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南水北调基金达1607.19万元。

(6)严格地下水管理与保护。不断加大地下水压采力度,提出压采目标和要求,加快实施对高铁沿线,南水北调工程输水沿线、区域供水报废井、企业闲置废井第三轮地下水井封填工作,规范封井33眼;认真做好地下水动态观测,对全市73眼深层地下水井进行水位观测,17眼深层地下水进行水质监测,为地下水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可靠的依据。

2.用水效率管理

(1)深入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落实2014年省、市级节水型社会建设目标任务,推进节水型载体创建,开展用水效率对标、达标活动,实施工业企业节水技改项目。邗江区获得省级节水型社会示范区称号。对火电、钢铁、纺织、造纸、石化、食品等六大行业重点企业开展用水效对标达标工作,确定扬州市第一批用水效率标杆企业5家、达标企业6家。

(2)建立节水制度及标准体系。认真落实《扬州是建设项目节水设施“三同时”管理规定》,建立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和考评体系。对新建、改建、扩建需要取水的建设项目,制定节水措施、节水评估、配套建设节水设施,并按管理规定要求审核,严格执行建设项目节水设施“三同时”制度,逐步建立工业企业节水激励体制,推进实施超计划用水加价制度,设立企业节水管理机构,采用先进水处理技术,加大企业内部再生水回用,以水循环促进经济发展。

3.水资源保护

(1)强化水功能区管理。严格执行水功能区纳污总量和达标排放双控制度。编制《扬州市入河排污口整治规划》,对全市重要河湖及污水处理厂等入河排污口进行监测,开展入河(湖)排污口关键技术研究,确保饮用水安全。开展淮河流域入河排污口调查分析,及时掌握入河(湖)排污口及区域水污染现状。

(2)加强饮用水源地的保护。深入推进饮用水源地达标建设,按照水源地“一地一策”的要求督查各县(市、区)完成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安全保障方案和备用水源地建设。完成里运河宝应水源地和扬州市长江夹江应用水源地达标建设。加强水源地水质监测和周边污染源监察,加大饮用水源地综合整治,建立完善饮用水源地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强化引用水源地风险防范和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应急处理能力。

(3)加强农村面源污染控制,加强秸秆焚烧和垃圾入河管理,深入开展农村沼气及废弃物农田利用和农村生活垃圾、污水集中收集处理,开展规模化养殖水循环利用技术与研究和农作物绿色生产示范等,控制农村面源污染。

(4)加强河湖治理,2014年疏浚县乡河道238条、609千米村庄河塘6129条,土方4106万立方米。2015年全市农村河道疏浚整治实现全覆盖,完成治淮工程切滩土方3000万立方米,堤防加固80千米,新建护坡66千米,建筑物加固57座。

4.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

召开水生态文明试点城市建设推进会议,成立以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水生态文明领导小组,分解落实目标任务,建立健全监督机制、通报机制、考核机制。结合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水功能区分类管理制度,通过控源截污,清淤疏浚、沟通活水、环境修复等措施,完成了新城河等一批河道治理,进一步明确县(市、区)水生态文明建设任务。

5.管理责任和考核

(1)制度建设。建立最严厉的水资源考核机制,出台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和考核实施方案、考核办法,明确由市水利局会同相关部门开展县级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

12

编辑:徐冰冰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