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湖北 “十三五”产业创新能力发展和建设规划 推进环保装备制造发展

时间:2018-01-16 09:51

来源:湖北省环保厅

评论(

由省内生物行业龙头企业牵头发起,整合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领域现有国家、省级创新平台和主要创新资源,组建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产业创新中心。

——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

由中种集团、湖北种业公司等我省生物育种行业龙头企业牵头发起,围绕基因组编辑、全基因组选择、细胞工程、高能离子诱变、航天生物工程等前沿核心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加速新材料的创制和育种元件的组装改良,联合产业链和创新链中相关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和服务机构等,整合生物育种领域现有国家、省级创新平台和主要创新资源,组建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

——数字建造与工程安全产业创新中心

依托中铁大桥局、中建三局等国内行业龙头骨干企业牵头发起,围绕地铁、桥梁、超高层、建筑能源控制等技术研发与服务能力的提升,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基础共性技术,联合产业链和创新链中相关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和服务机构等,整合建筑工程数字化领域现有创新平台和主要创新资源,共同组建数字建造与工程安全产业创新中心,打造国际一流的数字建造创新平台。

2.组建方式

产业创新中心由行业中具有显著创新优势和较大影响力,具备充分利用和整合行业创新资源的能力,能够为省级产业创新中心发展提供充足资金支持和条件保障的单位牵头发起组建。省级产业创新中心一般以企业法人实体形式运行,治理结构清晰,运行机制灵活有效。省级产业创新中心要联合国家、省级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以及行业创新平台等,广泛吸纳高校院所等创新力量,通过共同出资、协作研发、技术入股、创新平台合共建或人才联合培养等方式,形成紧密合作的创新网络。

五、打造双创示范基地,提高创业创新服务能力

加快建设国家、省级双创示范基地,搭建市场化、专业化的双创服务平台,构建覆盖全省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着力引导技术、人才、资本等资源向创新创业一线聚集,系统优化全省创新创业环境,全面提高产业创新服务能力。

(一)打造国家、省级双创示范基地

大力推进东湖高新区、荆门高新区、武汉市江岸区和罗田县等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设,探索适应双创发展的成功模式和典型经验并向全省推广。以创业创新资源集聚区域为重点和抓手,支持建设省级双创示范基地,加大体制机制改革力度,搭建支撑服务平台、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拓宽投融资渠道,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营造双创的生态环境。加强双创示范基地规范管理,细化建设标准和管理办法,组织开展第三方评估,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和经验并及时向全省推广。

(二)大力建设新型众创空间

推进工业园区、双创基地、科研院所、高校、龙头骨干企业以及其他社会组织,大力建设主体多元、形式多样的新型众创空间,支持社会主体盘活商务楼宇、工业厂房等存量资源改建众创空间,鼓励大企业、高校院所、新型研发机构等立足技术、人才、创新网络等优势做专做精众创空间,支持催生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专业化众创空间发展,鼓励在新兴产业领域建设创新创业实验室,发展科技型企业专业孵化器、小型微型企业创业示范基地、电子商务示范基地,推广创客空间、创业咖啡、创新工场等新型孵化模式,打造一大批低成本、便利化、开放式的创新创业载体。大力支持各具特色的双创区域平台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市州建设梦想小镇、创业小镇、基金小镇等。

(三)完善双创公共服务平台

推动政府资源开放,汇聚人才资源、政策宣贯、众创空间、创业投资、金融机构、创业项目、中介服务等一大批优质创业创新资源和渠道,实现线上线下多层次对接联动,为行业创业创新提供优质便利服务。鼓励各类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发展大数据分析和服务,不断优化自身服务体系和商业模式。利用互联网手段,向社会开放供应链,提供财务、市场、融资、技术、管理等服务。放宽民间资本市场准入,扩大服务领域开放,推进非基本公共服务市场化、产业化和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多元化。

(四)发展科技金融服务平台

搭建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的投资平台,充分发挥省股权投资引导基金和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作用,撬动社会资本投资支持双创孵化和天使投资,构建面向中小企业的一站式投融资信息服务平台,通过政府引导、民间参与、市场化运作,搭建债权融资服务、股权融资服务、增值服务三大信息服务体系,为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一站式投融资信息服务。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对双创的支持作用,拓展股权融资渠道,推动武汉股权托管交易中心设立科技创新板,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股权流转服务。拓展债权融资渠道,支持双创企业发行公司债、企业债、中小企业私募债等债务融资工具,满足中小型科技型企业的多样化融资需求。

(五)发展共性技术研发服务平台

围绕共性技术研发和转化,聚焦“互联网+”、生命健康、新材料、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等领域,整合产学研创新资源,支持建设功能型技术创新平台,加快共性技术成果转化。围绕专项技术的研发和转化,引导和支持东风汽车、烽火通信、三江航天、长飞光纤等行业领军企业以及高校院所、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向社会开放创新资源。建立以质量提升与安全管控服务为核心的检验检测技术体系,面向设计开发、生产制造、售后服务全过程,开展观测、分析、测试、检验、认证等一站式服务。聚焦省内优势行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以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为主体,强化项目研发和创新链整合,推进创新资源开放共享和关键技术的合作攻关。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统筹协调

充分发挥省企业技术中心建设部门协调机制作用,做好推动产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实施的具体工作,加强统筹协调,加强调查研究,促进信息沟通,指导推动各地工作。建立规划实施目标责任制,将产业创新能力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分解到各地、各部门,明确责任主体、实施进度要求,形成多层次推动产业创新能力建设的工作格局。

编辑:刘影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