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扩大内需拓展供给空间。以增加中高端供给和有效供给为导向,建立常态化招商引资机制,促进项目签约、开工、投产良性接续,拓展实施一批新的投资工程包。推进宁德时代、福州京东方、厦门联芯、泉州晋华、莆田华佳彩、漳州核电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和铁路、高速公路、机场、地铁、港口、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全年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300亿元以上。降低社会投资准入门槛,支持社会资本进入医疗、养老、教育等领域,新增民企投资4000亿元以上。扩大健康、养老、文化、体育等社会服务有效供给,提升文化消费、旅游休闲、家庭服务等居民服务品质,满足多层次、多样化消费需求。
以科技创新提高供给效益。一是着力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支持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先行先试,推进产业、创新、资金、政策四链融合。推进创新平台企业化运作,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合作建立企业化运作的应用型科研机构,支持建设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等高水平创新研发平台。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进产学研用深度结合,落实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和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分段补助等惠企政策,鼓励产学研用联合体开展集群式研发,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创造。二是着力转化科技成果。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实施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收入分配政策,扩大高校和科研院所自主权,完善技术转移和知识产权保护服务体系,提升“6·18”、国家技术转移海峡中心等平台功能,促进产业智慧化、智慧产业化。三是着力营造良好人才生态。实施更加积极有效的人才政策,创新人才引进、培养、使用、评价机制,汇聚更多优秀企业家、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弘扬企业家精神、工匠精神和劳模精神。鼓励人才向山区、革命老区和基层一线流动。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让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
以深化改革增添供给活力。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压茬拓展改革广度和深度。一是突出“破”“立”“降”,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向深入。大力破除无效供给,坚持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化解过剩产能,健全“僵尸企业”出清、重整机制,盘活低效资产。大力培育新动能,加快形成生产要素从低质低效领域向优质高效领域流动的机制。大力降低实体经济成本,全面落实涉企收费目录清单制度,严查乱收费行为,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和用能、物流成本,全年减轻企业负担700亿元以上。二是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加快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规范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员工持股试点,推进省属企业改制上市和兼并重组。完善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鼓励国有资本与非国有资本双向投资,促进省属企业之间、各级国有资本之间交叉持股、共同发展。规范经营性国有资产处置和收益分配,推进非经营性国有资产整合共享。完善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落实好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各项措施,多渠道破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认真落实各项产权保护措施。三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培植壮大财源,提升财政收入质量。进一步推进预决算公开。健全以使用绩效为导向的财政资金配置机制,强化预算绩效管理,加强专项资金整合,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合理划分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完善财政转移支付体系。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完善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加快推进政府性股权投资基金市场化运作。四是强化金融服务功能。落实金融工作三大任务,健全地方金融议事协调机构和金融监管体系。深化金融改革开放,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推动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做优做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拓展保险保障功能,大力发展普惠金融、绿色金融、科技金融,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二)着力协调发展,不断增强城乡区域均衡性
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以城市群为主体,推动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加快构建福州、厦漳泉两大都市区,推进福莆宁和平潭一体化,支持南三龙加快发展,支持武夷新区建设,加强跨区域重大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优化中心城市空间布局,促进产城融合,拉开城市框架,拓展承载空间,增强辐射带动和综合服务能力。实施“大城关”战略,优化重点中心镇布局,加强周边统筹配套。推进市县“多规合一”,提升城市品质品位和精细化管理水平。深化山海协作,完善挂钩帮扶机制,支持各地发挥资源禀赋优势,发展壮大各具特色的县域经济。实施一批海洋经济重点项目,提升发展海洋渔业,壮大海洋新兴产业,促进海洋经济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推进闽藏、闽疆、闽宁帮扶协作。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把握总要求,走好特色路,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一是推动农业全面升级。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加强粮食生产、流通、储备、调控,确保粮食安全。大力发展品牌农业、生态农业、数字农业,新增投资100亿元实施350个产业发展项目。实施农产品加工提升工程,支持主产区农产品就地加工,建设100个蔬果加工基地和产后商品化处理中心,加快构建冷链物流体系。推动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大力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培育农村电商、休闲农业等新业态,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二是推动农村全面进步。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继续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进一步完善农村供水供电、通讯网络、防灾减灾等基础设施,深入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全面落实路长制和农村道路专管员制度。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因地制宜打造特色小镇、美丽乡村,新增乡镇污水处理设施137个,新建改造农村三格化粪池50万户,实现所有行政村生活垃圾常态化治理全覆盖。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加强乡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促进居民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公共服务均等化,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三是推动农民全面发展。坚持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壮大村集体经济,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农民受益。深化农村各项改革,落实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海域使用改革,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鼓励和支持各类人才投身乡村建设,深入实施科技特派员和下派村支书制度,积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和新型经营主体。健全农民创业创新机制,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农民多渠道转移就业,切实提高农民收入。
编辑:程彩云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