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污水处理“痛”在哪?得从“管网”开始找

时间:2019-07-16 09:22

来源:中国水网

作者:李晓佳

评论(

今年5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生态环境部和国家发改委三部委联合发布了《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方案》(以下简称《三年行动方案》),明确加快补齐城镇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短板,尽快实现污水管网全覆盖、全收集、全处理。

推进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工作有了明确的时间表。如何有效推进污水处理的提质增效是行业一直讨论的话题。

去年上海水业热点论坛就将该话题作为重点讨论内容,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总工唐建国在去年的上海水业热点论坛上曾强调,目前排水管道存在很多问题,排水管道的质量不提升,污水处理的效益就无法提升,消除城市水体黑臭就无望,水环境质量就更无法提高(相关阅读 :唐建国:如何做好城市排水管网的提质增效 )。

“一直埋在地下看不见的‘管网’,痛点却逐步显现”。管网已经成为提升污水处理效益的关键一环。甚至有业内人士表示,“管网不治理,一切都白搭。”

长期受冷落,管网问题沉积已久

由于地下管网看不见、摸不着,加上过去大家的建设理念是重地上轻地下,导致地下管网问题频出,如渗漏、淤堵、爆管等。

备受关注的长江经济带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建设工作,也饱受“管网”隐忧之苦。据《科技日报》报道,在对武汉、岳阳、九江、芜湖等长江沿线城市的城镇污水处理和水环境综合治理进展情况进行实地调研中发现,城镇排水管网等基础设施落后、欠账严重;城镇污水收集率很低,污水直排,污水处理厂低效运行等都是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们都普遍重视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而忽略管网建设,“重厂轻网”现象严重。有的污水处理设施虽已建成,但由于收集管网建设迟迟跟不上,设施“晒太阳”的案例也时有发生。

事实上,我国污水处理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从2007-2017年,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数量和处置规模不断增长。2007年全国有1148座污水处理厂,到2017年运营的污水处理厂达到4802座,总处理规模也从7554万吨/日升至18558万吨/日。

虽然成绩显著,但消除黑臭水体任务却依然严峻。根据2017年各省污水处理厂平均进水COD浓度(mg/L)的统计显示:全国31个省市,进水平均COD浓度低于350mg/L的有24个;COD浓度低于250mg/L的有12个省市。根据E20《中国水务行业市场分析报告》数据显示,我国部分省份县城污水厂的负荷率还不足60%。

这意味着污水处理厂处理的大量污水可能是经过大比例稀释以后的污水,如河水、地下水、山泉水等和污水混在一起进入了污水处理厂。这也导致了一个怪现象:污水处理规模在增长,平均进水浓度COD却在下降。

当然这种怪现象的产生绝不是偶然的。在2018水业战略论坛上,中规院(北京)规划设计公司生态市政院院长王家卓曾指出,政府过去对管网建设的不重视;规划设计不够科学;管网材料质量不合格;污水管网建设施工不规范,以及养护不专业等,都是导致进水COD浓度越来越低的原因(相关阅读:王家卓:城市水环境治理的现状、6个问题与10个发展方向)。

去年上海水业热点论坛上,唐建国也总结了目前我国排水管道存在的隐患。他指出,污水直排、河湖水倒灌、雨污错接混接、地下水等外水入渗、溢流污染、工业废水不达标纳管等都是目前排水管道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今年三部委发布的《三年行动方案》在对推进生活污水收集设施建设的具体要求中,明确了对管网建设的重视:污水管网规划建设应当与城市开发同步推进,明确城中村、老旧城区和城建结合部等管网建设的薄弱地带,加强管网建设等。

同时《三年行动方案》中也提出将进入污水处理厂生化需氧量(BOD)浓度提升到100mg/L,折算到COD浓度则为约200—230mg/L。

而这些目标的实现,就要求更加聚焦城市排水管网的修复、治理工作。

核心问题在“管网”,历史欠账还要慢慢还

“问题在水里,根源在岸上,核心在管网。”这已经成为业内的一个共识。要真正解决问题,最终还是要在管网上下功夫。

很多专家都提出要推行“厂网一体”或“厂网河湖一体”的统筹模式,这种模式也在回应“问题在水里,根源在岸上,核心在管网”,真正把问题的根源和措施对应起来,能够明晰责任边界。

在当前的形势下,市场化模式中的厂网一体化也被寄于厚望,但目前看该模式离期望还有很大的距离,还需要更长的时间。《涛似连山喷雪来:薛涛解析中国式环保PPP》一书中提到,厂网一体化项目中,对社会资本而言,无论是新建管网还是存量管网,均存在管理和运营维护难度较大的问题。存量管网目前质量普遍不佳,修复资金需求缺口大是市场化的难点。新建管网方面,在实际项目开展中管网投资远高于污水厂投资,且建设标准不高留下隐患,其他问题也是类似存量管网。

E20研究院认为,厂网一体化可以继续积极摸索,但要在其他配套机制上有大突破才可能真正有所成效。

我国管网问题沉积已久,要做好管网的建设和维护不能操之过急。“磨刀不误砍柴工”,首先需要明确管网现状,开展管网普查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

“实施相关措施的前提是做好对排水系统的排查。摸清污水收集系统是否存在旱天污水直排地表水体、地表水体倒灌、错接混接、外水入渗、溢流污染、污水外渗、工业废水超标纳管等问题,找到主要矛盾和关键点。”唐建国指出,截直排也是提质增效第一阶段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需要将旱天直排进入地表水体的污水和未纳管的污水通过工程措施接入城镇污水收集系统。王家卓在此前的水业战略论坛上也强调,污水处理厂进水浓度应该纳入考核范围,这样才能提升污水收集系统的收集效率和污水处理系统的处理效率。

从厂到网的工作已经被逐渐重视起来,三部委《三年行动方案》中对污水收集系统提质增效的要求已经说明了这一点。这也必然会催生出很多新的市场机遇,如对污水管网探测、监测、检测、诊断的需求大大增加,污水管网非开挖修复市场逐步爆发。同时,污水管网养护的社会化,专业化分工也会逐步普遍。

12

编辑:徐冰冰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