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第四届中国流域水质目标精细化管理暨新安江生态补偿实践研讨会9日在黄山开幕

时间:2019-11-12 09:16

来源:中国水网

作者:徐冰冰

评论(

image.png

徐卫华

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徐卫华作了题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从理念到实践”的发言,他提到,通过政策机制创新、市场机制创新与技术创新将生态产品的生态价值转化为经济效益,让生态产品提供者获得经济利益,促进生态产品的可持续供给,也是绿色发展的新路径,最终目的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目前我国的生态补偿有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草)工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湿地补偿、草原补偿和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转移支付等。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需要建设生态发展基金,积极开展生态法治改革,鼓励社会力量参与。

image.png

刘 毅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刘毅介绍了水污染排放清单理论方法,他指出,流域水污染物排放管控体系目前还不健全不系统,亟需构建流域高时空精度水污染源排放清单。他建议,建立国家水污染排放清单编制技术体系,建立国家水环境模型的技术验证平台和参数库,开展不同水文条件和污染特征流域案例研究。

image.png

郜红建

安徽省推广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联席会议办公室副主任、安徽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郜红建分享了对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探索与思考,他指出,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取得积极成效,但目前三轮新安江生态补偿主要是通过行政手段协商推动的结果,缺少权威的理论和数据支撑,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流域水污染治理的问题与展望

下午,大会由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郭怀成主持。

image.png

环节主持人 郭怀成

image.png

史晓新

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处长史晓新分享了水功能区的理论与实践。水功能区划分采用两级体系。一级区划是宏观上调整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关系,协调地区间用水关系,同时考虑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分为保护区、保留区、开发利用区、缓冲区四类。二级区划主要确定一级水功能区中开发利用区的水域功能类型及功能排序,以协调不同用水行业间的关系,划分为饮用水源区、工业用水区、农业用水区、渔业用水区、景观娱乐用水区、过渡区、排污控制区七类。未来还需强化水功能区纳污限排与陆域污染源减排控制衔接联动,启动不合理水功能区调整(试点)及技术保障工。

image.png

王 东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副总工程师王东分析了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技术思路,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将总结“十三五”水生态环境保护实施成效与经验,明确体现流域特色的水生态环境保护,建立基于水功能区的空间管控体系,识别突出水生态环境问题,明确“十四五”在中长期水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定位,设计规划任务。

image.png

陈少强

财政部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资源环境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陈少强以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为例分析了财力与支出责任的动态匹配,他提到,目前新安江水质为优,持续“保优”压力大,流域内的环境保护基础设施依然薄弱,农业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河道生态保护综合执法力量不足等,都会给“保优”带来一定的难度。

image.png

周建军

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教授周建军分析了长江鄱阳湖生态环境问题的原因与修复对策,鄱阳湖自身流量减少和水位降低等环境条件改变程度大于长江,鄱阳湖枯季水位大幅度降低是当前湖区连年极枯和干旱的主要原因。应充分利用鄱阳湖流域与长江干流特殊季节差和大量水库调节,修复鄱阳湖和长江下游径流。当前除共同保护鄱阳湖自然生态环境外,国家和三峡更应该支持加强湖区适应能力建设,切实保护和改善湖区生产生活条件。

image.png

张万顺

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副院长张万顺阐述了支撑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的流域水生态环境承载能力评估与监控预警。新时代、新形势下,急需推进长江经济带水生态环境承载能力长效监测预警机制建立,为生态文明建设保驾护航。以流域管理和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控制单元为网格,从长江经济带流域水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的精细化管理出发,亟需建立规范化、科学化的网格划分方法体系,强化流域水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精准化监控预警在网格层面渗透和落地。

编辑:徐冰冰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