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薛涛:学习管理(学)容易忽略的三个常识

时间:2020-03-16 09:20

来源:中国水网

作者:薛涛

评论(

过度依赖书本里去感悟和掌握这些道理大概率容易误入歧途,最可靠的培养思维能力的路径就是通过工作来学习“管理”,他可以涵盖事业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可以提高一个人各方面的效率,这就是我理解的稻盛和夫的“工作即修行”。

前言:

在工作中掌握管理能力是值得用一生持久追逐的事,这个我之前的文章里曾经提到。最近两年对生态学的学习中我能强烈的直接体验到万物相通的道理,自然科学、管理学和经济学等等,学到最后很多道理都会相同,也许这就是我们说的哲学吧。但是对于一般人职场起步的前十年而言,过度依赖书本里去感悟和掌握这些道理大概率容易误入歧途,最可靠的培养思维能力的路径就是通过工作来学习“管理”,他可以涵盖事业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可以提高一个人各方面的效率,这就是我理解的稻盛和夫的“工作即修行”。而方向与效率的组合(互相之间有影响)是决定企业乃至个人发展的唯二主观因素。

图片1.png

生态学中的部分管理思想

作为我的第四篇聊管理体会方面的小文,这次想分享的是很浅显的几个常识。但是在和其他人就战略定位或组织管理方面的交流中,我发现对方有时会忽视了这样的常识,导致同样的很好的管理工具,在讨论中出现了分歧或者在实际应用中效果不佳。可见,常识也常常没有被普遍认识到。而这些常识的再次被掌握,就是我曾经提到的五识循环中一个必经的过程。因此,虽然这些常识很浅显,但我依然觉得有必要为此再写一篇,也难得利用上疫情中的闲。

【引文】:薛涛再谈环保人职业发展:用三商五识作职场修道士

一、 概率论

这个常识首先来自一个最基本的出发点,世界是按概率在运行的,而不是象基础物理那样具有确定性。我们都知道,管理学和经济学本身就是建立在不确定性上面的人文科学,而自然科学到了高阶也是如此。但是我们在讨论战略时候,往往忘记了这门学问不存在绝对的正确与错误,推演所计算的是不同的方向在成功概率方面的大小和对应收益的多少,所以这里需要强调的概率论常识的运用表现在以下三点:

一个是如果我们拿前人的成功来反证往往容易误导,这是因为统计学里的幸运者偏差,以及马云所说的“成功之路学之无益,失败之坑永可借鉴 “(我的总结)。

一个是这种概率分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客观方面的重点在于某个领域的某个商业模式可能成功的风险概率之不同,以及由此会带来的回报的不同(往往符合风险溢价规律);而主观部分则重在分析自身的长短板与管理者预判的外部条件两者在未来发展的交互影响中所形成的匹配程度,并以此推测所选择战略定位的成功概率和相应收益。战略定位的目的不只是在追求成功概率和收益两者综合评估的最大化,由于这种失败概率的存在,企业家还需要掂量自身资源和心理承受力来做选择。

三个是对于选择在职场中做将而不是王的人(这个占了99%以上),在评估自己与王对工作收益的分配中,有多少能首先充分考虑到之前做王成功的概率?疫情之下你又能体会多少企业家所承担的压力?正确的职场观,是正确的人生观的一部分,也是决定个人能否在职场中获得发展的重要基础,这部分本段下方所链接的“王将侠“中已经有所论述了。

【相关阅读】:

薛涛浅谈环保人职业发展(完整版)

我们E20商学院的刘善武老师最近那篇文章写的非常好,企业家(王)是连接经济学和管理学的桥梁,也是市场化之所以能推动社会进步中的关键所在,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企业家在承担不确定性概率下的风险所发挥的作用(比如马斯克这样极端显见的例子)。

【相关阅读】:

E20环境商学院刘善武:危局中呼唤企业家精神

我们的社会和个人往往认识不到企业家尤其是民营企业家在谋求获得成功中存在着很大的概率性风险,由此就无法真正在民营企业家应该获得较高风险溢价的回报方面建立长期稳定的共识,这使得我们国家始终存在滑向极左陷阱和市场化倒退的风险,也造成了人才和资金的持续流失。可惜这样的常识在我国的教育中是极度缺乏的,究其原因,也是因为将剩余价值理论从经济学范畴扩展应用到政治学角度中,缺乏了对这个概率论常识的考虑。今天的改革进入深水区,不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就不具备建立中性竞争的理论基础和获得所谓的制度红利;存量竞争时代,改革已不再万能,深层和本源的问题必须要面对了。

在组织管理中,概率论现象也会存在,但是更常见的是“判断力”常识的忽视。而判断力,在战略定位中我们反而不容易忘记他的重要性。

二、 判断力

伴随着时代的进步,人的要素越来越受到重视,组织管理学由此也在发生变革,而这方面划时代的人物就是德鲁克大师。目前看,无论国内火爆的陈春花老师,还是哈佛商业评论微信号推出的很多国内外管理学者或者咨询师的精彩文章,近几十年组织管理学方面几乎都可以上溯到德鲁克的影响。

即便这几十年在组织管理上大家多少都受到德鲁克的影响,但细分下的不同管理学派,在组织管理中还是会选择不同的模式,逻辑自洽性都很强,看上去都很有道理。然而,在我们在实践中运用这些理论或者方法的时候,往往会陷入困惑,比如授权与集权的选择,理论上授权是正确的和符合潮流的,但实际上却发现往往不是那么理想化,尤其在中国这种文化背景下(法制环境和产权意识缺乏,职务侵占、盗窃技术、反水和另立门户比比皆是)。又比如管理大还是经营大的辩题,我上次有篇文章与陈春花老师隔空(单向)切磋时,(请点击:薛涛:要避免“二分思维”-评析北大教授的“管理不能大于经营”),就提醒了绩效导向过度的危害。过度重视财务绩效的结果导向,是容易违反德鲁克所倡导的信任和授权,以及现在流行的弹性组织建设的趋势的。然而,过度强调弹性管理,又会在企业中导向虚华的PPT文化,正如新东方著名的年会歌曲炮轰PPT事件。

12

编辑:赵凡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