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吉林省发布《吉林省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征求意见稿)

时间:2020-04-07 14:02

来源:吉林生态环境厅

评论(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按照自然恢复与人工修复相结合的原则,推进生态环境恢复。依法开发利用水、土地、矿产、森林、草原以及野生动植物等自然资源,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第二十六条【水资源】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依法开发利用水资源,落实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的红线控制指标,统筹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保障生态基流。

加大重点流域、饮用水水源涵养和保护,保证饮用水水源安全。

依法实施退耕还河、还林、还草、还湿,严格控制水土流失,加快恢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第二十七条【土地资源】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依法加强土地利用的规划管控、市场调节、标准控制和考核监管,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组织开展土壤修复

第二十八条【矿产资源】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依法开发利用矿产资源,鼓励发展绿色矿业。实施矿山地质环境与土地复垦工程,推进露天矿山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

第二十九条【森林资源】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快防护林体系建设,推进植树造林、封山育林和森林抚育,严格管理森林采伐和林地征(占)用,保护和恢复森林资源。

第三十条【草原湿地】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严格落实禁牧休牧和草畜平衡制度,科学利用草原资源,发展生态畜牧业,加强严重退化草原的综合治理,逐步恢复草原生态服务功能。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对湿地实行全面保护和分级管理,落实湿地封育措施,加强对湿地的保护与修复。

第三十一条【生物多样性】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有效措施,依法保护生物多样性,保障生态安全,防止对生物多样性的破坏。

第四章 污染防治

第三十二条【防治对象】 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遵守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定,采取防治措施,防止和减少在生产建设或者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医疗废物、粉尘、恶臭气体、温室气体、放射性物质以及噪声、振动、光辐射、电磁辐射等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

第三十三条【企业制度】 重点排污单位的主要负责人负责本单位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明确相关人员责任,并履行下列职责:

(一) 组织建立健全本单位生态环境保护管理责任制度;

(二) 定期研究解决生态环境保护有关问题;

(三) 保障污染防治设施、设备正常运行;

(四) 配合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方面的检查和调查,落实整改措施;

(五) 负责本单位生态环境保护责任管理监督考核;

(六) 负责组织编制、实施本单位的应急预案和事故应急处置工作;

(七) 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其他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的主要负责人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建立相应制度。

第三十四条【环境影响评价】 建设对生态环境有影响的项目应当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未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建设项目,不得开工建设。

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应当避免与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相重复。已经进行了环境影响评价的规划包含具体建设项目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应当根据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审查意见予以简化。

第三十五条【三同时】 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应当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以及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审批决定的要求建设生态环境保护设施、落实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防治污染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排污单位应当保障防治污染设施、设备正常运行。禁止擅自拆除、闲置、停运污染防治设施、设备。

第三十六条【总量控制与排污许可】 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度。

实行排污许可管理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按照排污许可证的要求排放污染物;未取得排污许可证的,不得排放污染物。

污染物排放不得超过排放标准和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

严禁通过暗管、渗井、渗坑、灌注或者篡改、伪造监测数据,或者不正常运行防治污染设施等逃避监管的方式违法排放污染物。

第三十七条【排污口设置】 排污单位应当按照规定设置排污口,并在排污口设置标志牌。经审核设置的排污口不得随意变动,排污口标志牌不得擅自拆除、移动。

第三十八条【环境监测】 重点排污单位应当按照规定安装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设备,并保障其正常运行和数据传输,不得擅自拆除、停用、改变或者损毁,并对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自动监测设备应当与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的监控设备联网。

自动监测设备出现故障,重点排污单位应当于故障发生后十二小时内向当地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书面报告。自动监测设备不能正常运行期间,重点排污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采取人工监测的方式进行监测,并向当地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报送监测数据。

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依法应当实行人工监测的,应当保存原始监测记录,并对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

第三十九条【环境管理台账】 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建立环境管理台账,并对台账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

第四十条【环境信息公开】 重点排污单位应当如实向社会公开其主要污染物的名称、排放方式、排放浓度和总量、超标排放情况,以及防治污染设施的建设和运行情况,并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公开其他信息,接受社会监督。

第四十一条【环境应急】 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并报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加强环境风险隐患排查,定期开展应急演练。

在发生或者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企业事业单位应当立即启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采取措施处理,及时通报可能受到危害的单位和居民,并向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

第四十二条【委托治理】 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可以委托环境服务机构运营其污染治理设施或者实施污染治理。委托环境服务机构治理的,不免除其自身的污染防治责任。

受委托的环境服务机构应当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和相关技术规范提供环境服务。

第四十三条【其他公害防治】 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按照法律法规规定采取防治措施,防止和减少以下行为产生的污染公害:

(一)生产、储存、运输、销售、使用、处置化学物品、含有放射性物质的;

(二)城市建筑、道路、景观及户外广告等设置照明光源的和建筑物外墙使用反光材料的;

(三)处置农用薄、农作物秸秆等农业废弃物的;

(四)处置畜禽粪便、尸体和污水等废弃物的;

编辑:陈伟浩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