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深度|上海城建院赵国志:雨水排水口出流污染治理之道

时间:2020-10-09 09:13

来源:中国水网

评论(

  雨水排水设施是一个重要的城市基础设施,能够体现城市的先进性。包括习总书记提出的“清水绿岸,鱼翔浅底”,需要有先进的、有质量的排水系统做支撑。而出流污染已成为城市水体“下雨就黑”的“罪魁祸首”。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在“2020(第十二届)上海水业热点论坛”上,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赵国志以“城镇排水系统提质增效,雨水排水口出流污染治理之道”为主题进行了深度分享。

  以下内容根据其现场发言整理。

1601363608488683.png

  赵国志

  演讲内容共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我们需要有什么排水系统?

  第二,当前的排水系统存在什么问题?

  第三,什么是排水口出流污染?

  第四,如何治理?

  第五,建议和总结

1601363631237480.png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排水系统?

  曾有一句话广为流传:判断一个城市是否发达,最好来一场倾盆大雨。如果一场大雨就让城市交通堵塞、积水盈尺,那这个城市绝对不是一个先进的城市。

  雨水排水设施是一个重要的城市基础设施,能够体现城市的先进性。包括习总书记提出的“清水绿岸,鱼翔浅底”,需要有先进的、有质量的排水系统做支撑。

  那么,什么是先进的、有质量的排水系统?

  一个先进的、有质量的排水系统应该是“绿、灰、蓝、管”多措并举的整体系统,具有先进的理念,融合现代科学发展的最新技术,并具有高度的可操作性。

  其中先进的理念指的是,从传统上以灰色单一措施为主,向多措施并举转变,绿色措施源头削峰、灰色措施过程蓄排、蓝色措施末端消纳、管理措施提质增效,多措并举,共同保障防汛安全和水环境质量安全。

1601363649233904.png

  四字中的绿色措施指的是海绵设施的运用和深化,指在源头建设的雨水蓄滞削峰设施,如设置于绿地、广场、公共服务设施的中小型调蓄设施,具有生态、低碳等特征;灰色措施指市政排水设施,包括完善的管网、泵站以及大型调蓄设施等;蓝色措施指增加河湖面积、打通断头河、底泥疏浚、控制河道水位、提高排涝泵站能力等;管理措施指的是加强管网检测、修复、完善、长效养护等精细化措施,包括一直强调的管道检测、管道修复,雨污分流的管理,以及智慧化管理措施,包括智慧水务系统以及空白区管网的完善等。

  下面则以一些案例来具体说明:

  蓝色措施案例:上海吴淞江行洪工程

  这个工程主要是为了降低上海因洪致涝的风险。项目完成以后,上海苏州河的水位,在高峰汛期河道水可以降低5到60公分。

1601363687113937.png

  蓝、灰结合措施:日本首都圈外廓放水路

  日本首都圈外廓放水路位于埼玉县,项目是建于国道16号地下约50米处的一个大型泄洪隧道,全长6.3km,内径约10.6米,是全球最大规模的防洪设施,以灰色措施的方式,实行蓝色措施的功能。该工程于1992年开工,2006年竣工,包括分洪入口、储水设施及排水设施,集合了日本最先进的土木技术,堪称世界上最先进的排水系统。此工程以灰色措施的方式,实行蓝色措施的功能。

1601363703882656.png

  首都圈外廓放水路通过竖井连通附近的江户川、仓松川、中川、大落古利根川等河流;隧道末端还接有一个高25.4米、长177米、宽78米的大型蓄水池,储存的水通过4台燃气轮机驱动的大型抽水机以200立方米/秒的速度排入江户川,再排入东京湾。

  蓝、绿结合措施:丹麦的雨水滞留池

  这是丹麦做的雨水滞留池,用绿色措施加上蓝色措施,平时是绿色。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百姓看景,赏心悦目;下雨天是雨水滞留。储雨蓄水,城市无忧,“两水平衡”。

1601363728619045.png

  蓝、灰结合措施:道路行泄通道

1601363742861792.png

  道路的行洪通道很有用。国外非常重视道路的行洪通道,但是国内排水设计和道路设计是两个专业,道路不会考虑排水,排水想做行洪通道,没有人理你。

  我们行业里面或许可以思考:暴雨期间,城市道路允许积水15cm,该如何行泄?关键是要有出口。那么这到底是道路专业还是排水专业的活?

  管理措施:预降河道水位,给雨水出路

  借助河道大海绵库容的机遇,预降河道水位,给雨水出路。预计上海所有的内河,在汛期可以降低80公分水位,基本可以达到4000万的调蓄。

1601363760950698.png

  排水系统现状

编辑:王媛媛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