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的讲话中提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走进协商空间 畅谈双碳发展
2021年6月23日,龙岗区政协委员、朗坤环境集团董事长陈建湘博士走进龙岗FM 991《协商空间》栏目,与龙岗区政协委员黄健南、《协商空间》主持人海滨以及广大市民听众共同探讨“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目标下,社会发生的变革和大众生活的影响。
活动中陈建湘委员通过20余年的低碳领域发展经验和国内外低碳发展典型案例,分享了自身对“双碳”目标的实现、低碳环保产业发展、个人低碳绿色生活的见解。用详实的数据、生动的故事为市民朋友们科普了“碳达峰、碳中和”的真正含义和重要意义,就“双碳”目标的实现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最后他向广大市民朋友号召:“从每个人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为实现国家‘双碳’目标,为保护美丽的蓝色地球做出自己贡献!”
以下为部分
陈建湘委员的精彩观点
从510亿到0,是“双碳”目标实现需要走过的路
【碳达峰】510亿是当前全球每年向大气中排放的温室气体的大致总吨数,目前这个数字还在呈现不断上升趋势,当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每年碳排放量不在增加,也就是达到了“碳达峰”。
【碳中和】0是实现“碳中和”的最终结果。人类生产生活无可避免要排放二氧化碳,唯有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才有可能实现“零排放”,也就是当吸收量=排放量,两者中和指标为0。这就是传说中的“碳中和”。
“双碳”目标是有担当、有远见的选择,也是我们面临的艰巨挑战
实现“碳中和、碳达峰”是我国向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展现了身为大国的担当和胸怀,同时也是与国际社会接轨、符合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前瞻性战略。
但同时我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时期,碳排放量逐年增加,实现“双碳”目标任务艰巨、挑战巨大,将推动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
科技进步是推动“双碳”目标的关键所在,必须加大扶持引导力度
工业原材料、建材的使用,制造业为主的第二产业的发展都存在着巨大的二氧化碳减排压力。唯有通过政府政策支持和产业引导来推动技术革新发展,才能实现效能提升和原材料成本下降。
环境问题关乎每个个体生存发展,要以个人小宇宙托起整个大宇宙
工业革命以来,地球二氧化碳浓度整体上升了1.2度,看似微小的变化却带来了全球气温升高、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病虫害增加等一系列极端问题的出现。每一个极端气候的出现都是大自然给予人类的警示,必须要高度重视。
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小宇宙,在世界这个大宇宙中运转,我们日常生活的点滴也可能引发“蝴蝶效应”,成为撼动整个生态变化的关键因素。政府、企业、个人都要共同努力,从自身出发,提升节能环保意识,维护共同的生态环境。
【经典案例分享】
案例:2009年10月17日,马尔代夫总统穆罕默德·纳希德召集了12名政府内阁成员,在该国海域一处4米深的海底召开了世界上首次水下内阁会议,以呼吁各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启示:“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环境问题从来不是个别国家、个别人的事情,而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关系到整个人类共同体的重大使命。每个人都应该发挥自身小宇宙的作用,才能让整个浩瀚宇宙变得更加美好。
相关发展建议:全社会联动发展,多维度推动“双碳”目标实现
低碳发展、节能减排,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政策引导】建议国家进一步加大对清洁能源、技术改造、低碳产业等方面的政策引导和扶持。
【技术进步】建议企业特别是工业制造企业高度重视先进技术、先进工艺的研发和提升,推动整个产业链全链条的节能减排,高效利用和节约原材料,提升制造生产效能。
【绿色经济】建议各行业加强绿色经济建设,推动低碳交通(公共交通建设、推广新能源电动汽车、生物能源代替石化能源等)、碳交易(借鉴欧美先进经验,大力发展碳交易、碳汇等)、绿色消费(建设个人绿色消费积分兑换交易平台、推动绿色消费宣传普及、给予绿色贸易参与者对应鼓励政策及补贴、建立绿色产品认证体系等)等相关领域的发展。
【公众参与】建议进一步推动垃圾分类的普及推广,倡导个人绿色交通出行,从日常生活细节树立节约用水用电、节约能源的绿色生活理念。
守护绿水青山 造就朗朗乾坤
朗坤环境集团是中国生态环境园、有机废弃物处理行业的领跑者,专注有机固废领域20载,为城市餐饮废弃物、厨余废弃物、动物固废、生活垃圾等城市固体废弃物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同时为客户提供环境工程综合解决方案,助力美丽中国的建设。2019年12月,朗坤凭借杰出的创新能力,与华为、腾讯、比亚迪等优秀企业共同获得“深圳创新企业70强”荣誉。朗坤环境集团将秉持“致力资源再生、创造美好环境、善待自然母亲”的企业使命,为环境美好和社会进步持续做贡献。
编辑:赵凡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