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新形势下,如何赋能城市排水管网全生命周期运营?

时间:2022-08-29 09:37

来源:北控城排

作者:周勇

评论(

近年水环境治理的各项要求持续高频出现,抓好生活污水收集处理成为持续推进黑臭水体源头污染治理的重要举措,提高管网有效收集率成为十四五城镇基础设施补短板的重点。


新形势下,城市排水管网的身份特点正逐渐从传统的市政道路辅助设施向水环境保护的重要设施转变。满足社会对水环境长治久清的需求成为了管网设施运维的新目标。如此形势变化及行业发展均对城镇排水管网运营的复合性和专业性提出了新的需求。

新形势提出新需求

近年水环境治理的各项要求持续高频出现,如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全面消黑、稳定达优、排水行业效能提升、绿色低碳发展等。

今年住建部联合多部委发布的《打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的通知》中甚至给出了明确要求:2025年污水收集率力争达到70%以上;进水BOD浓度高于100mg/L的城市污水处理厂规模占比达90%以上。

抓好生活污水收集处理成为持续推进黑臭水体源头污染治理的重要举措,提高管网有效收集率成为十四五城镇基础设施补短板的重点。

我国城市排水管道长度截止2020年达到80.27万公里,总量还在逐年增长,年均增长率预计达到8%以上。长江经济带城市排水管道长度达到30.16万公里,占比37.57%。江苏省总量最高8.80万公里,云南增长最快15.1%。未来排水管网的增长点主要在上中游地区。管网运作模式按照参与主体可划分为政府持有并运营、社会资本持有并运营、政府持有并委托第三方运营等三种模式。管网投资额的持续高企与政府付费能力捉襟见肘之间的矛盾也逐渐显现,因此传统的基础设施建设全覆盖的数量考核模式正逐渐转为向投资要结果的绩效考核模式。

城市排水管网的身份特点正逐渐从传统的市政道路辅助设施向水环境保护的重要设施转变。满足社会对水环境长治久清的需求成为了管网设施运维的新目标。如此形势变化及行业发展均对城镇排水管网运营的复合性和专业性提出了新的需求。

管网运营在新形势下应发挥的作用

系统整治和效能提升的主导作用

传统建设思维与运营思维下的管网整治、效能提升方式有很大的区别,需要有机结合不同的思维模式在水环境治理中的应用。

微信图片_20220829093755.png



对于不同的治理方式,选择依据应该遵循的标准是:谁确保对结果负责,谁发挥主导作用。

稳定达标或持续达优的保障作用

如同热力学熵增定律所表述的一样,要维持管网系统的稳定达标,就需要通过运营持续对管网进行赋能。

可以结合实际合理选择通过OM、EPC+O、BOT、TOT等不同模式,明确运营在管网全生命周期中的作用,确保交付质量的可控。

有条件的项目开展厂网一体化运营,发挥好同一责任主体聚焦目标的主观能动性和一体化运营所具备的韧性可调空间。

(如:揭阳9座污水处理厂PPP项目不设保底水量,根据污水处理厂月平均进水COD浓度,确定进水浓度系数,对各厂进水浓度进行考核,并以此作为污水处理服务费计算依据。)

做好运营阶段对管网全生命周期的赋能

对管网设施全生命周期进行运营管理

一一通过对管网全生命周期进行参与确保交付质量的可控

通过团队对管网设施“生-老-病-医-消”全过程持续参与,叠加赋能不断积累,做到管网良性可持续发展。发挥自身对设施系统持续了解的优势,积极参与方案的制定和决策;跟进项目建设过程,做好随项目检测和验收,做到设施接收有底数;智慧化运营排水管网设施,预判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制定好应急措施随时面对可能出现的设施及环境突发问题。

一一通过人才梯度和知识共享实现管网全生命周期运营能力

运营团队人员需要掌握管网基础知识、智能运营系统的应用,排水户管理、设施现场问题的判断,设施数据分析、设施整治方案的编制,整治方案的落实、项目管理能力等。

一一通过配置和共享装备提升运营能力

运营组织需具备:通过投入运营装备对设施进行检测、疏通、维修以维持系统正常运转;通过管网内部设施配置建设提升系统能力;通过增加并行设施设备对系统能力进行提升等能力。

一一完善运营管理手段

基于人机结合的模式,通过集团化经验共享平台加持的信息化运营系统对管网进行系统化智慧化运营,通过模型等工具的使用确保运营单位客观认识管网实际能力与设计能力之间的差别,了解设施在初期投入使用与随着时间推移运行一段时间后的变化,并能利用好设施发挥设施平时与极端情况之间的韧性。

对管网设施所处的环境进行跟踪了解

对区域内工业产业的变化带来的水量水质的变化、基础设施拆建导致的水量布局的变化、城市水文水环境的季节性变化等能影响排水管网的设施运行的各种环境进行实时关注,了解这些变化并适时做出对应的措施和调整,确保结果可控。

对极端情况的应急管理能力

12

编辑:李丹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