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绿色低碳水处理创新技术专题研讨会举行

时间:2023-10-16 09:37

来源:城科会水环境与水生态分会

评论(

image.png

在水治理行业中,除了科研、高校和企业,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即专业的规划设计院。南京大学环境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陆朝阳建议称:对于好产品的推荐推广,一个很核心的问题,就是如何用简明的方式,让大家直观理解产品优势。比如像COD这样已经形成广泛共识的指标,是不是能有一个“脱氮指数”来衡量产品的优势。产学研要真正有成果,不辜负国家的期待,应以产品的迭代为纽带,凝练核心应用场景;有赖于企业主体特别是企业家的执行、落地的综合能力;要让科学家充分发挥创新力;同时,还需要行业生态支撑,各方携手努力,才能真正走向一个良性循环。中国市政工程东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给水排水专业总工闫钰说,我们在规划设计环节的创新,也要依赖于企业的产品和材料创新,新的技术应用突破,才能传导、迭代出行业整体的突破。他同时表示,除了藻类,是否还有其他同类型的微生物,可以延伸思路,真正达到“以废治废”,比如生活污水污泥等,能不能在厂内以碳源形式再次被利用,这一问题需要行业的关注和思考。

image.png

有朋自远方来,俄罗斯工程院中国中心总干事丁志峰在发言中建议,“京山碳”下一步可以申请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和一带一路国家、欧美国家科研机构开展合作,既有智力资源融入,也有助于拓展海外市场;可以打造科创联合体,争取更多部委、地方政府项目支持;“京山碳”的发展,从生物学的角度可能需要更深入的研究,可以考虑进行国际化、跨学科的科研合作,走国际化的道路。而江南大学环境土木工程学院院长王震宇作为东道主,表示今后会更加努力和重视和企业、和高校同行的合作,同时建议加强基础研究,给团队更多一点时间,真正把瓶颈问题基础研究搞清楚;同时从基础研究、技术建立、产品开发,到最终精准的调控,需要开展全链条的研究,建议制定整体推进的研究计划。

最后两位院士的发言,既有对创新的肯定和期许,也有长远的建议。

image.png

任洪强院士说,企业家在科技创新这方面,第一是敢做,第二是舍得做,第三是能做,第四能做得成,这是值得大家学习的。围绕水处理创新,有三个重要环节,第一阶段是微生物学层面的认知和探索,第二阶段是围绕材料,研究如何在水处理技术应用过程中发挥作用。比如“京山碳”就是从材料创新方面探索实现对工艺过程的增效。未来还会有更多思路,建议大家关注人工智能的模拟学习、预模型训练,在水处理过程优化、增效提升中的应用。第三,低碳水处理衍生的标准问题。对外加碳源产品应关注标准和规范更深入的探索和创新,如果能一步步从行业标准规范上升到国家标准层面,届时对整个水处理行业外加碳源的标准化、规范化,会产生积极影响。

image.png

在发言中,曲久辉院士先谈体会:在一些创新领域,高手是真的在“民间。因为学者们有时候可能会畏首畏尾,想做但担心技术路线不通,或者市场响应不强,应用范围受限等等因素,但是有的企业家可以抛开顾虑,大胆往前走,这就是企业家精神。说到“京山碳”,他提出建议:第一,关于可持续性。目前产品以太湖蓝藻为原料,这个量在不同年份间是波动的。因此应考虑原料替代,和蓝藻类似的生物质。第二,市场竞争力。当新产品被逐步认识认可后,市场竞争会很残酷,如果不能实现产品质量优势和价格优势的互相支撑,未来的市场可能并不属于创新企业;可以考虑和一些碳源需求大的污水处理厂取得合作,形成战略联盟,避免成为孤岛。第三,标准化和规范化。目前很多水处理特别是污水处理产品,规范化和标准化做的不够。围绕创新产品,企业可以和专业协会合作,研究形成产品标准,制定包含不同应用场景、操作条件下的使用规范,这个工作也会有效推动产品生产过程本身的标准化、规范化。


编辑:赵凡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