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如何以污水处理厂为支点,实现厂网一体化的提质增效?水务行业如何通过内部管理与成本优化,实现降本增效?
围绕以上议题,3月28日,2024水业战略论坛上,E20环境平台执行合伙人、湖南大学兼职教授、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客座教授、沈阳工业大学客座教授薛涛与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水资源与环境专业总工程师黄鸥,北控水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刘伟岩,北京首创生态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城镇水务事业群总经理王光辉,上海城投污水处理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执行董事、总经理陈广,北京排水集团生产部部长、北京北排环境检测公司董事长葛勇涛及广州市净水有限公司副总经济师翁璇展开对话。
01超大城市在实现厂网一体化上的做法
薛涛
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是一项系统性工程,管网建设是其中关键一环。近期,住房城乡建设部、生态环境部等五部门发布了《关于加强城市生活污水管网建设和运行维护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各地加快补齐城市生活污水管网短板。
黄鸥
黄鸥认为提升管网治理水平其中关键的一点是要加大资金和装备的投入力度,以进一步保障“提质增效”工作的持续开展和提高运维水平。
针对当前污水管网的现状,他指出,首先,南北方地区的管网现状存在差异。北方地区的地下水位低,雨污分流相对较好,如北京市等,进入污水厂污水的污染物浓度普遍较高。南方地区降雨量大、水系多、地下水位高,外水渗入量大,实际工作中发现部分地区外水的渗入量高达40%以上,远超当初10%~20%的设计,导致污水厂效能大打折扣,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持续的资金投入。
其次,各地区在管网运维的资金投入上不同。比如,北京地区1公里管网的资金投入大约为140元,其他地区大多在40~70元区间。实际工作中也曾遇到过因运维资金严重不足导致管道长期得不到清理,淤堵程度超乎想象。
第三,我国与发达国家在管网运行维护装备上存在较大差距。例如进行管网维护的清淤冲洗车在发达国家的普及率较高,功能和美观度都不错,国内也曾在一些项目上进口过,但相对少见。因此国内在此类装备的研发和应用方面还有很大的空间和市场,有利于开展基于我国排水管网特点的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工作。
葛勇涛
北京、上海等超大城市在削减雨季污染上,探索出“厂网一体化”的经验做法。
早在2010年,北京市政府便将污水管网划归北京排水集团进行管理,为后续厂网一体化打下了坚实基础。什么是厂网一体化?葛勇涛认为,就是将污水处理厂和管网进行统一的运营和调度,达到高效运行、经济节能的目的。厂网一体化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 ,实现水位预调。非汛期,如果管网的水位液位处于高位运行,管网会积累很多污泥,容易产生沼气,增加管网运行的安全隐患。实行厂网一体化后,可以提前进行低位抽淤,即将管网里的淤泥抽到污水处理厂。比如,在来雨前,提前12个小时降低管网液位,腾出管网空间给雨水,抽出的淤泥可以蓄积到污水处理厂的污水井和污水池里,从而最大程度减少初雨溢流污染。
第二,实现水量平衡。高碑店再生水厂的处理规模为100万吨/日。实施厂网一体化以前,其经常处于超负荷运行状态。而实施厂网一体化后,高碑店再生水厂和定福庄再生水厂之间可以实现水量联动联调,实现两座再生水厂的水量均衡。这两座再生水厂的负荷率均可以实现80%—90%。
第三,实现经济运行,保障水质。2017年,北京排水集团以清河流域、坝河流域、通惠河流域、凉水河流域为界,成立了4家流域分公司。其中,每家流域分公司管理2家—4家再生水厂。集团对17座水厂进行统一调度,让成本低的水厂满负荷运行,以此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
陈广
上海作为南方城市,降水量大,日均污水处理量达830万吨。尤其到了汛期(梅汛和台汛季节),上海一些合流制的排水片区受到的水量冲击较大。针对这种情况,从2023年开始,上海试验利用污水处理厂适度超负荷运行,来缓解雨天上游管网初雨放江造成的污染。陈广提到,起初担心污水达标会受影响,但是在选择两家污水处理厂开展试验后,发现是可以实现的,污水可以稳定达标,各方面的运行参数都很好。需要注意的是,污水处理厂能实现130%的高效能运行还要满足两个前提条件。
第一个条件是现在的污水处理浓度没有达到设计浓度,上海的COD进水浓度在350mg/L~450mg/L之间,现在COD进水浓度的平均值在200mg/L~250mg/L左右,也就是污染物负荷有差距的情况下可以做到。
第二个条件是要确保关键设备的完好率和备用率。在水量按照130%运行的时候,会启用备用设备,设备备用率略微下降,一定程度上会降低系统的抗风险能力。这就要求所有设备包括备用设备均须处于完好状态,特别是主关键设备。在高效能运行的工况下,一旦有设备突发故障,高负荷的生产状态将难以持续。因此,如果污水处理厂决定实施高效能运行的话,须考虑实施必要的技术改造,以保证全厂稳定运行必需的设备备用率。
编辑:李丹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