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中山治水攻坚冲刺的关键一年,而推进城镇排水设施补短板、强弱项,是深入打好水污染攻坚战的重要举措,对于改善人居环境、保护水生态安全,全面推进绿美中山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中山公用下属中山公用城市排水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排水公司)作为市属国资国企,坚持服务大局、服务城市、服务产业、服务民生的功能定位,主动担当作为,通过排水设施专业运维、智能化转型升级、内涝治理提速的赋能,全方位提升中山城区排水服务保障能力,努力打造“中山公用”城市排水治理的新样本,助力提升中山城市品质和人居环境质量。
聚焦管网“地下手术”,提质增效效果显著
黑臭在水里,根源在岸上,核心是管网,水环境治理是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没有完善的污水收集网络,便不可能有效收集污水。今年以来,排水公司紧扣管网这个核心点,对城区管网全面实施“地毯式体检”,顺利完成管网检测400公里、修复44.9公里。值得一提的是,从今年3月开始,为加强博爱七路与深中通道承载接驳功能,排水公司集中力量攻坚博爱七路排水管网检测修复与完善工程项目,累计新建管网5.2公里,主要采用非开挖管道修复技术对51处管道问题进行 “微创手术”。
此外,为打通污水治理“最后一公里”,促进乡村生态振兴,排水公司正有序地开展沙溪镇存量排水管网检测与完善工程项目,目前已基本完成沙溪镇排水管网普查工作,该镇港园、沙溪、象角等9条行政村已全部完成埋地管铺设,新建管道约99公里。该项目全部建成投用后,将进一步完善污水收集通道,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提档升级。
截至目前,排水公司累计完成排水管网普查2223公里、检测1391公里及修复194公里,城区污水收集处理效益得到有效提升,基本实现管网“全覆盖、全收集、全处理”。
坚持“三分建七分管”,排水设施管理专业化
水环境治理要实现高质量发展,“面子工程”必然要转向“里子工程”,排水设施管理是绕不开的环节。排水设施的运维养护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排水公司聚焦做好中心城区公共排水设施日常运行养护、维修及排水保障服务等工作,逐步推动城区公共排水设施从多头管理到排水“一张网”的转变,截至目前,排水公司累计接收排水管网里程约2700公里,92座泵闸站。
排水公司以专业化为抓手,编制《排水管渠及附属设施运维制度》《排水户管理工作制度》《自建排水设施与公共排水设施接驳审查指引》等多项“说明书”,推动“片区+网格”管理有效落地,实行“一总三分”的管理模式和“片区管理制”,将管网及附属设施分到各片区进行分区运营维护管理,大大提升专业化养护水平,提高作业效率。今年以来,排水公司累计巡查管网14.5万公里,清疏管网5011公里,清理检查井17.2万个,33宗隐蔽工程验收案件及224宗排水户日常监管。今年,排水公司以高效专业的排水服务,共收到石岐街道城市建设和管理局、中山市博爱医院等8家单位赠送的锦旗,顺利护航广东省公务员考试、龙舟赛和中高考等重要活动。
水只会从高处往低处流,要想及时排干城市低洼易涝点积水,就需要“超强心脏”。泵闸站作为城市防涝的“超强心脏”,其检修维护工作尤为重要。排水公司采取24小时轮值和泵站三级巡检体系,确保泵站设备正常运行。今年汛情期间,22座排涝泵站合计抽排时间为1400余小时,合计排洪量约为2924万立方米,为市民安全出行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致力“智慧排水+”守护,打造不惧风雨的安全城市
2024年10月,中山市智慧排水平台获“香山工匠杯”2024年中山市首届职工数字化转型应用成果大赛铜奖及2024年中山市“数据要素X”优秀案例,这些荣誉是对中山市智慧排水平台技术创新的肯定。
城市内涝治理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守护“地下生命线”需要一颗“智慧芯”。排水公司累计完成499套感知设备安装调试、57 个泵闸站自控改造,完成4.2万户排水户、2675公里管网等基础数据入库工作,整合管网设施、液位、河涌水位、雨量、水质等动静态海量数据整合,打造了排水多要素“一张图”,实现数据实时动态更新,推动排水管网运行态势精准展示,第一时间全面掌握排水设施运行状态。通过中山市智慧排水平台,让城市排水设施运行监测与调度、防汛防台预警指挥等工作更科学、高效、更智能,一旦进入“战斗”状态,可以随时随地开启防汛抢险“直播”模式,实现调度中心的指挥人员与抢险现场的防汛队伍信息互联互通。
2024年汛期,启动防汛防台应急响应47次,指挥调度防汛抢险队伍15085人次、布防抢险车辆2707车次,同时也组织了工程力量完成7处积水点整治,加强积水点周边管网清疏工作,积水点数量同比下降显著,内涝应急抢险处置效率显著提升,市民的获得感和安全感大幅提升。
接下来,中山公用排水公司将不断在更高层面、更广领域、更深程度上提升城市排水数智化水平,持续深化“厂网一体化”项目建设与实践,在治水攻坚战中实现新担当、展现新作为、勇当排头兵,以更加出色的排水服务,全力打造“中山公用”城市排水治理的新样本。
编辑:赵凡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