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层面对大数据、人工智能研发应用的日益重视,让数字化、智能化成为每个行业发展的必选项。传统水务行业作为数字化转型的重点领域,在“数字赛道”上不断奔跑。
近年来,沈阳水务集团积极响应政策目标,践行国企担当,在智慧水务信息化、数字化管控等方面建设不断发力,同时积极探索利用水务营销数据开发数字产品,为金融行业、百姓社会生活提供数据分析支持。在E20环境平台、E20供水圈层主办的供水高峰论坛上,沈阳水务集团多次为行业分享其在智能化布局上的探索思考和经验,成果有目共睹。
在2024年(第九届)供水高峰论坛上,沈阳水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王洪超分享了集团在数字化转型道路上的思路和最新成果。
沈阳水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王洪超
01沈阳城市供水的百年蝶变
沈阳城市供水历史可追溯到1915年,至今已经走过了109个年头。王洪超表示,总结沈阳水务集团发展历程,可以归纳为“一五三四五”。即:“一家百年企业、历经五次蝶变、肩负三个使命、狠抓四个对标、做实五个板块”。
沈阳的供水事业曾经历过五次蝶变。1915年,沈阳城市供水初现端倪。1934年,万泉水源由范先鼎先生设计,这是第一座由中国人设计施工的水源地,沈阳市政供水由此拉开帷幕。
1948年,沈阳解放并随之成立了沈阳特别市水道厂。1950年,水道厂改为自来水厂,从此沈阳城市供水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1956年,沈阳市自来水公司成立,为缓解城市供水不足,相继兴建了八个大型水源工程。在1992年,与香港中法供水有限公司合资合作,建成了日供水能力40万吨的沈阳市自来水总公司八水厂,沈阳供水事业实现了量的积累。
1997年,沈阳市自来水加压公司成立,开始无差别接收全市小区二次加压泵站,供水服务进入提质阶段。集团拥有国家级水质检测机构,水质检测能力发展至今已实现372项指标的精准检测。2020年,投资20亿元建成城南、城北两座地表水处理厂,实现地表水替代地下水。
2008年,沈阳水务集团有限公司组建成立,沈阳市对全市供水、污水处理、排水和城镇地下水资源进行整合,形成一体化的“大水务”格局。2023年,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如期完成,“三项制度”改革取得积极成效,集团“三能”工作机制被评选为沈阳市首届制度性创新成果二等奖,并在东北“三省一区”国企交流合作会议上作了经验交流。
在发展的过程中,沈阳水务集团始终肩负三个使命:一是为市民生活提供高质量供水保障;二是为产业发展提供高质量要素保障;三是为城市建设提供高质量安全保障。同时狠抓四个对标:对标先进水司找差距,做强主责主业;对标城市需求补短板,完善工程保障;对标群众诉求抓服务,优化营商环境;对标转型发展严作风,强化团队建设。
目前沈阳供水集团形成了五大业务板块:供水板块、营运板块、排水板块、中水污水板块和工程板块,是投资多元化、管理统一化,集供排污为一体的城乡水务基础设施投资、建设、运营商,利润、品牌价值日益增长。2023年,集团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全面振兴新突破”突出贡献企业。
02三“维”叠加坚定数字水务发展方向
随着国家对“数字中国”建设的大力推进,以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不断向往,公共事业数字转型已成为发展必然。
宏观政策推进,数字水务建设是大势所趋
近年来,国家先后发布了多项政策文件推动数字化发展,其中有4份文件对数字建设影响深远。
2020年4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首次将数据作为与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等传统要素并列的第五大生产要素,明确了数据的价值和应用前景;
2022年12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数据二十条),对数据要素的发展与应用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意见;
2023年2月,国务院印发的《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明确了2025、2035年中国数字化建设的目标和路径,要求2025年数字社区建设要在实现服务数字化、精准化、普惠化、便捷化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2024年7月,中共中央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首次正式提出了“数智”一词,强调数字化与智能化融合,加快新质生产力建设。
王洪超指出,从数据要素价值到应用方法,从规划布局到实践路径,4份文件系统描绘了数字化转型的发展趋向,水务企业作为服务国计民生的公共基础产业,实现数字化转型责无旁贷。
从行业发展维度看,推进数字水务建设是产业所需
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要求新的发展理念贯穿工作始终。实现绿色发展必须抓好降本增效,实现安全发展必须抓好监测预警,实现和谐发展必须抓好营商服务。
实现上述目标都需要进一步创新优化管理手段,加强数字水务管理无疑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尤其随着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信息技术日趋完善及广泛应用,做强做优产业链、数字链融合,实现产业数字化发展已经成为涉水企业践行中国式现代化水务实践的必然选择。
从企业管理维度看,推进数字水务建设是价值所在
企业经营管理的本质是创造价值并实现效益最大化,尤其是以传统盈利模式为主的老牌供水企业,引入数字化管理,打造数据信息底座,可以推动企业管理效率、效益“双提升”。
海量的数据资源将助力管理提质,持续的数据资产将助力企业增效,多元的数据产品将助力企业开源。比如,通过搭建覆盖广泛、互联互通的数据跨部门、跨业务、跨区域采集应用系统,实现数据的深度挖掘与过滤分析,可以为决策管理、预算管理、绩效管理、经营管理插上数据“翅膀”,提升管理效率。再比如,通过数据价值评估形成数据资产,按照应用场景打造数据产品,完成数源信息到数据产品的转化与蜕变,将为企业盈利开辟“第二水源”。
03三“zhì”联动推动数字水务建设取得新成效
在实践的过程中,集团意识到智慧水务建设的关键,就是要抓好数源建设,以制度为基础,以治理为手段,以智慧为支撑,为数据资产价值化呈现、数据产品市场化延伸奠定坚实的数源基础。
“制”定规则,下好治理“先手棋”。以建章立制为先,用信息系统固化规则,减少对“人治”的依赖,实现用“规则”来取代“人治”管理。
强化制度顶层设计。以国企改革为依托,加强风险管理与合规管理,全面启动制度流程“废改立”,修订完善各类制度333项,优化营业、财务、招采等业务流程299个。通过制度管人、流程管事,夯实筑牢企业数字管理基础。
固化数源建设规则。制定《沈阳水务集团信息化项目建设管理制度》,围绕项目“投、建、运、管、维”五个方面,制定全流程、全链条制度体系,打通信息工程项目建设纵向关节与横向壁垒,搭建信息工程建设网格化体系。在强化主线设计的同时,同步完善支线管理,制定并实施了《调度管理办法》《营销数字化平台运行管理办法》《二次加压泵站出口流量数据远传管理规定》等项目子方案,形成主线定方向、支线定措施,互为补充、互为支点的水务数字管控模式。
“质”求精益,打好治理“主动仗”。突出问题导向,早发现、早解决各类制约改革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肃清数源建设发展障碍。在具体实践中,沈阳水务集团采取了三项措施:一是定标准,突出体系搭建,狠抓问题起底;二是对标准,突出数据核查,狠抓专项治理;三是落标准,突出赛道考核,狠抓正向激励。
突出体系搭建,狠抓问题起底。开发建成智慧水务综合管控平台并入选住建部全国智慧水务典型案例。同步搭建供水、调度、管网、二供、营销等信息化子系统,实现工作全程可追溯、可预警、可考核、可监管,及时复盘起底各类涉水问题。
突出数据核查,狠抓专项治理。通过利用腾讯地图对地理要素进行经纬坐标定位,对用户电子表册信息栓点固化,积极核查清理漏建用户卡片。通过开展营业突出问题专项整治、降低管网漏损“双百行动”,累计整改查收、表务、基础信息等4大类营业问题,综合运用夜间小流量数据筛查、建立小区DMA分区漏控模型等方式,提升测漏修漏水平。
突出赛道考核,狠抓正向激励。开展“振兴新突破、我要当先锋”专项行动,搭建营商环境、工程项目、漏损管控、规制成本控制4个赛道。刚性应用赛道比拼结果,成绩优异颁发“骏马奖”并给予奖励,连续获得“骏马奖”人员列为后备干部人选。
“智”撑保障,用好治理“组合拳”。沿着数字水务发展方向前行,必须做好技术、人才“双支撑”。
一方面,实现从“源头”到“龙头”供水全流程数字化管控。通过抓智慧生产实现安全供水。搭建“动态感知应急管理平台”,科学研判运行风险,提高突发漏水响应效率。
通过抓智慧管网实现经济供水。依托管网GIS拓扑结构,借助数字孪生系统,精准选择管网最不利点,实现水压、水量精准调度。
通过抓智慧泵站实现稳定供水。积极做好泵站数据采集,全市远传水表在线运行率达98%。制定二次供水系统夜间小流量漏失指标、投诉数量、维修频次、管材年限、压力分布等小区内网“五维一体”监控模型,主动发现问题及时维修,充分利用漏水声波监测,压力点、流量监测等手段,确保居民小区供水稳定。
通过抓智慧营销实现精准查收。组织搭建集AI技术、物联网技术、大数据分析技术为一体的营业综合管理系统,梳理归纳业务关键点,筑牢“人、卡、表、费”管理系统逻辑底座;建立电子表册,夯实用户信息,为链接腾讯、百度等数据资源提供了空间和接口;大力推动远传水表应用,全市在装远传水表自动制售率94.33%。
另一方面,实现信息人才全域体系搭建。近两年来,一方面引进信息化专业人才,另一方面调整优化现有岗位职能,积极拓展信息化专职岗位,着力打造既懂涉水业务又懂信息管理的专业化复合型智慧人才队伍,为数字水务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04三“化”并进赋能水务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数据要素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引擎”。鉴于此,集团把加快业务管理平台化、数据资产价值化、数据产品市场化作为重要抓手,积极激活数据要素潜能,有效实现数据要素价值。
一网统管,推进业务管理数字化,实现数据资源应收尽收。突出主责主业,构建“1+5+5”架构,将5个主业管理系统和5个业务保障系统的数据汇聚到一个平台。
实现数据全域标准化覆盖。探索建立《营销数据编码管理标准》《营销系统数据分类标准》,实现营销业务精细化管理;建立《统一物联数据标准》《GIS数据模型标准》等,提高数据质量和共享、流通能力,为数据广泛应用奠定基础。
实现业务全域信息化管理。比如延伸基层人员管理能力,建立水厂“智慧安防”系统,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识别火灾初期烟雾,提高水厂全天候火灾防范保障能力。
再比如,拓展管理人员数据洞察能力,针对各类投诉问题绘制用户诉求热力图,及时发现重点区域、突出问题,完善接诉即办、快速响应和未诉先办、主动治理工作机制,制定专项解决方案,提高服务满意度。
一体布局,推进数据资产价值化,发挥数据要素驱动作用。聚焦核心数据资产统筹规划,建立以二次加压泵站为中心,以营业实查实收、管网漏损控制为两个基本点的数据资产运营体系,实现数据要素价值化呈现。
价值引导优化资源配置。围绕夜间最小流量、自动制售水量等核心数据资产进行资源配置,加强小区内网工程改造、远传智能水表采购的投资力度,提高投入产出比。
价值推动营销数据入表。深入挖掘非居民用户远传水表数据的商业价值,围绕数据汇聚、处理、运营等全生命周期,制定数据质量评价、安全合规、权属确认、价值评估及相关会计处理的标准与规范,推动数据从财务报表到交易流通的价值跃迁。
一链共赢,推进数据产品市场化,实现企业收益拓展开源。借势星火链网体系,依托区块链技术的可信任、可追溯、可流通特性,打造 “云信水链”数据服务平台。突出水务行业运营特点,以数据共享为基础,共同打造数据应用场景,共建数据产品,共创共赢。
未来,集团计划从数源、治理、数商、渠道四个角色入手,打造水务数据生态。按照《数据二十条》提出的,“谁投入、谁贡献、谁受益”的分配原则,探索建立“3331”运营合作机制,共同推动服务平台创新、开放、共享发展。
在“云信水链”平台上,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其长期积累的业务数据,向金融机构、电商平台等市场需求方提供高价值的行业用水指数和数据分析服务。
“这个平台刚刚上线发布,蕴含着无限的市场前景”,王洪超诚挚邀请全国同业兄弟水司、数商企业,积极参与、携手创造、共赢发展、共享红利。
面对数字赋能新质生产力建设的时代洪流,更加需要目光敏锐、超前谋划,找准行业发展与数字融合的契合点,找准数据价值与市场需求的切入点,共同探索数字蓝海,共同研发数字产品,同舟共济、同向同行,携手共建大水务数字生态,共绘水务数字化建设宏伟蓝图,共谋智慧水务高质量发展。
编辑:李丹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