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牵头、河北先河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参与申报的京津冀环境综合治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6.8京津冀‘三区’协同区域地下水环境质量调查评价与智能预警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正式获批立项。这不仅标志着我国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工作迈入“数智化闭环”新阶段,更将为京津冀生态安全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硬核科技动力。
PART.1
直击三区痛点,构建“全链条+差异化”治理体系
作为国家聚焦地下水安全的战略级项目,本次专项精准锚定京津冀“山前平原—中部平原—滨海平原”的治理症结。不同于地表水污染,地下水污染具有隐蔽性、滞后性特点,而京津冀山前-中部-滨海平原“三区”水文地质差异显著。长期以来,区域存在监测网络不健全、污染溯源滞后、管控措施“一刀切”等瓶颈,严重制约生态监管效能。
项目将汇聚国内顶尖研发力量,构建“识别-预测-溯源-预警-决策”全链条联动机制:建立覆盖三区的地下水优控污染物清单,精准识别重金属、三氮、挥发性有机物等特征污染物分布;应用机理数据双驱动的污染演变刻画技术,探明不同区域污染演化机制;最终形成“分区管控-协同响应”的一体化技术体系,破解传统治理中“底数不清、应对被动”的难题。
PART.2
先河环保硬核发力,扛起三大智能研发任务
凭借在环境数智化领域的深厚积累,先河环保承担核心子课题“京津冀区域地下水污染智能预警及综合决策分析模块开发”研发,以“生态数智云”技术为基底,打造地下水治理的“智慧大脑”:
任务一:研发地下水数智化采样调查设备
研发地下水数智化采样调查设备,构建全链条标准化、自动化的地下水现场采样调查技术体系,形成数据可信、行为可查、操作可靠、结果可验的地下水全流程监测“质控”和数据“智控”能力。
任务二:创建区域地下水污染监管智能体
融合多源数据建立具备深度分析、自主学习能力的智能推理引擎,在复杂的治理难题中统筹兼顾、自动决策,实现智能化的达标规划与前瞻性的风险预警,为区域水环境安全提供科学、高效、精准的决策支持。
任务三:打造全天候智能值守终端
基于私有化部署架构,开发集““风险预警-警情推演-决策优化-智慧交互””于一体的全天候智能终端。当监测数据异常时,立即触发实时语音交互并推送处置任务至责任单位,实现报警事件从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推送到问题反馈的全流程管理。,形成“监测-分析-决策-执行”闭环。
PART.3
科技赋能未来,打造全国可复制样板
该项目的落地将彻底改变京津冀地下水“人防为主”的监管模式,通过“感知—分析—决策”数智化闭环,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区域生态安全需求的深度融合,实现从“被动应急”到“主动防控”的跨越。项目形成的技术体系不仅能支撑京津冀区域地下水环境质量定量化调查评估和系统性风险智能管控,更可为全国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工作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现代化治理方案。
先河环保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以此次项目为契机,以设备全面感知和数据深度认知为技术手段,加速预警决策技术的成果转化,赋能京津冀区域生态安全监管从“人防”到“智防”的跨越式升级。在守护“地下生命线”的征程中,科技正书写着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协同共进的新篇章。
编辑:赵凡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