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在“2025(第十届)供水高峰论坛”上,天津津滨威立雅水业有限公司管网运行总监王燮分享了智慧赋能下管网运行管理的提质增效路径。他指出,供水企业的漏损管网控制是一项综合性、多维度和系统性的工作。
王燮(点击图片查看发言视频)
津滨威立雅是中法合资企业,负责天津主城区、环城区域及滨海新区部分区域的供水。截止到目前,管网运行长度4074公里,管网设施有43919台,年供水量在3.2亿立方米,综合漏损率9.19%,服务的客户数量是142.8万户,在装水表数量207.7万具,智能水表占比72.84%,产销差率10.33%。
智慧系统结构
王燮表示,津滨威立雅智慧管网系统利用物联网(IoT)、大数据、人工智能(AI)和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对供水环节进行智能化管理,从而实现了水务系统的精细化运行、高效化管理和科学化决策。

智慧系统结构
津滨威立雅在智慧系统结构搭建方面主要分为四个层面:感知层、网络层、平台层和应用层。感知层面上,主要是通过在线感知设备抓取数据,然后链接网络层,包括NB-IoT、5G专网、企业专网、VPN等,将数据传输至平台层,最终升级为智能化的应用层,包括综合运营管理平台、在线水力模型和其他一些前沿的智能技术应用系统。
综合运营管理平台应用及成效

综合运营管理平台
该平台以地理信息系统为基础,整合了资产管理、管网设施管理、巡检管理、智能客服、管网风险评估等多元业务系统,构建了一个集数据整合、流程协同、业务运行于一体的综合性生产运行平台。

2025年,该系统空间数据匹配率达到了98.15,拓扑分析一致性已经达到了95.31,巡检轨迹覆盖率达到了90.26%,津滨威立雅现在的管网健康指数达到了92.35分。
在线水利模型系统应用及成效

该模型于2021年上线,通过管网拓扑关系及运行参数实现了移动使用,操作简单易懂,具备实时结果、检测、规划设计、阀门调整等众多功能,其主要应用场景包括,水压、水量、流速实时展示;区域水量读取,管网异常实时监测等,精度在两米以内。
2025年,津滨威立雅通过该模型等应用,其管网水质合格率稳定在100%,管网压力合格率达到99.64%,综合漏损率降至9.19%。
前沿智能技术应用——协同暗漏检测应用及成效
通过管网的分区,包括漏损的一些管控,津滨威立雅采取了一些前沿的智能技术的应用:2021-2024年连续三年使用2次卫星协助探漏(天地一体),核查IPO疑似漏点1243处,检出率近54%;同时还布置了噪声相关监测,适用多种管材,缩短检测周期监测重点道路管线超180公里,布设点位超500处;管道内窥检测,适合地形复杂、管道埋深较深情况,用于河堤下埋深超过6米DN1000管道。
通过这些前沿新技术一些应用,津滨威立雅每年减少漏失水量170万m³,减少年生产成本440万元。
最后,王燮介绍了津滨威立雅关于智慧管网“十五五”的发展规划。一是AI 驱动运行决策,优化管网运行策略,辅助故障诊断和预警;二是数字孪生技术深度应用,构建物理管网的数字化镜像,用于模拟、计算和问题分析;三是搭建智能漏损控制系统,开发漏损诊断和预测模型;四是实现BI可视化系统,多源数据集成,协同分析;五是扩展管网智慧巡检、测漏新技术应用。
                
                
编辑:陈伟浩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135210611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