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香港(2007年7月26日讯) – 据亚洲开发银行(亚行)新近发布的一份报告称,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强劲增长、新兴工业化经济体及东盟大多数成员国的经济增长,2007年东亚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将达到8.1%,而2008年将达到7.9%。
根据7月份发布的《亚洲经济监测》报告,随着本地区的经济发展,大量的涌入资本(2006年创纪录地达到了2690亿美元)带来了货币升值及资产价格快速上涨的压力,让各国政府面临一系列新的宏观经济挑战。
亚行区域经济一体化办公室(OREI)主任李金沃(Jong-Wha Lee)表示,“今年泰铢(海外)的升值已超过17.6%,菲律宾比索升值超过9%,资本市场增长迅速,波动性迹象日益凸显。”
他还表示,“为了寻求控制这些资本流动的正确决策,保持经济稳定增长,亚洲各国政府面临着严峻挑战。”
虽然资本流入有利于经济增长,但同样也存在着资本突然撤离带来的潜在危险,因为这样会对资产价格及整个宏观经济带来巨大影响。
与十年前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前的情况相比,亚洲地区已能更好地控制潜在的金融震荡,大多数国家已有较大规模的国际收支经常项目盈余,中央银行在很大程度上封存了流入资本,从而保持了大量外汇储备。
面对挑战有多种政策应对方法,但各国政府通常会考虑一系列综合措施,包括更大的货币弹性,平衡国内外目标的货币政策,限制财政政策的作用,进一步放开资本外流,制定更有效的金融市场监督和管理措施。
对于整个新兴东亚地区而言,经济健康发展得到了强有力的外部环境的支持,美国消费的回暖以及欧洲市场的强力复苏导致对亚洲地区出口产品的大量需求。这一情况在2007年仍起到了支持作用,如果全球增长速度略微放缓,这种情况仍将继续。
外部环境的重要性对中国尤其明显,商品出口一直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因素,中国第二季度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为11.9%,达到了12年来的最高水平。
亚洲地区许多地方的国内需求依旧保持坚挺(尽管因投资速度放缓有略微减少),个人消费比2006年有所增长。在韩国,个人消费继续从2003年因家庭债务引起的消费萎缩中稳定复苏。
展望未来经济,潜在的危险因素包括:(1)超出预期的通货膨胀;(2)金融市场流动性加剧;(3)美国经济加速衰退;(4)对全球支付不平衡情况的无序调整;(5)非经济性事件,如地缘政治因素干扰或再次爆发禽流感的可能。
东盟大多数成员国的通货膨胀率继续回落,但中国的通货膨胀率出现了上升,上半年升幅较快,韩国及新加坡也出现了上升情况。
为应对风险,各国政府可能考虑采取政策措施,包括谨慎的货币政策,深化金融市场、改善投资环境的措施,允许通过市场信号鼓励实施节能政策。
7月份的《亚洲经济监测》中还刊登了一篇探讨金融危机10年后亚洲地区银行业情况的主题文章,该文章认为亚洲许多地区的银行业在恢复强劲、健康发展方面已取得了重大进步。清除了减值资产,同时加强了风险管理体系。
当然,各国取得的进展不尽相同,银行系统面临的挑战仍存在重大差别。虽然同数年前相比,亚洲地区的金融系统在债务资本流动方面面临的变化更小,但随着银行业逐步进入家庭借贷、证券及不动产等方面的业务,已出现了新的风险。
尤其是在目前开始采用巴塞尔II号协议的情况下,银行需要继续开展恢复及重组工作,加快提高治理与披露标准的步伐,同时政府应鼓励加大整个亚洲地区内的银行借贷力度(中国除外)。
《亚洲经济监测》报告还分析了东亚的经济增长,金融与企业改制以及新出现的政策问题。报告中的预测均基于共识经济(Consensus Economics)提供的数据。
编辑:全新丽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