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县镇供排水事业,必须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切实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必须认真贯彻中央就抓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出的五点要求:一是要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各项工作切实符合实际,符合农民意愿;二是要因地制宜,搞好规划,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逐步推进;三是要抓住重点,积极推进,做到不急于求成,不搞一刀切,不强迫命令,更不能搞形式主义;四是要完善机制,形成合力;五是总结经验,分类指导。
遵照这五点要求,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会长李振东结合县镇供排水行业具体情况,对各地今后的工作如何展开提出五点建议。
一是要充分认识加快推进县镇供排水设施建设的重要性。李振东说,截至目前,我国县城和建制镇共有19280个,加上33860个乡,县镇发展的速度是很快的。由于县镇数量大、范围广、分布散,实现党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任务相当艰巨。因此,建议各级地方政府、供排水行业相关主管部门以及全社会、全行业充分认识加快推进县镇供排水设施建设的重要意义。认识到改善县镇乃至乡村的饮用水卫生条件、加大治理县镇和乡村环境污染的力度,是功在当代、造福子孙的重大举措。
二是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因地制宜地搞好县镇和乡村的供排水发展规划。城镇化程度较高和有条件的地方,要在城乡体系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以及村镇建设规划中,统筹考虑县镇和乡村的供排水专项规划,并做到近期和远期结合,形成供排水设施的区域和城乡统筹及一体化发展的格局。如苏北地区已经探索出五个城市供水一盘棋统一进行规划的经验;苏南地区已基本形成供水区域统筹和城乡统筹的经验。中、西部地区市、县镇、乡村相对分散的地区,不要强求统筹,可以考虑市、县镇供排水设施就近延伸,采取市带县、县带镇、镇带村的办法,以及镇、乡、村小型系统的模式。县镇的污水处理可采用相对集中处理,或分散收集、集中处理的模式,处理方式要因地制宜、经济实用。总之,供排水规划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当地的经济条件和环境容量,不要照搬城市模式。
三是要把县镇供排水设施建设纳入国家重点流域治理规划,统筹实施。李振东强调,重点流域治理规划,首要的任务是保护好饮用水水源,统筹规划生活污水、工业污水、农业污水的治理。国务院批复了十个重点流域(区域)规划,总投资达1100亿元。淮河、海河、辽河、巢湖、太湖、滇池的治理已经投入了600多亿元。长江、黄河、珠江三大流域正在编制水污染防治规划。《建设行业“十一五”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中,都要求到2010年全国城市污水处理率不低于70%%,还将配套建设一大批污水处理设施、收集管网、污泥处理及污水再生利用设施。县、镇供排水工程是流域治理中的具体任务,纳入流域治理规划,统筹实施,有利于实现规划的目标,也才会真正实现生态环境的改善。
四是要切实解决县镇供排水方面的立法、资金、技术和人才四大问题。要加快立法,尽快修订《城市供水条例》,出台排水和污水处理方面的法规。要把党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和开发西部地区的战略,以及保护饮用水水源安全的重要方针政策体现在立法之中,依法规范和促进县镇和乡村水业健康发展。在资金方面要充分发挥国债资金和国家农村改水专项资金以及环保专项资金的导向作用,向西部地区和农村基础设施倾斜,加大投资力度。发挥西部地区市场、资源和劳动力优势与东部地区的资金、技术和人才优势结合起来,形成区域经济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新局面。引入市场机制,逐步加大政府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村的比重,形成农民积极筹资投劳、政府持续加大投入、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继续巩固、完善、加强支农惠农政策,切实落实区域统筹、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方针,加快整个城乡供排水事业的发展。要依靠技术进步,加快适用于县镇、乡村小型(或简易的)供排水技术设备的开发和应用。总结交流因地制宜,自主创新,经济实用,投资省、处理效率高、占地少、工艺简单、管理方便、运行费用低的小型污水净化装置。引进生态处理新技术,利用天然沟渠、池塘和土地及简单的构筑物,自然净化污水及采用厌氧净化沼气池处理污水等。同时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的供水、排水、污水处理技术及产品设备,注重节水、节能和资源综合利用。人才方面要增强城市供排水企业的社会责任,充分发挥城市供排水行业人才的优势,采取定向交流的形式,城市供水排水企业定向培训县镇同业人员。依靠国家高等教育培养的环境工程人才并结合发展供排水专业职业教育,为广大县镇和西部地区定向培养供排水专业人才。同时发挥科研设计单位,技术咨询等中介服务机构的作用,动员各行各业组织志愿者活动,形成支援农村建设、支援西部地区的良好社会风尚。
五是建议将供排水事业发展列入各级地方政府环保责任状。创建环保模范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涉及面较广,而确保城乡人民身体健康,保障饮用水安全的城镇供水工程以及治理城镇水环境污染的城镇排水和污水处理工程,既是环境工程,又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保护工程,更是惠及百姓、造福人民的事业,建议把加快县镇和乡村供排水工程建设列入考核各级政府服务人民的业绩,把“以人为本”落到实处。记者 安治永
编辑:全新丽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