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中线京石段河北岗南、黄壁庄和王快三座大型水库已于9月18日开始向北京团城湖输送水源,抵达北京后将输送到市自来水集团的第三水厂、第九水厂、田村山净水厂,经过处理后,将进入市政自来水管网中。
经过300多公里远距离输送,“河北水”就要进入北京市区三个水厂,北京人将首次喝上外流域水。这标志着北京城市供水一直都是本地水源的格局发生重大变革,“本地的地下水、地表水和外流域水”将构成北京供水多元化格局。
面对即将到来的“河北水”以及今后陆续进京的外流域水,为了确保首都供水安全,自来水集团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克服原水水质复杂化对制水工艺、水质检测要求高,制水成本增大等诸多困难,从能力建设、水源切换、水质保障等方面采取多项举措,做好接收“河北水”的充足准备,保证“河北水”经过净化处理后,生产出来的自来水符合国家标准,品质优良。
为了做好迎接南水北调进京水的各项准备工作,市自来水集团从首都供水发展的长远出发,提前筹划、科学决策,坚持走集约型、内涵式发展之路,投入资金19亿元,从2006年底就开始对第九水厂、第三水厂、田村山净水厂进行首都供水史上最大规模的改扩建,同时建设团城湖至第九水厂输水管线工程。在施工中克服了工期紧、施工难度大等诸多困难,创造出了三个全国第一:第三水厂成为国内首座同时具备地下水和地表水联调处理功能的现代化大型水厂;首次在国内城市输水管线工程中采用盾构隧道掘进工艺;建设国内城市供水行业直径最大的输水管线(内径4.7米)。目前,这些工程全部具备通水条件,新增日供水能力48万立方米,为“河北水”进京奠定了坚实基础。
针对“河北水”进京,为了确保自来水水质安全,自来水集团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
一是提前做好水厂工艺的技术储备。为了迎接南水北调“河北水”的进京,今年4月至6月,自来水集团针对河北水源特点,模拟集团各地表水厂的工艺处理条件,组织水质专业技术人员对黄壁庄水库等河北应急水源开展了水质技术研究。经过两个多月的连续奋战,自来水集团了解原水水质随季节变化的规律,并掌握水质状况,为相关水厂调整工艺制定了周密的预案,为冀水进京做好了工艺上的技术储备。
二是设置三道关口,采用四种预处理工艺,确保原水水质达标。第九水厂是北京最大的地表水厂,也是净化处理“南水北调”进京水的主力水厂,其日供水能力为166万立方米。在建设团城湖至第九水厂输水管线时,为了应对外来流域水水质的复杂性,自来水集团在10公里的输水管线上,设置了三道关口,采取了四种预处理工艺,当来水水质出现异常变化时,通过三道关口对来水进行预处理,确保南水北调水源在进入第九水厂进行常规处理之前,符合三类以上水源水质标准。首先是在位于团城湖的“一线”输水管线入口处,设置了投加粉末活性炭吸附和次氯酸钠消毒预处理工艺;其次是在关西庄泵站设置了高锰酸钾预氧化工艺;第三是在第九水厂北侧设置了臭氧预氧化工艺。
三是采用了多项国内外的先进水处理工艺。市自来水集团在对第三水厂、第九水厂、田村山净水厂的改造中,积极引进和利用了多项国内外先进的水处理工艺,实现对原水的深度处理,确保出厂水水质优良。为了应对原水水质复杂化的情况,第九水厂在保留原有的活性炭吸附等先进水处理工艺的基础上,引进了法国威立雅水务集团先进的微砂加速沉淀专利技术;第三水厂和田村山净水厂采用了臭氧接触和活性炭吸附、高密度沉淀池、V型滤池等先进的水处理工艺。
除了以上硬件措施外,自来水集团与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实行战略合作,在水处理工艺、水质评价体系和应急技术等方面建立北京饮用水安全保障体系,同时集团还有着百年供水的管理和技术丰富经验,这些都对北京自来水水质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
编辑:张倩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