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水价二十讲之八:供水之惑 水价与水质的艰难选择

时间:2009-08-07 15:38

来源:中国水网

作者:傅涛

评论(

编者按:水价调整升温,水质问题接二连三,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清华大学水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傅涛博士应中国水网的邀请,撰写二十篇文章,以专业的底蕴,从公众的角度展示一下城市供水水价有关的困难与问题,本篇为第八篇,由傅涛和钟丽锦共同撰写。

之八:供水之惑 水价与水质的艰难选择

很多人都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水龙头流出来的自来水有些浑浊,于是先接到容器中放一放,或者在水中加点明矾之类的东西让水清澈以后再使用,可是当老百姓家里的水龙头中流出红线虫或者是黄黑的泥沙时,人们会束手无策。

被忽视的水质问题

对于这些肉眼可视的水质问题,老百姓们或许还能找到一些应对措施,而对于肉眼无法识别的污染物,老百姓们又能做点什么呢?根据2005年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的报告,在我国不少城市饮用水源中检出数十种有机污染物,许多有机污染物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性,对人体健康存在长期潜在危害。

对于有着“水煮沸后再饮用”传统的中国人来说,通过煮沸祛除了水中的大部分挥发性有机物并杀死病毒和细菌,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因为水质问题造成的伤害,但是也因此造成了中国老百姓对水质问题的忽视,错误的认为“水”只要烧开后再使用就能保证安全了。事实上,煮沸后的水并不能完全消除因环境污染而进入水中的溶解性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而它们对人体的危害具有较长的潜伏期,而且危害是长期性的。

除了饮用水,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许多用水方面影响我们的健康和生活,根据国际健康医学的研究,水中污染物是通过多种渠道进入体内的,人类身体所吸收的水中挥发性物质有1/3经过淋浴时由皮肤吸入,有1/3经口进入(包括饮水和食物),1/3在洗涤或洗浴时通过呼吸进入。因此,一旦自来水中存污染物,对老百姓的影响可谓是无处可逃。

另一方面,有些地方政府为了避免老百姓因为水质问题而引起恐慌,也为了自身的政绩而掩盖水源污染造成的水质问题,在自来水水质问题上采取回避的方式,从而助长了部分自来水经营企业隐瞒水质实情的不良之风,而对于老百姓而言,很难了解真正的水质状况。

认知水质现状

在政府、企业和公众的三方不良博弈中,有意无意间,共同忽略或牺牲了水质,而水质是供水服务的核心。政府因为社会稳定不敢正视或者有意回避水质问题;企业因为缺乏资金无力解决水质问题;公众因为不知情而忽略水质问题。

但是实际的水质保障情况是怎样呢?2007年7月,国家正式执行新的饮用水水质标准,新标准对饮用水水质的要求由原来的35项指标提高为106项指标,这是一项与国际接轨的水质标准,其中增加了很多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控制指标,因为近年来日益加剧的水环境污染已经将众多的有机污染物带入到老百姓日常生活的自来水中。有关部门的调查则显示,目前我国90%以上城镇水域受到污染,大中城市自来水的源水合格率只有约70%,中小城市水源合格率则更低。

源水污染问题已经对用水造成巨大威胁,而目前自来水企业的经营情况更加令人担忧。一是自来水厂的工艺设计,目前我国自来水厂的工艺设计绝大部分是以原来合格的源水水质以及35项水质标准为基础的,面对被污染的源水和新的水质标准,陈旧的工艺系统难以达到要求;二是自来水厂水质检测设备及检测水平,尽管国家已经将饮用水水质标准提高到106想指标,但是目前国内能够有能力完成106项指标全检测的自来水厂寥寥无几;三是即使出水厂的水质达到了标准要求,而供水系统中陈旧的管网却难以保障到户水龙头的出水水质,目前我国的供水水质测定都是以水厂的出水水质,而入户水龙头的水质状况却无人得知。

由此可见,我国的供水系统要实现新的水质标准尚有较大差距,而供水行业的投资不足以及长期成本倒挂的水价体系使得自来水生产企业已经丧失了水厂工艺升级和老化管网改造的能力。

优质的水质服务必需足够资金和严格监管的双重保障

在居民日常必需的水电热消费中,用水的消费支出是最低的,而水却又是与健康最贴近的。根据《中国城市(镇)生活与价格年鉴2008》统计,2007年全国城镇居民家庭消费支出中,人均全年用于供水的消费支出为70元,而同期每人用于用电的消费支出为280元,用于燃料的消费支出为170元,用于取暖的消费支出为90元,均远高于用水的消费支出。

长期以来,我国的供水服务基本处于一种“福利型”价格水平,水价一直低于运营成本所需,尤其是水源污染、水资源费上涨、水质标准提高之后,供水的生产和运营成本日益增高。因为长期低廉的水价,致使供水生产企业只能维系最基本的“福利型”供水服务,无力顾及水质的提高,从而导致供水行业低价低质的恶性循环。

毫无疑问,要想获得真正健康而安全的供水,必须要有足够持续的资金支持。由于供水的公共服务属性,因而政府在供水行业的投资发展中有重要而且不可取代的责任,但是企业之外,用于直接改善供水水质的政府财政资金投入几乎没有。

另一方面,水价又不能满足供水生产的水质保障的运营成本,一般国际上认为用水消费支出占到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是合理的,而我国的用水消费支出不及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2%。合理提高水价,是确保供水行业持续运营资金的重要手段,也是保障供水水质和服务质量的基础。

必须强调的是,足够资金支持必须与严格监管“双管齐下”,才能有效的确保供水水质安全。价格上调的目的是为了给供水生产企业筹集足够的运营资金,以确保供水的水质安全;但是,政府部门必须对供水生产企业的运营进行严格监管,确保企业进行工艺升级和系统更新,确保企业的良好运营,并确保真正的水质达标,否则即使水价上调也可能出现不合格的供水服务。

建立第三方检测体系是保证水质检测公正的重要手段

公开准确的水质信息是确保水质安全的重要基础。目前,我国有关部门已经在水源保护、在经营环节引入竞争机制提高运营效率、严格控制企业成本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保障水质的措施;但是,供水行业的现行水质检测体系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面临新的水质标准,检测设备的更新需要较大的投入;二是目前各地的核心水质检测中心绝多数在人事关系和经费来源上隶属于当地自来水公司旗下,只是名义上的独立,水质检测数据的可信性存在质疑。而建设部每年官方公布的供水水质合格率都高达98%以上,这样的合格率能不让人怀疑?

将水质检测中心从自来水公司分离出来,由政府从财政支出中专门列支供水检测费用,建立第三方的水质检测体系,同时建立信息公开制度,及时向公众公开有关供水的水质信息,才能真正做到为民提供“健康而安全”的供水服务。

饮水的质量是重要的民生问题,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健康和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城市供水水质已经成为一个非常专业且又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突出问题。但是,目前在许多城市,甚至像上海这样国际化大都市的居民,都还没有真正意识到水质对生活和健康影响的重要性,没有意识到许多慢性疾病与饮水的关系,简单地把供水视同于电、气等品质区分度很小的公共品,实际上这是极其错误的。同样一瓶在色觉和味觉上相同的瓶装水,价格可以相差几倍甚至十倍,瓶装水更是自来水的几百倍的价格,而造成差异的正是水质——这一被忽略的基本属性。

编辑:全新丽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