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微电解法处理碱性印染废水
雍文彬,孙彦富,陈震华,何灿林
(广州电器科学研究所,广东广州510302)
摘 要:介绍了采用部分微电解法处理碱性印染废水所进行的试验。结果表明:①当进水COD为257 mg/L、色度为200倍时,出水COD(80 mg/L)和色度(30倍)均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一级标准;②当进水COD为1685 mg/L、色度为800倍时,COD和色度的去除率分别为62.4%和95%。该工艺运行成本比全部电解法低20%~50%,可节省基建费用20%以上,其处理效果明显优于普通混凝法。
关键词:铁屑微电解;部分微电解法;碱性印染废水
中图分类号:X70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0-4602(2001)12-0066-03
铁屑微电解法在我国已有10多年的历史,目前已广泛运用于印染、制药、洗涤剂等废水的前处理,其原理已有大量报道[1~6]。铁屑微电解需在酸性(pH<6)溶液中才能顺利进行,微电解前需向废水中投酸调pH值至3.5~6,电解后又要投碱以促其形成氢氧化铁沉淀。当废水的碱性较强时,用该方法处理则因酸耗过大、成本太高而无法实现,而采用常规药剂进行混凝处理又难以取得较好的效果,因而提出了部分微电解法,即只需将部分碱性废水投酸后通过微电解反应柱,其出水(pH值接近6)与一定比例的原水(pH>9)混合,调整该比例使混合液的pH=7.5~8,此时微电解产生的新生态Fe2+、Fe3+形成Fe(OH)2和Fe(OH)3凝聚剂,其具有良好的吸附和凝聚性能,能有效去除废水中的COD和色度。虽然部分微电解法需将废水的pH值调至更低,但其总酸耗小于全部微电解法的酸耗(因为有很大一部分废水不通过微电解反应柱,无需投酸),而且电解后不用再投碱调节pH值而节省了碱耗。
1 试验内容和方法
1.1废水来源与水质
废水a:取自中山市某印染厂,其COD为257 mg/L、色度为200倍、pH=10,其中含有多种活性染料(活性大红、活性黑)、色粉、烧碱和纯碱。
废水b:取自中山市某印染厂,其COD为1 684.6 mg/L、色度为800倍、pH=10.4,其中含有多种活性染料、硫化染料(硫化红棕、硫化黑膏、硫化深蓝3R等)、色粉AS、碱剂等。
1.2工艺流程
部分微电解法处理碱性印染废水的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铁、炭微电解反应柱高为1 200 mm,内径为130 mm,内装1∶1的焦炭和铸铁屑填料,试验前用1%的稀硫酸浸泡并用清水洗涤。
调节计量泵2使废水在微电解反应柱中停留40 min,用硫酸调节废水的pH值,记录硫酸用量,并测定电解出水的含Fe量;再调节计量泵1的流量使沉淀池中废水的含Fe量为100 mg/L,记录此时通过电解反应柱的废水所占的比例,并用NaOH溶液或H2SO4溶液调pH值到8,沉淀后取上清液进行分析。然后改变pH值和电解处理废水所占的比例,重复上述试验,可得到一定条件下不同比例废水在微电解时的COD和色度去除率、酸耗、碱耗。
1.3 测定方法[7]
COD:重铬酸钾法;色度:稀释倍数法;pH:PHS—52C型酸度计;Fe: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2 结果与讨论
2.1 处理效果与酸碱费用的关系
用废水a作试验,调节其初始pH值,在微电解反应柱内停留时间为40 min,测定出水含Fe量。加入一定比例的原水混合后使总Fe含量均为100 mg/L,测定出水水质,并记录不同电解比例时的酸耗和碱耗,即可得出运行中所需酸碱药剂的费用。通过上述试验得到部分微电解法的电解比例与处理效果的关系(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COD与色度的去除率随电解比例的减小而降低。当混凝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Fe含量控制在100 mg/L时,COD与色度的降解率随电解比例的减小而降低,这充分说明微电解过程提高了COD和色度的降解率。废水通过微电解反应柱时,微电池阴极产生的新生态[H]容易与废水中的染料发生还原反应,破坏染料的发色基团(去除色度)。该氧化还原反应还可能使某些可溶污染物沉淀,使胶体脱稳,借以改善废水中悬浮物的沉淀性能。所以在运行成本允许的情况下,应尽可能采用全部微电解法以提高处理效果。
对于废水a,经部分或全部微电解处理的出水均可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的一级标准,但其酸碱费用却相差甚远。全部电解时,酸碱费用为0.79 元/m3;当电解比例为43.6%时,酸碱费用只需0.38 元/t,相当于全部电解时的1/2;当电解比例下降到29.1%时,酸碱费用只有全部电解时的1/3。微电解比例与所需酸碱药剂费用的关系见图2。
图2直观地显示了酸耗和碱耗随电解比例的变化关系。当电解比例>30%时,酸耗和碱耗的总和随电解比例的减小急剧减小;而电解比例<30%后,酸耗和碱耗的总和随电解比例的减小变化不大。所以电解比例不宜低于30%。
2.2微电解法与普通混凝法的处理效果对比
对同一废水在相同的条件下用聚铁和聚铝作混凝对比试验,改变聚铁和聚铝的用量,取其最佳处理效果与微电解试验结果进行比较。对废水a的处理结果如表2所示。
就废水a而言,微电解法对COD和色度的去除效果明显优于相同条件下聚铁和聚铝的混凝效果。从表2可以看出,经聚铁和聚铝混凝处理后出水的COD和色度均高于GB 8978—1996的一级标准,仍需后续处理;而通过部分微电解处理后,出水的COD和色度都达到GB 8978—1996的一级标准,无需后续处理。
对废水b的处理效果见表3。
对废水b而言,微电解法对COD和色度去除效果同样明显优于相同条件下聚铁和聚铝的混凝效果。
综上可知,无论是高浓度还是低浓度印染废水,部分微电解法对其COD的去除率均比常规混凝法高20%以上,色度去除率高10%以上。对于低浓度废水,部分微电解法无需后续工艺处理即可达标。由此可见,部分微电解法的处理效果显著优于常规混凝法,这是因为在微电解过程中,阴极反应生成的新生态[H]与废水中许多组分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破坏了染料分子中的发色和助色基团,达到脱色目的;另一方面由于微电解过程中产生的新生态Fe2+(和Fe3+)在微碱性条件下生成的Fe(OH)2或Fe(OH)3是胶体絮凝剂,比铁或铝盐水解生成的絮凝剂的吸附能力强,能更有效地吸附、凝聚溶液中的悬浮物。
2.3工艺参数的确定
部分微电解法主要工艺参数包括电解比例、初始pH值和停留时间。电解比例和初始pH值由废水pH值及其缓冲能力和处理所要达到的效果共同决定。本试验中对于废水a的电解比例确定为1/3,pH值控制在2.5,停留时间以40 min为宜。
3 结论
①对于低浓度碱性印染废水,部分微电解法能使COD和色度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的一级标准,无需后续处理。
②部分微电解法产生的新生态Fe2+所形成的Fe(OH)2具有良好的絮凝效果,能有效去除废水中的COD和色度,其去除率分别比常规混凝法高20%和10%以上。
③利用部分微电解法处理碱性印染废水的效果略低于全部微电解法,但前者可减少酸耗约50%、无需耗碱、可节省酸、碱总费用的60%。若加上铁耗和电耗,则总运行费用可减少20%~50%。同时,采用部分微电解法的反应器体积可缩小2/3,基建费用可减少20%以上。
参考文献:
[1]赵永才,等.微电解法脱除水溶性染料废水色度的研究[J].环境污染与防治,1994,16(1):
18-21.
[2]祁梦兰.经编厂染色废水处理新工艺的研究[J].纺织学报,1994,15(1):38-40.
[3]张亚静.铁碳内电解法处理印染废水[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0,22(5):33-36.
[4]吴海锁,等.微电解工艺在染料废水治理中的应用[J].环境导报,1999,(2):18-19.
[5]徐根良.分散染料生产废水治理工艺的研究[J].1998,20(5):22-25.
[6]孙华,洪英,高廷耀,等.铁碳床、复合生物反应器处理染料废水[J].中国给水排水,2001,17(5):65-67.
[7]环境工程手册(监测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电 话:(020)84451171×607
E-mail:wenbinyong@sina.comwenbinyong@163.net
收稿日期:2001-06-16
论文搜索
月热点论文
论文投稿
很多时候您的文章总是无缘变成铅字。研究做到关键时,试验有了起色时,是不是想和同行探讨一下,工作中有了心得,您是不是很想与人分享,那么不要只是默默工作了,写下来吧!投稿时,请以附件形式发至 paper@h2o-china.com ,请注明论文投稿。一旦采用,我们会为您增加100枚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