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源> 论文>正文

区域性污水集中治理运行管理的实践与体会

论文类型 技术与工程 发表日期 2003-12-01
来源 2003首届全国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技术及工程建设研讨会
作者 杨如林
关键词 区域性工业废水 集中治理
摘要 区域性污水集中治理运行管理的实践与体会杨如林(绍兴水处理发展有限公司,浙江 绍兴)1. 污水治理发展背景及公司基本状况   绍兴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是著名的江南水乡。水是绍兴之魂,印染、酿酒、制酱等传统产业均依赖于绍兴独特的丰水优势。大禹、马臻、汤绍恩等历代先贤更是为绍兴的治水史留下 ...

区域性污水集中治理运行管理的实践与体会

杨如林
(绍兴水处理发展有限公司,浙江 绍兴)

1. 污水治理发展背景及公司基本状况

  绍兴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是著名的江南水乡。水是绍兴之魂,印染、酿酒、制酱等传统产业均依赖于绍兴独特的丰水优势。大禹、马臻、汤绍恩等历代先贤更是为绍兴的治水史留下了千古佳话。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是以纺织、印染等为代表的传统工业的迅速崛起,使绍兴的工业废水排放量急剧增加,绍兴人民赖以生存的平原河网水质遭受空前的污染。水环境恶化不仅严重影响人民的身心健康,而且还极大地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80年代中期以来,绍兴人赋予“治水”以新的理念,先后耗资50余亿元,全方位,多途径,全面深入地实施饮用水源开发、内河水体保护和污水集中治理等现代治水工程,集中兴修了从供水、制水、排水到污水处理在内的系统工程,确保了饮水安全,有效改善了内河水质,基本解决了工业、生活等废水的出路问题,有力地促进了绍兴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几乎与此同时,全国各地在国家关于加强环境保护,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政策的指导下,纷纷启动污水治理工程,全国各地城市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如雨后春笋般地建设起来,污水处理行业逐渐成为新兴的环保产业发展壮大起来。
  绍兴水处理发展有限公司作为绍兴污水治理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立足于“服务社会,服务经济”,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巨大的推进器作用,该公司成立于2001年11月,是一家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组建的新型股份制污水处理企业,现有污水处理能力30万吨/日,主要承担着绍兴市县300多平方公里区域,100多万人口及各类相关企事业单位的生产、生活废水处理任务。公司规划规模为处理污水100万吨,分三期实施。投资5.2亿元一期30万吨/日工程自2001年6月投运,已安全运行两年多;投资6.5亿元二期30万吨/日工程也即将于2003年底建成投运;计划投资10亿元,包括40万吨/日污水处理工程的三期工程正在抓紧立项,2004年逐步组织实施。
  绍兴水处理发展有限公司按照“投资多元化,治污集约化,运作市场化,管理企业化”的要求,坚定走污水治理市场化运作、产业化发展之路,与一般意义上的城市污水处理厂相比,具有自身鲜明的特点。
1.1 服务对象多元化
  作为绍兴最早的污水处理厂,绍兴水处理发展有限公司不仅承担着绍兴市区和绍兴县柯桥新城的城市生活污水处理任务,还承担着两地极大部分工业企业的生产废水处理任务,工业废水中,既有酿酒、食品工业废水,又有印染、化工、制药、皮革等高浓度工业废水,服务对象范围广,类别多,差异性大,污水构成十分复杂。
1.2 处理水质特殊化
  从绍兴水处理公司所接纳的污水构成来看,工业废水所占比例较大,占到80%以上;工业废水中,又以印染废水为主,其比例占90%以上;从进水水质浓度来看,其进水COD普遍在1500左右,污水浓度较高,处理难度较大;从水量波动情况来看,由于工业废水排放受生产淡、旺季影响,其整体进水波动幅度较大,高低水量差达到1:10,对工艺控制的要求很高。
1.3 运行管理企业化
  与国内大部分城市污水处理厂不同,绍兴水处理发展有限公司分别由绍兴县环境保护发展有限公司和绍兴市水务集团按6:4比例出资组建,实行股份制企业管理,既是政府实施污水治理,实现环境保护目的的载体,又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实体,它不依靠政府财政补贴,主要通过市场化收费运作,对内实行成本管理,实现资本积累,来满足自身运行发展的需要。
1.4 运作机制市场化
  这是绍兴水处理发展有限公司区别于同行业的最大特点,即企业按照“谁污染,谁付费”的环保总体思路,建立符合市场运作要求的污水处理价格和收费机制,并与排污企业建立平等的服务与被服务关系,依靠为排污企业提供污水处理相关服务,获取服务收入,来达到运行、发展企业的目的。
  绍兴水处理公司运作两年来,面对污水治理市场化运作大环境尚未有效建立,污水处理工艺、设计与实际运行难度,职工素质与实际工作要求之间存在较大差异等多种困难,通过外争政策,内抓管理,依托科技,致力创新,企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基本确立了在国内同行业的领先地位。主要体现在:一、实现了高浓度、大水量污水的满负荷达标处理,其每天30万吨高浓度废水(COD平均1500-1800),生化去除率稳定在75%左右,出水控制在COD180以下,不仅达到工艺设计的要求,而且创下了COD削减总量全国之最;二、出台了国内首个按浓度分类计价的污水处理收费办法,实现了污水处理的收费运作,自2002年6月份起,按基价开始收费,收费结算率达到90%以上,基本实现了企业的良性运作;三、实现了同类污水的低成本运行,两年中,污水直接运行成本(即车间成本)平均控制在1.00元/吨以内,与同类污水厂相比具有明显成本优势。
  绍兴水处理发展有限公司之所以能在短短不到两年中,由名不见经传变成全国污水治理行业市场化运作的成功典范,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是由于其紧紧按照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实施了理念超前、思路清晰、方法得当、基础扎实的以“规范化、制度化、精细化、科学化”为主要内容的企业管理。

2. 企业运行管理主要措施

2.1 以落实污水处理收费政策为先导,积极创造条件,加快污水治理市场化运作、产业化发展。
  污水治理工程是一项前期投资大、社会效益好、投资收益较低的基础设施项目。传统的做法是政府进行投资、扶持和补助,政府为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往往需要在巨额投入的基础上,再予以财政补贴,确保生产正常运行,从而背上沉重的包袱。特别是绍兴污水处理工程,由于其水质污染浓度较高,工艺复杂,客观上其污水处理成本较一般的城市污水厂要高,收费价格怎么定位,收费办法如何实施将直接事关这项民心工程的生死存亡。面对国家尚未出台污水治理总体收费运作指导性政策的条件下,如何建立科学的、符合市场化要求的污水处理收费办法,在既发挥区域性治污作用的同时,又确保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转,成为水处理公司建立以来需要解决的头等大事。
  从2002年3月起,水处理公司围绕“外争政策”,积极寻求计委、物价、环保部门的支持,相继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全面测算运行成本。公司在2001年底实现系统满负荷达标运行的基础上,对污水处理所需的电费、药剂费、运行管理费等各项费用进行了周密全面的测算,积极为物价部门核定成本提供依据。二是多方调研处理价格。针对绍兴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和排污企业特性,公司根据物价部门意见,有目的地选择了一些同类污水处理企业进行价格和收费调研,从2003年3月至4月间,先后走访了邻地萧山、嘉兴、江苏常州、盛泽等污水处理企业,收集了大量污水处理运行成本、收费价格和收费结算等信息,为绍兴污水处理费价格及收费机制的确定储备了宝贵的资料。三是配合组织价格听证。2003年4月,绍兴市物价部门在通过对水处理公司实际运行成本测算、核定,以及对国内同类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费科学调研的基础上,组织了绍兴市污水处理费价格听证会,听取了政府、社会团体、居民及排污企业等社会各界层的意见,基本形成了富有绍兴地域特色的符合市场化运作要求的污水处理收费办法,并上报省物价局审批。四是分步落实收费政策。水处理公司在2002年5月收到省物价局关于《绍兴市污水处理费标准的批复》后,加紧做好政策的落实工作,通过加强联系,寻求支持,市、县两级物价部门于6月份出台了相应的收费及结算办法,按照“一次审批,分步到位”的原则,水处理公司从2002年6月起,实现了分类按基价收费,截至2003年6月,共计收取污水处理费1亿余元,为企业正常、稳定运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按照国家关于污水治理设施“保本微利”运行和“谁污染,谁付费”的基本原则,根据绍兴地方经济发展实际,制定符合市场化运作要求的按浓度、分类计价的污水处理费收费政策,不仅为保证污水处理企业正常发展,有效发挥基础设施功能,构筑了稳定的平台,更重要的是它为真正落实国家环保政策,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树立了样板,为同类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借鉴作用。
2.2 以创新为手段,加快科学化管理进程,最大限度发挥工程效率,不断提高企业运行管理水平。
  针对绍兴污水处理工程运行管理的高要求,水处理公司从建司之初,就提出了“依托科技,创新提高”的管理思路,通过“管理、技术、机制”的创新,不断提升企业科学管理含量,有效促进运行管理水平的稳定提高。
2.2.1 全面推行质量管理,有效实施管理创新。
  质量管理在成熟行业中的广泛应用和显著成效已为人们所认同,但在污水处理企业中应用,特别是在绍兴水处理公司富有特殊性的污水处理系统作有益尝试,则无疑是一个创举。两年多来,水处理公司面对行业管理标准尚未建立,污水处理运行管理缺乏成熟管理经验的实际,在全面学习全国各地兄弟污水处理厂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向管理要效益,抓质量出效益”的质量管理思路,走出了一条符合自身特色的管理创新之路。
  其一是明确清晰的实施理念。在水处理系统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根本的目的是优化企业内部资源配置,实施全过程规范的质量管理,实现出水的经济达标排放,从而取得了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为此,水处理公司将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工作作为一项长期的基础性工作,纳入到日常管理之中。其二是发动职工实施质量攻关。公司在建立质量管理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的基础上,建立了下属13个班组为单位的QC攻关小组,按照“科学选题,学干结合”的总体思路,确定了与生产管理紧密相关的30多个质量攻关课题,广泛发动职工开展QC攻关,通过确定目标,落实计划,职工参与,QC攻关活动已真正成为提高岗位职工操作技能,提高基础管理水平的重要载体,不仅有效增强了职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使班组凝聚力和向心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其三是及时总结巩固成果。两年来,正是由于全面质量管理理念的深入人心,质量管理计划的有序实施,绍兴水处理公司的运行管理水平得到了大幅度地提高,如出水COD波动幅度由以往100左右,控制到30以内,污泥处理药耗由9kg/T左右下降到7kg/T左右。《物化系统精细操作降成本》和《生化系统技术创新增效益》两项QC攻关课题已获市级QC成果一、二等奖;中心化验室“用抽滤法替代自然过滤法,加快MLSS数据分析”这一成果突破了传统的分析方法,提高了分析速度,为实现生化系统事前控制提供技术保障。通过质量管理,实施积极的管理创新,将成果应用和指导运行工作,这些都对水处理公司实现科学控制、节能降耗产生了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2.2.2 立足运行实践,大力推进技术创新,不断优化运行工艺与控制。
  绍兴污水处理的高浓度、大水量、大波幅,对传统的污水处理方法与手段提出了高要求,如何长效、快捷、超前地对以印染废水为主的综合废水处理系统进行有效控制和管理,始终是水处理公司致力于解决的一个问题。从2001年11月实现系统满负荷达标运行以来,公司上下“以科技为依托,以实践为指导”,努力探索优化运行工艺与控制的有效途径,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总结运行规律,建立有效应对机制。根据绍兴污水具有明显的产业和季节特性,且污水处理效率容易受进水浓度、温度、酸碱度等因素影响而波动较大的实际,为最大限度减少进网污水对系统的不定期冲击,确保系统稳定运行,公司通过二年来的运行实践,在分析、对比、研究的基础上,逐步总结出一些应对不同工况而制定的典型运行系列模式。如春季运行模式,针对春节前后的进厂印染废水水量大幅减少,又大幅回升的情况,通过调节进水量、调节鼓风机风量等措施,既保证处理的高效,又最大程度地实现节能降耗,维持系统微生物环境的稳定;如抑制污泥膨胀运行模式,针对污泥膨胀期,污泥沉降性能下降的情况,通过合理调整污泥回流形式与回流比,促进泥性逐步趋于稳定,使问题迎刃而解;如夏季高温运行模式,针对夏季连续高温条件下,污水处理生化效率下降,污泥活性降低,以及设备容易出现故障的情况,通过加强设备冷却维护,加大微生物相分析监测频次,合理调节各项运行指标,从而较好地确保了系统的高效;还如高浓度运行模式,针对进厂污水污染物浓度居高不下,系统负荷大等特点,调整优化系统运行控制参数,确保高效经济运行。通过对上述多种典型运行模式的研究,建立有效应对机制,不仅大大提高工艺调整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保证了系统的稳定,有效提高了解决季度转变、水质突变而引发的系统问题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确立研究重点,提高运行效率。污水处理的核心在于最大限度发挥生化效率,生化效率的稳定和提高,不仅可以保证出水的稳定达标,还对减少后端物化、污泥处理压力,降低物化成本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两年来,水处理公司以提高生化效率、降低物化成本为重点,积极加强技术研究。为切实加强生化系统运行控制,提高生化去除率,根据对过去一年多的运行情况分析,水处理公司于2003年初制订并实施了《曝气系统运行操作细则》,通过《细则》在各班组的贯彻实施,生化系统综合运行效果得到充分显现,能耗下降,2003年高浓度运行模式中平均生化成本较2002年下降0.06元/吨;生化去除率稳步提高,主要污染物COD平均去除率达到80%左右;生化效率的提高,还使物化处理强度和成本得到有效下降,吨水处理成本同比下降0.05元左右。另外,针对泥处理系统运行的实际,实施了《泥处理系统加药量控制标准》,在确保污泥处理效果的同时,促进了泥处理的节能降耗。
  开展技术活动,推动科技进步。水处理公司除了在实践中注重科技引导外,同样也十分注重理论的创新。今年以来,通过广泛发动,已有《区域性印染、生活废水治理生化系统运行控制研究》、《活性污泥系统的工艺参数及其在实际运行中的应用》等论文和成果参加了上级主管部门组织的科技成果评选。同时,公司也出台《科技经济进步奖励办法》,从政策上支持科技创新活动在公司内广泛开展。另外,公司还十分注重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如《物化加药系统改造 降低加药成本》等一批合理化建议先后被公司采纳,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用科学技术武装企业,用科学头脑指导生产,已为水处理公司广大职工所接受,通过上述各种手段,运行控制水平已有了质的提高,通过半年的努力,系统即实现了满负荷稳定运行,各项工艺经济技术指标全部达到设计水平,其中,COD削减总量达到设计水平的120%以上,在接受国家环保总局、省市环保部门组织的历次检测中,各项指标均符合要求,为政府、社会递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2.2.3 有序推动企业内部改革,大力开展机制创新
  为更好地调动广大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最大限度提高工作效率,水处理公司在管理实践中,努力按照市场经济要求,全面引入竞争机制,大力营造“干部能上能下,职工能进能出,收入能高能低”的竞争氛围,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一是对传统的干部任命制进行改革,实行干部竞聘上岗制,按照“任人唯贤,德才兼备”的原则,相继于2002年、2003年对中层干部及班组长实行竞聘上岗,通过在全公司范围内的公开选拔,共有30余名职工走上了班组长以上管理工作岗位,不仅增强了企业干部队伍活力,提升了干部的整体素质,同时也为企业发现和储备了一批优秀后备人才。二是对收入分配平均化实施改革,实行了岗位系数与浮动工资相结合的效益工资制。通过改革原有事业单位工资分配方式,按岗位确定不同分配系数,对60%职工收入实行与经济责任制考核相挂钩的活化和动态管理,使收入由平均分配向一线职工和重要岗位、管理与技术骨干倾斜,有效地调动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确保了各项企业重点工作的顺利开展。三是根据运行、发展的需要,适度调整机构设置,按照“精简、高效”原则,在既正确正常运行的同时,又确保公司基本建设需要,对班组进行撤、简、兼、并,杜绝了“人浮于事”、“因人设岗”的现象,实施适度的机构调整与设置,既较好地发挥了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了职工工作责任心,又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2.3 以“管理以人为本”为理念,建立和完善制度体系,实现企业规范化管理。
  水处理公司成立以来,面对新建企业管理基础十分薄弱、人员素质亟待提高与其所需承担的社会责任极其重大之间的突出矛盾,围绕“提高人员素质,树立企业形象”,针对性地提出了企业制度建设和队伍建设的总体思路,按照“制度化、规范化”要求,相继进行了一系列制度修订完善与人员培训工作,为公司尽快适应现代企业管理要求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2.3.1 全面建章立制,有效建立企业内部规范工作秩序。
  以“法治”替代“人治”,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规范企业管理的需要,如何在企业中建立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建设是前提。按照“岗位有职责,行为有规范,奖罚有依据”的要求,水处理公司相继于2001年底至2002年间,实施了大规模的建章立制,主要一是根据公司组织结构的设置情况,制定了上至部门,下至班组各岗位的工作职责,明确了各部门、各班组的职能及相应岗位分工,从而构建了“横向到边,纵向到人”的企业内部管理体系。二是制订和完善了企业基本规章制度,构建了涵盖面较广的企业内部制度体系,其中仅2002年公司就出台各类制度达80余项,为规范企业内部行为,促进企业规范化管理提供了制度保障。三是针对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重点,制订和实施了一大批生产性规章,为针对职工操作的规范化问题,制订了各工艺段《岗位操作法》,针对设备运行与管理,出台了《设备管理制度》、《设备保养制度》等制度。生产性规章的制订实施,对规范岗位职工实践操作,提高岗位职工操作技能和业务水平起到了较好的指导作用,成为运行管理的必备手册。
  两年来,公司通过建章立制,实践提高,逐步完善,共计修订各类制度达五大类百余项,为确保企业内部各项工作有序开展,企业内部按章办事提供了根本保证。
2.3.2 建立信息跟踪反馈体系,实行系统全过程科学控制。
  由于绍兴污水处理工程客观上存在着进厂污水未加预处理手段,且进水水质、水量随企业生产情况变化较大的情况,污水的不定期冲击随时都有可能造成原有系统的不可控乃至瘫痪,故水处理公司对有效建立污水处理系统控制与反馈体系极为重视,始终将此摆在突出的位置。为及时了解掌握系统状况,加强运行事前控制,提高控制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公司创造性地采取了几项措施,一是实施班组实时监测。在建立较为完善的化验室运行数据监测手段的同时,投入十余万元,在各班组配备化验监测设备,由班组岗位人员对生产运行全过程实施现场定时监测。二是完善运行报表体系。针对各工艺段特点,建立了班组运行日报表、周报表和月报表,通过对报表中各类运行、工艺及成本指标的分析,全面掌握系统运行情况,为积累运行经验,采取针对性措施,提供了可靠手段。三是实施跟踪分析,完善监测手段。针对运行工艺出现的突变情况,特别是高温、进水水质突变、生化处理率降低的情况,有的放矢地组织班组及化验室增加分析项目,加大分析频次,为及早摸清影响运行的关键因素,研究解决方案,起到了“第三只眼”的作用,特别是在当前高浓度污水在线监测设备尚未成熟的情况下,这些手段有效地弥补了在线监测仪存在的不足,成为强化控制的又一有效手段。
2.3.3 加强责任制考核,充分发挥“指挥棒”导向作用。
  实行经济责任制考核是增强职工岗位责任性,提高工作效率的有效手段,尤其是污水处理这一特定公益性行业,落实经济责任制对于公司真正全面履行社会环保职责,确保污水处理全达标排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绍兴水处理发展有限公司在经济责任制制定与考核中,坚持将发挥人的作用摆在首位,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其一是因时制宜,突出重点。2002年针对公司“规范管理”之年的实际,经济责任制考核的重点主要放在对职工的规范化管理上,考核形式主要采用定性考核。通过2002年的规范管理,2003年,根据公司“创新提高”的管理思路,必须改革原有考核办法,故2003年公司经济责任制考核重点主要放在管理的提高上,即实行定性和定量相结合,以定量为主的考核,按照“成本与效率”优先原则,把考核工艺、运行、成本指标放在突出位置,确保公司各项重点工作任务目标的分解落实。其二是关联考核,突出管理者职能。关联考核即通过对各项考核比例的调整,将考核情况按责任大小,关联程度大小,实行较为公平的责任分配,通过关联考核使部门与部门、部门与班组,既确保了自身职责及任务的落实,又提高了组织之间的全局意识,促进了整体的协调沟通;在2003年,针对班组长职能尚未有效发挥,管理职能有待增强的情况,公司还在经济责任制考核中,对班组长实施单独考核,为培养高素质班组长队伍积极创造条件,促进了班组长管理水平的快速提高。
2.3.4 深入开展班组建设,大力开展岗位培训与考核,切实增强职工岗位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
  班组作为水处理理发展有限公司基本组织细胞,承担着企业内部运行、操作等大量基础性工作,班组内部管理的好坏,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企业运行质量的优劣和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基于这一重要性,针对班组管理基础还较薄弱的情况,水处理公司从2002年3月起,经过对多家兄弟污水处理厂的调研,于当年7月开始实行以“促进规范,抓质量,塑形象,上水平”为内容的班组建设试点,将班组建设作为提升班组管理层次,提高岗位人员技能的重要载体。通过试点,及时总结经验,认真查找不足,班组建设于2003年初在全公司各班组进行全面推广。通过班组建设,各班组工作取得了以下几个方面成效:一是班组内部规范化管理水平得到了较大提高,各类运行台帐、报表、计划得到健全,工作程序日益规范。二是职工岗位技能得到了提高,特别是通过在班组中实行“岗位练兵”、“每周一题”制度,使班组内部职工之间有效地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性竞争氛围,切实增强了职工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班组形象得到较大改善,通过班组形象方案的实施,充分展示班组的良好管理形象和管理理念,有效地提升了企业整体形象。四是班组凝聚力得到进一步增强,班组建设团结协作、共克困难的氛围,进一步加深了班组之间、成员之间的沟通与理解,使相互之间的配合协作进一步得到加强。
  在抓好班组建设的同时,水处理公司对职工岗位培训与考核也丝毫不敢放松,力求以高效、务实的培训不断提高职工岗位业务技能,一是组织好对新职工的业务培训和考核,对于进厂新职工,一般在集中培训和岗位实践的基础上,需经过两次理论考试和一次实践操作的考核,通过培训考核,提高新职工的业务水平和岗位操作技能。二是积极组织职工进行电工、电焊工、行车操作等的特种作业培训,基本实现班组人员的持证上岗。三是定期进行岗位操作、制度落实情况的检查考核,通过检查、考核,找出差距,落实措施,促进各项制度的贯彻落实,进一步提高职工的工作责任性。
2.4 以成本管理为中心,全面实施精细化管理。
2.4.1 牢固树立成本意识,广泛开展成本核算与分析。
  成本管理对于企业能否取得持续的获利能力,加强市场竞争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污水处理行业中,由于收费价格的恒定,企业增加销售收入的能力受到限制,加强成本管理,实行节能降耗便成为水处理公司获利与实现积累的极其重要的途径。为了进一步提高运行效率,实现节能降耗目的,公司于2002年7月初专门成立了成本核算领导小组,负责对公司成本情况的核算分析。同时,各班组也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在运行日报分析中进行每日处理成本的核算分析。通过阶段性成本核算与分析,特别是通过分析成本异常波动情况,找出影响成本波动的各种因素,为我们有针对性地进行技术攻关,从而最终实现节能降耗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2.4.2 确立成本控制重点,实行多环节精细化操作。
  为了有效降低运行成本,公司通过对运行实际情况的分析,确定成本所占比重最大的几个点作为成本控制的重点,实行内外两个方面的有效控制,进行重点攻关。在内部成本控制方面,首先制订并实施《曝气池运行操作细则》,努力降低生化处理成本。通过精细操作,提高了现场控制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使生化效率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在2003年3、4、5、6月的高浓度运行模式下,COD去除率达到了79%,比去年同期高出三个百分点,而同期生化处理成本却下降0.06元/吨。其次是通过精细控制出水COD,有效降低加药成本。物化班通过加强事前控制,使出水COD的波动幅度日趋减小(去年1-7月份月平均出水水质在136-216之间,今年1-7月月平均出水水质为158-171mg/L之间),在确保出水水质达标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减少成本支出。现在,出水COD基本控制在170mg/L左右,与未进行精细化操作前的150mg/L左右相比,高出20个COD,有效节约单位成本0.03元左右。其三是多环节控制,实现泥处理成本的稳中有降。为了实现泥处理系统的连续满负荷高效运行,运行、技术、设备部门及相关班组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如实行浓缩系统的间歇运行,保证浓缩污泥含水率的稳定;制定并实施《泥处理系统运行细则》、《加药量控制标准》等,不断提高运行操作水平。通过精细操作,泥处理的絮凝剂消耗由去年同期的9kg/T左右下降到7kg/T左右,按絮凝剂单价30元/吨计算,全年可节约成本支出数百万元。
  在对外控制成本支出方面,公司主要一是积极争取企业的大工业用电政策,从2002年10月起,水处理公司正式实行大工业电价,单位电价由0.67元/KW下降到0.55元/KW,使系统成本下降7%;二是对企业战略采购品——水处理药剂,用商务报价与成本承诺相结合的市场化手段进行采购,有效降低采购成本。同时在其他同类药剂招标中,以成熟药剂作对比,不断开展新型高效廉价替代药剂的筛选,目前已基本选定多种替代药剂,为进一步降低物化成本创造条件。

3.运行管理的工作体会

3.1 抓住机遇,坚持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是企业长期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
  纵观绍兴水处理发展有限公司从无到有,由小变大,从建设到运行,乃至目前初步走上市场化运作、产业化发展的良性轨道,其中的机遇起了决定性作用。这个机遇,可以用“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方面来概括,其中,“天时”代表着社会大环境,是污水治理产业得以发展的基础,特别是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扩大,经济发展进一步加快,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国家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视,都为污水治理产业的兴起提供了生存的土壤。“地利”则代表着地方经济小环境,浙江作为市场发育较为完善的省份,其市场经济理念早已深入人心,民营经济较为发达,从绍兴来看,从80年代起,就开始了污水收集系统的建设,目前已拥有服务区域超过300平方公里,收集能力超过100万吨的完备的污水收集设施,而且其收费运作模式也为绍兴污水处理系统起着借鉴作用,已经为污水处理运行创造了良好的市场基础。“人和”则是政府、社会支持污水治理产业的共同体现,从污水处理厂的论证、建设、运行,国家、地方政府,环保、计委、建设、物价等部门均从各个方面予以大力支持,特别是实行收费运作后,各级管网单位都能从大局出发,积极采取各项措施,最大限度确保污水处理费的收缴结算,较好地体现了全局和整体意识。
  绍兴水处理公司正是紧紧抓住了上述三大机遇,适时地将政府赋予重任与企业市场运作科学地结合起来,从而使自身获得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3.2 求真务实,坚持科学管理,是企业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增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市场化运作机制建立以后,下一步该怎么办?水处理公司决策层很好地认识了这一问题,市场化运作就要求企业实施科学的内部管理,特别是污水处理行业作为服务行业和环保产业的结合,在取得环境效益的同时,必须通过科学的内部管理,实施精细操作和成本管理,取得经济效益,才能确保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公司在管理中,通过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实行“规范化、制度化、精细化、科学化”的“四化”管理,实施科学的人力资源配置,不断寻求管理与技术创新,其根本的目的,一是通过实施科学管理,不断优化污水处理运行工艺与技术,不断适应社会和政府对环境保护提出的高要求;二是通过管理,有效增强企业职工岗位业务技能与素质,为公益企业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三是通过管理,有效降低运行成本,从而为企业参与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做强做大主业打下坚实的基础。两年多的实践证明,我们的思路是对头的,措施是有效的,取得的效果是令人满意的。

4.存在的主要困难

4.1 全面实现污水处理市场化运化的大环境需进一步改善。
  
绍兴水处理发展有限公司通过两年来的运行探索,已经朝着污水处理市场化运作、产业化发展迈出了一大步,但由于政策上、技术上诸多因素,真正实现污水处理的全流量收费运作,还存在诸多困难,一是国家的环保宣传和政策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社会、企业、居民的环保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环保观念有待进一步转变,特别是“谁污染,谁付费”的治污理念未能深入人心,排污付费的自觉性有待不断提高。二是环保执法的力度需进一步加大,当前普遍存在环保执法难度较大,力度不够的情况,为污水处理费收缴结算带来了困难,收费结算因此缺乏有力的制约手段。三是由于高浓度污水监测设备不过关,监测手段较为缺乏,也给当前按浓度实行计价收费政策的实施造成困难,直接导致了绍兴污水处理费政策无法得到全面完整的实施。四是国家对污水治理市场化运作的收费政策缺乏原则依据,这无疑也给水处理公司实行市场化的治污收费增加了难度。
4.2 职工的专业水平、业务技能、工作经验与污水处理市场化运作、产业化发展的需要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由于污水处理属新兴产业,其特性决定了该行业发展的高速性和行业运作的艰巨性,面对新型行业无成熟管理经验可供借鉴的实际,水处理公司通过艰苦地探索和实践,已经基本找到了富有特色的运行管理之路。面对公司运行一期、建设二期、规划三期的繁重任务,企业队伍整体相对还存在着以下不足:一是干部职工队伍整体大规模运行管理经验还较缺乏,尤其是当前面临二期建设接近尾声,工艺调试即将开始的实际,如何在确保一期工程高效运行的同时,加强新老职工岗位培训,不断适应新的形势变化,加快达到二期工艺设计目标,是公司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二是企业职工技术创新的力度有待进一步增强,由于绍兴污水处理厂处理水质的特殊性和工艺设计的特殊性,客观上对运行管理主体的企业职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全体职工要在加强既有运行管理分析总结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对工艺、技术的研究,积极充分地发挥创造性,拓展新思路,从而更好地适应企业长期运行、发展的需要。

论文搜索

发表时间

论文投稿

很多时候您的文章总是无缘变成铅字。研究做到关键时,试验有了起色时,是不是想和同行探讨一下,工作中有了心得,您是不是很想与人分享,那么不要只是默默工作了,写下来吧!投稿时,请以附件形式发至 paper@h2o-china.com ,请注明论文投稿。一旦采用,我们会为您增加100枚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