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涛第一季】第三十四期:鹏鹞与宜兴 中国环保产业的活化石

【听涛第一季】第三十四期:鹏鹞与宜兴 中国环保产业的活化石

时间:2020-12-14 16:39:46 来源:中国水网

本期节目提要:

谈环保产业,无法绕开宜兴,谈宜兴,无法绕开鹏鹞环保。宜兴是中国环保产业酝酿期的象征,而鹏鹞环保更是每次都走在产业变革的前沿。几十年的风雨历练了宜兴,也历练了鹏鹞环保,它现在是民营环保上市公司的最有发展的企业之一。

各位听涛的观众大家好,我是E20的傅涛。

鹏鹞环保的根

说起环保产业,大家都会想到宜兴,因为宜兴号称中国环保产业之乡。

在宜兴谈环保产业一定会谈到鹏鹞,因为那是宜兴最早的环保企业,1984年就成立了。

宜兴的那帮企业早期就是在学习国外的技术,引入以后,他们拿到图纸,开始照猫画虎,低层次的学习,然后逐渐升高。

鹏鹞其实是一个在这种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代表性公司,宜兴环保的龙头,也是目前为止宜兴的唯一一家国内主板上市公司。其实看鹏鹞在中国环保产业的历程,能很好地看到,中国环境产业发展的历史。像活化石一样,见证和参与了中国环保产业的成长。

刚才说了,早期它在模仿外面的设备,首先是在上海在华东落地生根。王总经常谈起那段光辉的历史,带着一帮小年轻,在上海创业。90年代初期的时候,竟然达到了5亿销售额,在那个时代实际上是个最有钱的环保主体。有一次他跟我开玩笑,戏称说,随便弄一个设备就能换一辆奔驰。我觉得鹏鹞是中国最早富起来的一批环境企业之一,而且是宜兴的标志。

当然鹏鹞也是黄埔军校,很多年轻人在鹏鹞成长、创业,后来有了自己的资本金自己的想法以后,就分散,落地生根。有点像我们中国乡镇企业的现象,很多的像诸暨啊,浙江、江苏很多的县,都是什么什么之乡,就是一个企业成功了,很多很多分化出来的企业。

宜兴环保企业最辉煌的时候达到上千家企业,很大程度上是从鹏鹞这个企业分化出来的。因为大家年轻人看到王总这么年轻,在上海,做这个事这么赚钱,不再去学那个紫砂壶了。宜兴有三大产业,一个紫砂壶,一个电缆,其次就是环保。很多的人转型到环保,大量的人投资到环保产业中来,形成一个非常强大的氛围。

如果说90年代,中国环保产业最辉煌的地方,那一定在宜兴。之后宜兴做了一些调整,不是因为宜兴不行了,因为我们环保产业升级了。

产业升级之后

早期的环保产业我们就是向建设行业提供设备,尤其是专用设备的一个行业,因为别的环节暂时没有向市场进行采购。90年代之后,投资运营商还是在我们的事业单位或者国企来主导的。那么工程和设计,基本上由国有设计院为主体的。那么留给市场的主要是卖设备。通用设备大部分是国企,水泵、风机、阀门为主导的通用设备基本上是我们中国工业基础留下来的一部分技术。我在1994年时在建设部组织水工业设备评级的时候,我发现通用设备大部分是国企,但是专用设备绝大部分是民企。专用设备很大的比重,来源于宜兴。

其实宜兴在那个设备时代是中国环保产业的领跑者。但按照我们《环境产业导论》的基本论断,我认为只提供设备,不构成环保产业,所以我一直把2000年之前的环保产业称作环保产业的酝酿期。因为它只是把设备卖给了非市场化的污水处理事业单位,或者卖给了政府。他们早期是我们价值链的第一环节。在第一环节的代表企业是包括鹏鹞,尤其是鹏鹞为核心的专用设备,之后我们环保产业进行了升级,就是说我们的工程建设环节也开始面向市场。以设计院改制,就是事业单位企业化运营,在90年代我们开始推。后来我们做了工程总承包。

这个升级大部分宜兴的企业落伍了,没有真正变成一个工程公司。这时候,看到桑德的兴起,看到金州环境的兴起,看到太平洋的兴起,但是也包括鹏鹞的兴起。

鹏鹞一直走在产业变革的前沿

鹏鹞一直踩在我们产业变革的第一线上。甚至1997年,他们以设备为核心做了中国第一个民营的、私有化、市场化的一个项目。

当时还没有BOT的概念,直到1997年,国家正在做水源六厂的BOT示范。那时候,BOT是一个非常非常时髦的概念,大家不太懂BOT是什么,三个英文字母。2000年之后,BOT开始流行。

其实对民营企业来说,鹏鹞在1997年就拿设备作为入资方,参与了公主岭的项目。我在2003年代表建设部做了一次考察,但这次考察是带着批判的眼光去的。

我那时候第一次正面接触到了鹏鹞,因为它作为一个负面案例,市人民政府说这个案例民营企业不好,运营不规范。我去的时候厂子在停运,因为双方有纠纷,政府不付钱,民营企业就会停运,那个厂子就是鹏鹞在运营的。那是鹏鹞最早的,也是中国最早的民营企业接管运营的,我所知道的最早的厂子。实际是民营企业探索前行的一个例证。

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到,鹏鹞沿着改革的步伐,其实一直走在最前沿。

上市风波

到2004年,甚至它在新加坡上市,但是2011年摘牌了,经历了海外上市又从海外摘牌,同时后来又在国内上市。大家知道,鹏鹞经过不断的跌跌碰碰,2016年终于在证监会过会了。

为什么这么长时间,2011年摘牌就想过会,要经历五年的时间,其实它早就具备了上市的条件,但是跟我们宜兴的那种市场氛围有关系。宜兴的企业之间竞争非常激烈,相互之间的竞争大于合作,很多企业之间在相互拆台,其实这也是我们评价宜兴环保产业发展慢,到现在只有一家主板上市公司的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E20在宜兴做了很多的企业家的融合的工作,现在有很大的改观,但是当初的宜兴市场,企业家之间,企业之间,那种竞争关系过于强化,一直都有企业在写信说鹏鹞的这个问题那个问题,阻挠它上市,一直到2016年,鹏鹞才真正的过会。其实在那个时间是特别特别煎熬的。王洪春总有段时间神经都有点衰弱了,睡不着觉。终于2016年7月份过会了,又迎来下一个黑暗。

它是中国,我不知道是不是最长的,过会以后8个月才挂牌的公司。这里经过了很多的关卡,包括这种蓝筹股、海外股转国内的一些事情,因为它是海外上市的,经历各种政策性问题,也包括了人为的一些问题。

我讲这段历史也是因为我们一直在关注着鹏鹞的资本市场挂牌问题,因为它不仅是我们的会员,也是我们非常紧密的合作伙伴。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但是有的时候因祸得福,其实对王总来说,对资本市场非常在行,对环境产业的有独到见解的,也号称宜兴黄埔军校校长的这样一个企业来说,也多亏它2016年没有挂牌。

2016,2017年正是我们的PPP的高峰期。我也认为有的时候,就像塞翁失马一样,就是因为它错过了挂牌的黄金期,对股东造成了损失。但是,某种程度上其实对鹏鹞未必是件坏事。因为鹏鹞没有上市,这8个月的静默期,它没有办法参与如火如荼的PPP大潮,我想以王总的性格,如果那时候上市了,PPP的主力队员中间一定少不了鹏鹞,上一轮上市公司硕果仅存的控制权没有被转移的民营企业,鹏鹞就是其中之一。

所以我认为鹏鹞现在是我们民营企业中间,资金最为充裕,现金流最为饱满,而且最有发展的企业之一。


栏目简介:

《听涛》:E20环境平台首档视频栏目。

以个人视角来叙述环境产业里的主流企业,评价企业领袖人物,讲述企业发展故事,梳理产业脉络,揭示发展规律,启发产业同行。

主讲人:傅涛

E20环境平台董事长、首席合伙人;E20研究院院长;清华海峡研究院生态中国创新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兼职教授;《两山经济》、《环境产业导论》作者。

栏目定位及形式:知识类视频节目

4月13日起首播,每期时长10分钟左右;

后期还将推出关于环境产业发展历程、趋势的系统内容,以及对当下热点话题的深度剖析。

傅涛亲自讲述,依托E20环境平台20年来和环境产业的同行发展,及其本人20年来的深入研究及实践,无论是宏观政策还是微观企业,无论是公开资料还是私人交往,均信手拈来,并融入自己独特的观点。

分享到:
29595 2020-12-14 16:39:46

【听涛第一季】第三十四期:鹏鹞与宜兴 中国环保产业的活化石

视频来源 中国水网 视频分类 综合,会员单位,上市公司,傅涛,E20演播厅,听涛

本期节目提要:

谈环保产业,无法绕开宜兴,谈宜兴,无法绕开鹏鹞环保。宜兴是中国环保产业酝酿期的象征,而鹏鹞环保更是每次都走在产业变革的前沿。几十年的风雨历练了宜兴,也历练了鹏鹞环保,它现在是民营环保上市公司的最有发展的企业之一。

各位听涛的观众大家好,我是E20的傅涛。

鹏鹞环保的根

说起环保产业,大家都会想到宜兴,因为宜兴号称中国环保产业之乡。

在宜兴谈环保产业一定会谈到鹏鹞,因为那是宜兴最早的环保企业,1984年就成立了。

宜兴的那帮企业早期就是在学习国外的技术,引入以后,他们拿到图纸,开始照猫画虎,低层次的学习,然后逐渐升高。

鹏鹞其实是一个在这种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代表性公司,宜兴环保的龙头,也是目前为止宜兴的唯一一家国内主板上市公司。其实看鹏鹞在中国环保产业的历程,能很好地看到,中国环境产业发展的历史。像活化石一样,见证和参与了中国环保产业的成长。

刚才说了,早期它在模仿外面的设备,首先是在上海在华东落地生根。王总经常谈起那段光辉的历史,带着一帮小年轻,在上海创业。90年代初期的时候,竟然达到了5亿销售额,在那个时代实际上是个最有钱的环保主体。有一次他跟我开玩笑,戏称说,随便弄一个设备就能换一辆奔驰。我觉得鹏鹞是中国最早富起来的一批环境企业之一,而且是宜兴的标志。

当然鹏鹞也是黄埔军校,很多年轻人在鹏鹞成长、创业,后来有了自己的资本金自己的想法以后,就分散,落地生根。有点像我们中国乡镇企业的现象,很多的像诸暨啊,浙江、江苏很多的县,都是什么什么之乡,就是一个企业成功了,很多很多分化出来的企业。

宜兴环保企业最辉煌的时候达到上千家企业,很大程度上是从鹏鹞这个企业分化出来的。因为大家年轻人看到王总这么年轻,在上海,做这个事这么赚钱,不再去学那个紫砂壶了。宜兴有三大产业,一个紫砂壶,一个电缆,其次就是环保。很多的人转型到环保,大量的人投资到环保产业中来,形成一个非常强大的氛围。

如果说90年代,中国环保产业最辉煌的地方,那一定在宜兴。之后宜兴做了一些调整,不是因为宜兴不行了,因为我们环保产业升级了。

产业升级之后

早期的环保产业我们就是向建设行业提供设备,尤其是专用设备的一个行业,因为别的环节暂时没有向市场进行采购。90年代之后,投资运营商还是在我们的事业单位或者国企来主导的。那么工程和设计,基本上由国有设计院为主体的。那么留给市场的主要是卖设备。通用设备大部分是国企,水泵、风机、阀门为主导的通用设备基本上是我们中国工业基础留下来的一部分技术。我在1994年时在建设部组织水工业设备评级的时候,我发现通用设备大部分是国企,但是专用设备绝大部分是民企。专用设备很大的比重,来源于宜兴。

其实宜兴在那个设备时代是中国环保产业的领跑者。但按照我们《环境产业导论》的基本论断,我认为只提供设备,不构成环保产业,所以我一直把2000年之前的环保产业称作环保产业的酝酿期。因为它只是把设备卖给了非市场化的污水处理事业单位,或者卖给了政府。他们早期是我们价值链的第一环节。在第一环节的代表企业是包括鹏鹞,尤其是鹏鹞为核心的专用设备,之后我们环保产业进行了升级,就是说我们的工程建设环节也开始面向市场。以设计院改制,就是事业单位企业化运营,在90年代我们开始推。后来我们做了工程总承包。

这个升级大部分宜兴的企业落伍了,没有真正变成一个工程公司。这时候,看到桑德的兴起,看到金州环境的兴起,看到太平洋的兴起,但是也包括鹏鹞的兴起。

鹏鹞一直走在产业变革的前沿

鹏鹞一直踩在我们产业变革的第一线上。甚至1997年,他们以设备为核心做了中国第一个民营的、私有化、市场化的一个项目。

当时还没有BOT的概念,直到1997年,国家正在做水源六厂的BOT示范。那时候,BOT是一个非常非常时髦的概念,大家不太懂BOT是什么,三个英文字母。2000年之后,BOT开始流行。

其实对民营企业来说,鹏鹞在1997年就拿设备作为入资方,参与了公主岭的项目。我在2003年代表建设部做了一次考察,但这次考察是带着批判的眼光去的。

我那时候第一次正面接触到了鹏鹞,因为它作为一个负面案例,市人民政府说这个案例民营企业不好,运营不规范。我去的时候厂子在停运,因为双方有纠纷,政府不付钱,民营企业就会停运,那个厂子就是鹏鹞在运营的。那是鹏鹞最早的,也是中国最早的民营企业接管运营的,我所知道的最早的厂子。实际是民营企业探索前行的一个例证。

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到,鹏鹞沿着改革的步伐,其实一直走在最前沿。

上市风波

到2004年,甚至它在新加坡上市,但是2011年摘牌了,经历了海外上市又从海外摘牌,同时后来又在国内上市。大家知道,鹏鹞经过不断的跌跌碰碰,2016年终于在证监会过会了。

为什么这么长时间,2011年摘牌就想过会,要经历五年的时间,其实它早就具备了上市的条件,但是跟我们宜兴的那种市场氛围有关系。宜兴的企业之间竞争非常激烈,相互之间的竞争大于合作,很多企业之间在相互拆台,其实这也是我们评价宜兴环保产业发展慢,到现在只有一家主板上市公司的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E20在宜兴做了很多的企业家的融合的工作,现在有很大的改观,但是当初的宜兴市场,企业家之间,企业之间,那种竞争关系过于强化,一直都有企业在写信说鹏鹞的这个问题那个问题,阻挠它上市,一直到2016年,鹏鹞才真正的过会。其实在那个时间是特别特别煎熬的。王洪春总有段时间神经都有点衰弱了,睡不着觉。终于2016年7月份过会了,又迎来下一个黑暗。

它是中国,我不知道是不是最长的,过会以后8个月才挂牌的公司。这里经过了很多的关卡,包括这种蓝筹股、海外股转国内的一些事情,因为它是海外上市的,经历各种政策性问题,也包括了人为的一些问题。

我讲这段历史也是因为我们一直在关注着鹏鹞的资本市场挂牌问题,因为它不仅是我们的会员,也是我们非常紧密的合作伙伴。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但是有的时候因祸得福,其实对王总来说,对资本市场非常在行,对环境产业的有独到见解的,也号称宜兴黄埔军校校长的这样一个企业来说,也多亏它2016年没有挂牌。

2016,2017年正是我们的PPP的高峰期。我也认为有的时候,就像塞翁失马一样,就是因为它错过了挂牌的黄金期,对股东造成了损失。但是,某种程度上其实对鹏鹞未必是件坏事。因为鹏鹞没有上市,这8个月的静默期,它没有办法参与如火如荼的PPP大潮,我想以王总的性格,如果那时候上市了,PPP的主力队员中间一定少不了鹏鹞,上一轮上市公司硕果仅存的控制权没有被转移的民营企业,鹏鹞就是其中之一。

所以我认为鹏鹞现在是我们民营企业中间,资金最为充裕,现金流最为饱满,而且最有发展的企业之一。


栏目简介:

《听涛》:E20环境平台首档视频栏目。

以个人视角来叙述环境产业里的主流企业,评价企业领袖人物,讲述企业发展故事,梳理产业脉络,揭示发展规律,启发产业同行。

主讲人:傅涛

E20环境平台董事长、首席合伙人;E20研究院院长;清华海峡研究院生态中国创新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兼职教授;《两山经济》、《环境产业导论》作者。

栏目定位及形式:知识类视频节目

4月13日起首播,每期时长10分钟左右;

后期还将推出关于环境产业发展历程、趋势的系统内容,以及对当下热点话题的深度剖析。

傅涛亲自讲述,依托E20环境平台20年来和环境产业的同行发展,及其本人20年来的深入研究及实践,无论是宏观政策还是微观企业,无论是公开资料还是私人交往,均信手拈来,并融入自己独特的观点。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