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 正文

躲藏在地方政策创新中的地方保护阴影——第三只眼看河北、湖南环保新规

时间: 2015-07-20 14:26

来源: 中国水网

作者: 薛涛

近日,为落实“水十条”,受国家发改委委托,E20环境平台展开对“现行有效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或其中条款”可能存在“阻碍环保市场准入和公平竞争的规定”的意见征询。在调研中我们看到,在十八届三中全会改革的大基调下,很多地方政府出台了富于创新色彩同时又紧跟国家改革方向的文件;但是,细细分析,其中存在不少值得商榷的地方,尤其某些文件背后隐藏着从地方利益出发、狭隘又“地方保护”的一贯思路;当然,有些是对国家某些新政策和词汇未能完全吃透把握,存在“误读而误用”的原因。

以河北《关于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例,第五条第(三)款提到:

有选择地引进一批知名环保企业集团。围绕解决重点行业脱硫脱硝除尘深度治理、矿山环境整治、水土污染治理、生态环境修复等难题,开展定向招商,引进国际国内知名环保企业集团,采取设立分公司或与省内企业合资合作等形式在我省设厂,提供集设计、建设、投融资、运营、维护等于一体的综合性环境治理服务。

细细分析该条意见,我们可以发现两点颇具代表性的问题:

1、对国家改革中新概念的误读

由于目前的第三方治理涵盖范围较广,从2014年国发69号文来看,既包含了工业污染治理的第三方委托运营,也包括市政环保设施的投资运营,还包括环境修复等其他政府公共服务领域的内容。而后两者,恰恰与财政部和发改委共同推动的PPP(包含特许经营)方向相一致。

根据财政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操作指南(试行)》(财金[2014]113号)文件、发改委《关于开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指导意见》(发改投资[2014]2724号)文件,PPP(含特许经营)的投资运营商应该通过公开招标或者不少于两家(最近的细则规定)的竞争性谈判来确定。然而,尤其对于包含污水厂等在内的市政环保设施PPP项目,依据2004年建设部126号文《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和2015年国务院第25号令《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均要求应通过公开招标方式来选择投资运营商。

国务院2015年25号令:“第十五条实施机构根据经审定的特许经营项目实施方案,应当通过招标、竞争性谈判等竞争方式选择特许经营者。特许经营项目建设运营标准和监管要求明确、有关领域市场竞争比较充分的,应当通过招标方式选择特许经营者。”

而上述意见中的“水土污染治理、生态环境修复领域”采用定向招商,而不是通过公开竞争选择投资运营商,这不符合国家相关的规定,是其对“公共服务在PPP概念下转移的核心理念”不够熟悉的表现,也凸现出地方政府面对“第三方治理”、“特许经营”、“PPP”、“政府采购公共服务”等多个国家新政策词汇时的迷惑。

2、地方保护思路的暗藏

作为一级地方政府,积极发展地方环保产业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采用不公平的手段,将导致省与省之间形成类似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壁垒,而这正是国家在急于整治的。在河北省发布的意见中除了鼓励的内容,定向招商设置要求“强迫成立分公司或者与本省企业合作”的条款,不但不利于择优录取,有碍公平竞争,也有可能保护了落后,甚至这背后也为腐败也留下了伏笔。

类似的,还有湖南省近期发布的《关于加快环保产业发展的意见》,其中第十四条中提到:

对参与省外大型项目或政府采购项目招投标中标,符合条件的按照一定标准给予奖励,对赴境外参加大型国际展会的企业,在展位费、人员费方面给予一定补贴。

这种条款的规定会导致湖南省环保企业在参加省外竞争性招标项目中处于不适当的有利地位,破坏了公平竞争的环境,会导致保护落后的情况发生,甚至会导致省与省之间的补贴大战(类似各省在招商时的让利大战)。这种情况很类似国与国之间的为了保护地方产业而屡屡发生的出口补贴大战,其也因违反国际公平贸易准则而屡受指责。

综上所述,我们对待上述这些政策文件,既要为地方政府积极响应国家改革创新推进环保事业发展而心怀欢喜,也要从批判的角度深入思考,用第三只眼客观分析其背后隐藏的涵义。目前国家发改委委托E20环境平台的征询活动,已获得30多家企业的积极响应和参与,我们将呼吁更多的企业和社会团体一起参与,发掘身边的地方保护条款,打破阻碍环保市场准入和公平竞争的规定,为环保行业创建一个真正的公平竞争、合作共赢的市场环境。

(来源:E20环境平台 作者:薛涛  发布时间:2015-7-17)

编辑: 李晓佳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薛涛

武汉大学和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获得理学学士和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现任E20环境平台执行合伙人和E20研究院执行院长,北京易二零环境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湖南大学兼职教授,沈阳工业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兼职教授,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客座教授,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硕士生校外导师,天津大学特聘讲师,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PPP双库的定向邀请专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镇水体污染治理工程技术应用中心村镇水生态环境治理领域专家,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注册专家(基础设施与PPP方向)、国家绿色发展基金股份有限公司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库专家、巴塞尔公约亚太区域中心化学品和废物环境管理智库专家、中国环保产业研究院特聘专家、中国环保产业协会环保产业政策与集聚区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垃圾焚烧专家委员会委员,环境部“污泥处理处置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特聘顾问。住建部指导《城乡建设》杂志编委、《环境卫生工程》杂志编委、财政部指导《政府采购与PPP评论》杂志编委,并担任上海城投、天津创业环保、碧水源、中建环能等上市公司独立董事。

在PPP专业领域,薛涛现任清华PPP研究中心投融资专业委员会专家委员、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PPP专委会秘书长、中国PPP咨询机构论坛第一届理事会副秘书长、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PPP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发改委国合中心PPP专家库成员、中国青年创业导师、中央财经大学政信研究院智库成员、中国城投网特聘专家等。

20世纪90年代初期,薛涛在中国通用技术集团负责世界银行在中国的市政环境基础设施项目管理,其后在该领域积累了十二年的环境领域PPP咨询及五年市场战略咨询经验,曾为美国通用电气等多家国内外上市公司提供咨询服务,对环境领域的投融资、产业发展和市场竞合格局有着深刻理解;2014年初加入E20研究院并兼任清华大学环保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着力于环境产业与政策研究、PPP以及企业市场战略指导等方向。

出版书籍有《涛似连山喷雪来:薛涛解析中国式环保PPP》和《薛涛解析管理之道与认知之得》,其中,《涛似连山喷雪来:薛涛解析中国式环保PPP》于2018年12月1日正式出版,2021年11月再版;《薛涛解析管理之道与认知之得》2024年7月出版。

主要工作成果包括英国全球繁荣基金全国水务PPP示范项目典型案例研究 、城市水务市场化改革的进展与政策建议研究、贵阳南明河综合整治(BOT+TOT)项目(北控水务) 、财政部第二批示范项目世行贷款宁波厨余PPP项目等。

作者新文章

作者热文排行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