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 正文

经观报专访薛涛:保环保设施运营经费是重中之重

时间: 2025-06-11 09:48

来源: 经济观察报

作者: 杜涛

今年上半年,薛涛走访了大约50家环保企业,并与企业管理层交流了2025年一季度和上半年的企业经营及市场情况。

在与环保企业交流过程中,企业普遍希望地方政府能够保障项目运营费用。如果地方政府支付能力不足,他们希望能够有更高层面的政策措施。

微信截图_20250611094153.png

今年上半年,薛涛走访了大约50家环保企业,并与企业管理层交流了2025年一季度和上半年的企业经营及市场情况。他发现,当前环保市场需求在下滑,而企业的应收账款仍在增加,无论是政府的欠款还是甲方的欠款。薛涛是E20环境平台的总经理,该平台机构拥有约300多家环保企业会员。

薛涛说,在与环保企业交流过程中,企业普遍希望地方政府能够保障项目运营费用。如果地方政府支付能力不足,他们希望能够有更高层面的政策措施。

薛涛建议,在土地财政收入下滑的背景下,公共服务的价格体系应尽快调整,进一步落实污染者承担费用的理念,而不是过度依赖财政支出或补贴。同时,应严格落实保障对提供公共服务的环保设施的运营费用。对于历史欠款问题,如存量PPP项目,应尽早出台可预期的整体解决方案,为企业提供一个稳定的预期。

薛涛称,在目前地方财政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应优先保障已建成的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以及环卫项目的健康运行,避免出现停止运营或运营质量下降的风险。据估算,这一金额缺口约为1000亿—2000亿元,加上往年欠款,总计约4000亿元。他认为,通过调整公共服务价格机制,这一目标是可以实现的。

01老问题新变化

今年上半年,薛涛走访了中部、东北、长三角、珠三角等多地的环保企业。他发现,环保企业应收账款增加依然是一个普遍现象。

薛涛对这些企业进行了分类:一类是环保项目运维企业,比如市政污水企业,这些企业面临的欠款问题比较严重,部分企业需要卖项目来维持。一类企业是环保设备商以及工艺类服务商。这类企业的欠款方主要是地方的水务公司、项目总承包方和特许经营企业,其本质是政府拖欠账款带来的连锁效应。

后者主要以中小企业为主,产值大多在几千万元到两亿元之间,其中少量企业为上市公司。他说,这些企业在承接总承包商的项目时,会签订一些“背对背”协议。“比如,政府付费比例达到多少,总承包商就付给这些企业多少比例的资金。当前政府付费比例没有明显增加,这些企业面临的账期问题也就没有明显改善。这些企业大部分都是民营企业,流动资金比较紧张,在银行贷款或者融资的时候需要实物抵押。为了缓解现金流压力,有些企业主不仅抵押了厂房,甚至将自有住房都抵押出去了。”

薛涛说,平台上的会员企业也有因资金问题而倒闭或停止运营的情况。

中国水网数据显示,100家环保上市公司中,除3家公司未统计到应收账款数据之外,其余97家公司2025年一季度的应收账款总规模约1721亿元,平均每家承受着大约17.80亿元的应收账款,其中还有两家公司应收账款规模超百亿。同时,对照2024年期末应收账款数据,51家环保上市公司2025一季度应收账款规模仍在增加。

截至2024年度,首创环保(600008.SH)应收账款为146.59亿元,到2025年一季度增长为155亿元。碧水源(300070.SZ)截至2024年年末应收账款123.99亿元,2025年一季度增长至124.87亿元。

2025年初,环保行业的应收账款问题出现了一些变化。

1月26日,盈峰环境(000967.SZ)在其官方公众号发布了一则喜报,宣布公司在近两个月内回款总额突破30亿元,回款迎来“开门红”。该公司称,此次应收账款的快速回笼,将为2025年的发展形成良好开端。

瀚蓝环境(600323.SH)也发布公告称,公司与各地政府推进完善和落实费用拨付机制,加快回款速度,并推动垃圾处理费等收费机制逐步完善,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公司2024年度累计收到2023年及以前年度的存量应收账款回款约24亿元,将对公司2024年度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产生积极影响。

2025年3月,修订后的《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发布,该条例已于2025年6月1日起施行。其中就要求“机关、事业单位和大型企业不得要求中小企业接受不合理的付款期限、方式、条件和违约责任等交易条件,不得拖欠中小企业的货物、工程、服务款项。”

薛涛也发现最近部分企业面临的账期拖欠问题略有好转,他认为是上述条例的结果,但这也加大了社会资本和承包商面临的现金流压力,因为这些企业迫于上述条例要求,需要给下游中小企业支付账款,但上游地方政府的欠账问题并没有明显改善。

薛涛还发现一些以前未曾暴露的问题:各地水务公司是政府部门拖欠费用的大户,这些企业很多都是本地国企,不太可能通过法律途径解决账期问题,因此其欠款问题更为严重,应收账款占营收的比例更高。但作为当地的国有企业,这些企业只能沉默应对。

此外,环保企业起诉地方政府部门或国企的案例也开始增多。

2月25日,正和生态(605060.SH)发布公告,因被告长期拖欠工程款项,公司已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太原龙城绿地植物园有限公司、上海绿地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和太原植物园支付工程款1.24亿元及利息1192万元,合计1.36亿元。

节能铁汉也公告称,公司向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华南分会申请仲裁,要求贵州钟山开发建设有限公司支付本息合计29.09亿元。

薛涛对经济观察报表示,以前环保企业担心起诉政府后会影响与地方政府的关系,导致后续项目难以中标。但现在“两害取其轻”。

12

编辑: 李丹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薛涛

武汉大学和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获得理学学士和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现任E20环境平台执行合伙人和E20研究院执行院长,北京易二零环境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湖南大学兼职教授,沈阳工业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兼职教授,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客座教授,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硕士生校外导师,天津大学特聘讲师,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PPP双库的定向邀请专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镇水体污染治理工程技术应用中心村镇水生态环境治理领域专家,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注册专家(基础设施与PPP方向)、国家绿色发展基金股份有限公司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库专家、巴塞尔公约亚太区域中心化学品和废物环境管理智库专家、中国环保产业研究院特聘专家、中国环保产业协会环保产业政策与集聚区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垃圾焚烧专家委员会委员,环境部“污泥处理处置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特聘顾问。住建部指导《城乡建设》杂志编委、《环境卫生工程》杂志编委、财政部指导《政府采购与PPP评论》杂志编委,并担任上海城投、天津创业环保、碧水源、中建环能等上市公司独立董事。

在PPP专业领域,薛涛现任清华PPP研究中心投融资专业委员会专家委员、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PPP专委会秘书长、中国PPP咨询机构论坛第一届理事会副秘书长、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PPP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发改委国合中心PPP专家库成员、中国青年创业导师、中央财经大学政信研究院智库成员、中国城投网特聘专家等。

20世纪90年代初期,薛涛在中国通用技术集团负责世界银行在中国的市政环境基础设施项目管理,其后在该领域积累了十二年的环境领域PPP咨询及五年市场战略咨询经验,曾为美国通用电气等多家国内外上市公司提供咨询服务,对环境领域的投融资、产业发展和市场竞合格局有着深刻理解;2014年初加入E20研究院并兼任清华大学环保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着力于环境产业与政策研究、PPP以及企业市场战略指导等方向。

出版书籍有《涛似连山喷雪来:薛涛解析中国式环保PPP》和《薛涛解析管理之道与认知之得》,其中,《涛似连山喷雪来:薛涛解析中国式环保PPP》于2018年12月1日正式出版,2021年11月再版;《薛涛解析管理之道与认知之得》2024年7月出版。

主要工作成果包括英国全球繁荣基金全国水务PPP示范项目典型案例研究 、城市水务市场化改革的进展与政策建议研究、贵阳南明河综合整治(BOT+TOT)项目(北控水务) 、财政部第二批示范项目世行贷款宁波厨余PPP项目等。

作者新文章

作者热文排行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