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 正文

傅涛:“人工智能+”将如何改变供水行业?

时间: 2025-10-29 10:15

来源: 中国水网

作者: 傅涛

第五,人机协同的客服智能体。

未来,自来水厂或仅需少数客服人员即可服务全市乃至全省数千万用户,服务效率将大幅提升。该系统同样依托边端小模型、云处理模型及大模型的协同运作,最终落实到人的判断与干预。

傅涛强调,在人机协同体系中,人力参与比重越低,代表智能化水平越高。当人的工作量降至千分之一水平时,系统效率将实现质的飞跃。尽管这可能带来就业结构调整等社会问题,但从社会发展逻辑而言,提升效率仍是不可逆转的趋势。

04. 对供水行业“十五五”时期的几点展望

针对供水行业“十五五”期间的发展,傅涛提出了以下几点展望:

第一,公共服务价格持续低迷将成为常态。党的二十大报告在公共服务章节明确指出,公共服务应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公共服务免费化、低收益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大势所趋。不仅中国,全球范围内也呈现出类似走向。中国经济发展迅速,供水行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夯实基础服务能力,持续推动价格机制优化,但不应将行业发展完全寄托于价格调整。

第二,“人工智能+”将在未来显著拉开供水企业之间的服务代差。正如酒店行业存在香格里拉与如家、汉庭乃至无标准招待所的分化,供水服务也将出现明显的质量与价格分层,且这一差距会迅速扩大。具备领先服务能力的水务集团可实现轻资产运营并对外输出服务,而缺乏服务差异化的企业则仍需依赖资产所有权获取运营权,导致许多优秀供水企业受限于地域难以扩张。一旦形成服务代差,轻资产运营便成为可能。

第三,供水主业与增值服务必将面临跨界融合。若不主动融合,将被其他行业整合。无论管道纯净水、户内净水设施还是瓶装水业务,若供水企业不涉足,其他市场主体便会进入。在人工智能运营普及的背景下,行业边界日益模糊。供水设施实现智能化运营后,运营权将归属于技术实力更强、服务精细化程度更高、代差优势更显著的主体。

E20环境平台从之前的智库平台转型为“智库智能双引擎的环境纵深生态平台”,正是基于人工智能正深刻重塑各行各业的判断。目前,E20环境平台正协助十余家水务公司编制“十五五”规划,并提醒企业,不应仅将智能化作为独立章节或信息化工具,而应将其视为贯穿组织结构、业务战略、管理创新与技术路线的支撑底盘。“人工智能+”不仅改变规划方式,更将重构商业模式。

长久以来,供水从业者都在致力于提升水质运营与调度管理水平。傅涛介绍,为此,E20打造了两个第三方平台——“两山智联®设备智能运维”与“两山智联®易见”,旨在为行业提供共性工具,为智能化升级提供高水平支撑。


编辑: 赵凡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傅涛

北京易二零环境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E20环境平台首席合伙人 ,E20研究院院长,清华海峡研究院生态中国创新中心主任,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产学研中心主任,北京大学环境学院E20联合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环境校友联合会执行会长,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兼职教授,中广核环保产业有限公司董事。

曾经负责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机构的多项水业改革的政策研究。著有《两山经济》 、《城市水业改革的十二个问题》、《城市水业改革案例与实践》、《市场化进程中的城市水业》等专著。


作者新文章

作者热文排行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