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型城镇化工作推进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产生量以年平均增长率8%—10%的速度增长,在土地资源紧缺的情况下,生活垃圾激增造成垃圾填埋场库容不足的问题更加严峻, “垃圾围城”现象更加普遍,垃圾污染环境更加突出。当前,治理垃圾污染成为城乡居民主要的民生诉求。生活垃圾作为“城市矿产”,蕴含丰富的再生资源,推进生活垃圾资源化既可化解污染问题,又可实现变废为宝。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决策部署,湖南作为全国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应当把垃圾资源化作为重要的民生议题、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优先加以发展,从而彻底解决垃圾污染问题,推动城镇可持续发展,壮大循环经济,改善生态环境。
近年来,湖南省加大了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工作,县以上城镇基本实现了垃圾处理设施全覆盖。但处理工艺落后的矛盾比较突出,以填埋为主的工艺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占用大量土地资源。生活垃圾直接卫生填埋,由于每天所产生的垃圾量大,要消耗填埋场的容量。当库容填满后,就会需要更多的土地资源来建设新的填埋场。二是存在二次污染问题。垃圾集中堆放容易导致易腐烂变质的部分、有毒有害的部分产生污染物,即使铺设防渗层和排气管,问题也难以避免,对周围的土壤、空气、地下水产生严重的环境污染。三是垃圾的再生资源未得到利用。城市生活垃圾中有机成分占总量的60%,无机物约占40%,其中废纸、塑料、玻璃、金属、织物等可回收物约占总量的20%。生活垃圾因其成分特点,资源化利用价值高,填埋造成资源浪费。四是群众反对意见强烈。人们的环保意识和对卫生健康的关注程度不断提高,长久以来垃圾填埋场带来的消极印象难以去除,周围居民的反对声音越来越强烈,致使许多地方填埋场难以正常运行,新填埋场建设难以落地。
欧洲、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垃圾分类回收利用、焚烧处理技术已非常成熟,由于资源化利用水平高,可减量70%以上,且二次污染小,焚烧技术已成为目前国外垃圾处理的主导工艺。其中,水泥窑协同处理生活垃圾成为发达国家水泥行业节能减排的重要手段。我国上世纪80年代从日本三菱重工引进炉排炉技术在深圳建成了第一个垃圾焚烧发电厂,随后在全国相继建成多个焚烧发电厂,其中常德市建成一座;全国已开展水泥窑协同(焚烧)处理生活垃圾试点,其中株洲县建成一座,均取得了良好效果。
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把垃圾焚烧发电、工业协同处理作为资源化利用的工艺技术路线,下达了垃圾焚烧设施建设任务和目标,从中央预算内投资中安排资金扶持垃圾焚烧设施建设,从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收入中补贴垃圾焚烧运行,并免除相关企业的增值税和营业税。目前,全国各地都在抓住机遇,制定鼓励政策,积极推进垃圾资源化。广东、江苏、浙江等省份纷纷出台政策,对垃圾焚烧设施建设和运营给予补贴,到2013年底垃圾资源化利用比例达到60%以上。全国焚烧发电业已形成产业规模,实现了较快发展。
为加快推进两型社会建设,省政府认真分析国内外垃圾资源化发展形势,根据湖南实际情况,研究制订了推进湖南省城镇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意见,决定加快推进垃圾资源化。2014到2020年的工作目标任务是:实行垃圾分类制度,加快焚烧发电和水泥窑协同处理设施建设,推行城乡垃圾处理一体化,实施存量垃圾场生态修复,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建立“谁排放垃圾谁付费”的机制,加快提升垃圾资源化利用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到2015年底,全省垃圾资源化利用比例达到35%(其中,长株潭城市群达到50%,其他市州达到30%),湘江流域县以上城镇完成存量垃圾场生态修复。到2020年底,全省垃圾资源化利用比例达到50%以上,实现城乡垃圾处理一体化,资水、沅水、澧水流域县以上城镇完成存量垃圾场生态修复。
为保障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切实提高垃圾资源化利用水平,湖南省将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加强规划布局。今后,湖南省城镇垃圾处理将以焚烧为主,促进水泥窑协同(焚烧)处理工艺发展,不允许县城以上城镇新、改扩建垃圾卫生填埋场。日产垃圾在300吨以上的市县优先采用焚烧发电工艺。积极推动垃圾焚烧设施区域统筹布局。
二是提高排放标准。新建、改扩建垃圾焚烧处理项目,污染物排放要达到国际先进排放标准。全面推进存量垃圾场治理工作,采用异位修复技术,充分利用焚烧设施协同处理存量垃圾,改善原场地生态环境。
三是加大资源循环利用。利用焚烧处理项目协同处置污泥,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理飞灰,把再生水用于焚烧处理项目的冷凝水。配套建设制砖设施,把焚烧残渣制成砖,用于墙体砖或铺地砖。配套建设沼气收集提纯设施,用于助燃发电或垃圾运输车油改气。
四是营造优美环境。垃圾焚烧项目办公区和生产区合为一体建设,注重外形设计和外墙装饰,内设参观、宣传走廊,形成环境宣传教育基地,配套建设园林绿化、文化休闲等设施,可供周边群众休闲健身。五是实行城乡垃圾处理一体化,按照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原则,建设覆盖城乡的垃圾收运体系,将农村、乡镇的生活垃圾统一进行资源化利用。六是创新投融资方式。进一步开放市政公用事业,采用特许经营方式,吸引社会资本投资,推进政府购买环卫清扫保洁、垃圾中转运输等公共服务。七是加大政策扶持。对运用公私合营(PPP)模式进行建设、运营和管理的,且排放达到国际先进排放标准的垃圾焚烧项目,重点安排省级资金奖补,给予贴息支持。
编辑:张凌超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