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东莞市水务发展“十三五”规划》印发 东江西江“双龙”保障东莞水源(附全文)

时间:2017-03-29 09:44

来源:东莞阳光网、中国东莞政府门户网站

评论(

(五)推进改革,不断提升水务服务管理能力

一是加强了基层水务机构建设,2010年4月东莞成功组建水务局,实行水务一体化管理体制,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优化市局服务职能,组建或重组了水务技术中心、工程建设运营中心、运河治理中心、江库联网工程中心、水务数据分中心,进一步完善了水务的组织机构和工作平台;强化了基层水务服务能力,13个中心镇已设立农林水务分局,水务一体化管理成效显著。二是出台了一批涉水规划、规范,先后出台了饮用水水源地建设、供水排水、管网改造、水环境治理、防灾减灾等一系列规划,以及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城市供水管理办法、城市排水管理办法、水务工程规范化管理标准等管理规范,提高了行业的服务水平。三是重点流域先行先试实施“河长制”,出台并实施了《东莞市主要河流“河长制”实施方案》,对全市三大重要河流流域(石马河、茅洲河和水乡经济区河流)实行“河长制”,明确责任分工。四是拓宽了水务融资渠道,完善了污水处理费联动调价制度,每年收取污水处理费约10亿元。牵头组建市水投集团,组建市新治污工程项目银团,实现融资46亿元,积极引入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简称PPP模式),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我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的投资、建设和运营,推进了PPP项目在水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试点建设工作。2015年市政府已批复同意将虎门、麻涌等9镇的截污次支管网工程作为“东莞市水生态建设项目一期工程”试点,采用政府服务采购形式对其进行建设和运营。

1.2 “十二五”规划完成情况评估

1.2.1 规划指标完成情况

“十二五”期间,全市规划指标18项,其中,约束性指标10项,预期性指标8项。除了水功能区达标率、河涌生态修复达标率未完成外,其他目标均已基本完成,完成情况良好。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方面,全市用水总量除2011年外,其余4年的用水总量均低于省考核目标值;全市万元GDP用水量和全市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连续4年均低于考核目标值。2012-2015年,我市水功能区达标率分别为50%、57%、71.4%、66.7%(考核目标值分别为50%、57%、65%、72%),基本达到省政府的考核要求。2011~2015年我市在省年度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中的考评等次分别为良好、良好、优秀、良好。从考核结果看,三条红线的四项指标全部实现年度控制目标,能够较好地落实水资源管理各项政策。各项硬性指标逐步形成刚性约束,考核结果与镇街考评相结合,使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倒逼效应开始初步呈现。

表2-1 东莞市水务发展“十二五”规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表

blob.png

1.2.2 规划投资完成情况

“十二五”规划建设项目总投资为267.36亿元,受征地拆迁、前期工作推进、外部边界条件及其它因素制约,联网水库水源保护工程、城镇污水管网建设、东江三角洲及沿海堤围达标加固工程等无法如期开工或完工,水务规划投资完成情况未能达到预期,投资完成率较低。

根据统计数据,“十二五”期间,全市完成水务投资91.78亿元,水务建设投资规模再创新高。其中防洪减灾工程投资27.13亿元,水资源保障工程31.63亿元,水生态环境保护工程14.98亿元,水污染治理工程16.61亿元,水务行业能力建设1.43亿元。

全市完成投资中传统水利部分43.76亿元,其中:中央投资1.3亿元,占水利投入的3.0%;省级投资0.17亿元,占比0.4%;市财政投资32.64亿元,占比74.6%;镇区自筹9.65亿元,占比22.0%。水务部分市镇完成48.02亿元,五年来,初步形成了政府投入为主,金融支持和社会资本投入为补充的水务建设投资格局。

表2-2 东莞市“十二五”水务投资完成情况 (单位:万元)

blob.png

1.3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供水安全存在一定隐患

供水水源安全保障能力不足。我市供水水源单一,用水九成来自东江。一方面供水保证率偏低,东江来水年际年内分布不均,年际经常出现连丰连枯的现象,年内70%~80%以上的径流量集中在汛期,而东莞市位于东江下游出海口区,地势平坦,无条件兴建大型蓄水工程,致使枯季供水安全常常受到威胁,供水保证率偏低;另一方面东江水质季节性污染严重,中部沿海片、水乡经济区受咸潮影响大。此外,饮用水功能的水库水质不容乐观,松木山、同沙、马尾、五点梅、芦花坑等联网水库均为劣Ⅴ类水。我市水厂除市第六水厂采用臭氧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外,其余水厂制水工艺均采用常规处理工艺。泄洪排涝期间,部分水厂在应对东江水质变化上存在隐患。部分供水设施老化严重。供水管网服务时间长、管材质量不过关,带来水质污染问题。2015年全市平均管网漏损率为14.56%。在二次供水环节,存在管理责任主体不清、管理混乱和部分二次供水设施老化严重等问题,全市57%二次供水水池(箱)已使用5至15年,20%超过15年,存在较大的水质安全隐患。村级水厂数量多,管理体制不完善。我市村级水厂数量多、规模小且分布零散、供水管网相对独立。大部分村级水厂缺少必要的水质化验设备,工艺相对落后,设施老化严重而不及时更新改造。村级水厂由村委会自主管理,部分村委会将村级水厂当成一次性投入、长期性收益重要经济来源,管理水平低,供水水质难以保证。

(二)水污染防治任重道远

水体污染严重。在全市受监测的371 km河流中,有246 km河流全年综合水质类别为Ⅴ类或劣Ⅴ类,近70%的河流存在黑臭现象。9座主要水库水质介于Ⅴ类~劣Ⅴ类,消除黑臭水体任务艰巨。污水管网配套工程推进迟缓。截污主干管网工程仍剩约4 km未修通,但因涉及征地拆迁等问题,完成扫尾工作困难重重。尽管我市已制定《加快推进全市水污染治理工作(2015~2017 年)行动计划》,但因资金压力较大,镇街推动力度不足,加上管网错接漏接等问题仍普遍存在,造成污水收集率不高、污水处理厂进水浓度偏低。河道治理工程推进落地难。河道综合治理工程在前期和建设过程中,受规划报建、法定图则调整、基本农田占用、征地拆迁、管线迁移、交通疏解、环境影响、供电迁改等因素制约,部分河流治理项目进度停滞不前,河道水质改善进程受到影响。

1234567...17

编辑:赵凡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