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政策|山东济宁生态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

时间:2017-11-01 10:59

来源:山东省济宁市政府

评论(

5. 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0%左右、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0%以上。

6. 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总量分别比2015年削减30.4%、34.3%、12.5%、15.1%。

7. 单位生产总值新鲜水取水量下降20%。

8. 全市耕地保有量保持在892万亩,基本农田数量确保不低于750万亩。

9. 林木覆盖率达到30%以上。

10. 林木蓄积量达到1300万立方米。

11. 辐射水平在正常波动范围内。

四、重点任务

(一)构建生态环境空间管控体系

加强生态屏障建设。

划定和严守生态保护红线。

完善主体功能区环境政策体系。

推动“多规合一”。

推进战略和规划环评落地。

(二)持续改善环境质量

1. 持续改善环境空气质量

优化调整能源结构。一是实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二是全面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三是大力发展清洁能源

调整产业结构和布局。一是建立以节能环保标准促进“两高”行业产能控制机制。二是严格落实大气环境质量分区管控制度。

综合治理工业污染。一是推行超低排放。二是深化传统行业污染治理。制定实施重点行业限期整治方案。三是全面开展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四是开展有毒废气污染协同控制。

综合整治扬尘污染。一是加强扬尘管理。二是强化施工扬尘管理。三是控制道路扬尘。四是加强堆场扬尘污染防治。

实行“车、油、路”协同控制。一是加强机动车环保管理。二是加强机动车排污管控。三是构建油品环保达标监管体系。加大流通领域成品油质量抽检力度,大力推广车用清洁汽油、柴油,保障国Ⅴ车用汽油、柴油供应。四是加快绿色出行体系建设。加大和优化城市和城际路网结构建设力度,大力发展城市和城际公交系统,进一步完善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鼓励市民绿色出行。

建设绿色生态屏障。加强生态绿化建设,新建项目与环境敏感区之间应建设绿色隔离措施,利用“绿色屏障”提高抑尘降尘效果和污染物净化能力。

2. 保障南水北调水质稳定达标

实施以控制单元为基础的水环境质量目标管理。

加强工业污染防治。

加强城镇生活污染防治。一是消除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二是加快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三是推进污泥安全处置。四是提高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水平。

完善再生水循环利用体系。一是加强城镇再生水循环利用基础设施建设。二是推进工业企业再生水循环利用。三是提高区域再生水资源循环利用水平。

深化流域生态保护与恢复。以环南四湖大生态带、市域重要河流水库湿地生态环境为主体,重点开展自然湿地保护与修复,实施因采煤塌陷形成的次生湿地建设项目,提高生态修复和水质净化能力。

强化南四湖等良好水体保护。

系统提升流域安全防控水平。一是强化水环境安全预防体系。二是完善水环境安全预警体系。三是健全水环境安全应急体系。

3. 逐步改善土壤环境质量

开展土壤污染防治工作调查摸底。

实施农用地土壤环境分类管理。

加强建设用地环境风险管控。

开展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

4. 着力提升农村环境质量

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以县级行政区为单位,优先实施沿河、沿湖村庄环境基础设施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

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防治农村养殖污染。一是防治畜禽养殖污染。二是防治渔业养殖污染。

强化农村废弃物综合利用。

(三)确保环境安全

1. 保障饮用水环境安全

强化从水源到水龙头全过程监管。

规范城镇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管理。

加强农村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

强化饮水安全风险管理。

2. 提高危险废物管理和处置水平

加强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

强化危险废物综合利用。

提高危险废物安全处置水平。

推进医疗废物安全处置。

3. 加大重金属污染防治力度

推进重金属重点行业综合防控。

实施重金属污染修复示范。

4. 加强核与辐射安全监管

完善辐射安全监管体系。

提升辐射事故应急响应能力。

5. 强化化学物质风险防控

削减淘汰公约管制化学品。严格控制环境激素类化学品污染。2017年底前,完成环境激素类化学品生产使用情况调查,监控、评估水源地、农产品种植区及水产品集中养殖区风险,实行环境激素类化学品淘汰、限制、替代等措施。

6. 完善环境风险防控和应急管理体系

加强隐患排查与风险评估。

严格环境风险预警管理。强

建立全防全控的环境安全管理体系。

(四)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

1. 加强采煤塌陷地生态修复和保护

2. 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护

3. 加强森林资源修复

4. 综合治理水土流失

5. 保护生物多样性

(五)推动新旧动能转换

1. 推动生产方式绿色化

集约利用能源资源,全面降低资源消耗强度和总量。

深化重点污染物减排,为新旧动能转换腾出环境容量。

编辑:刘影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