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城市内河水环境综合治理,将其作为落实生态文明建设,补齐民生短板,促进公共产品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容。海口市美舍河以系统思维引领生态治水,提出以流域为单元,以“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功能统筹”为主线,系统解决城市水环境问题,并统筹提升水安全、水生态、水景观等复合生态功能,构建水岸融合、蓝绿交织的城市生态空间。
1 美舍河水体现状特征分析
水系是城市重要的自然生态空间,同时又承担着饮用水供给、行洪蓄洪、排水防涝、水质净化、景观游憩、航运等多重功能。水体现状评价,既应注重水系的自然水文和水生态属性,还应当关注与水体功能密切的其他功能和设施情况。
1.1水文特征
美舍河是海口市绿色生态系统的一个关键性、基础性的廊道。上游连接沙坡水库,下游连接海甸溪入海,流经龙华、琼山、美兰3个区,是海口市府城的母亲河。
美舍河全长23.86公里,流域面积52.95平方公里。旱天常水位状态下,上游沙坡水库下泄流量为0.3立方米/秒,可基本保障凤翔闸以南河段的生态基流;河道中游自南渡江司马坡岛补水3.0立方米/秒,用以保障下游河段的生态补水需求。下游入海口段受潮水涨落影响较大,水体含盐度较高,多年平均潮位为1.0米,多年平均高潮位为1.3米。20年一遇洪水位状态下,沙坡水库泄流91立方米/秒,城区河道区间入流80立方米/秒,河道断面基本可满足20年一遇的过洪能力。美舍河水工设施分布见图1。
图1美舍河水工设施分布图
1.2水环境特征
上游沙坡水库位于海口市南部生态控制带范围内,水环境条件较好,除总氮指标外,其他水质指标可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Ⅳ类标准。沙坡水库末端至入海口为美舍河城区段,受污水直排和底泥污染影响,水环境质量较差,各项水质指标均为劣V类,其中氨氮为15.2毫克/升、溶解氧为0.87毫克/升、COD为61.5毫克/升,全河段被列为城市黑臭水体整治范围。
(1)污水系统问题
海口市排水系统欠账问题严重,目前美舍河所在的主城区近90平方公里范围内的生活污水全部排入城区最北侧的白沙门污水处理厂。现状该污水处理厂处于满负荷状态运行,主干管网近16.6公里处于满管状态。现状污水管道及污水厂进水浓度较低,近1/3的地下水、河水、海水等外来水倒灌入污水系统,清洁的水资源占用了污水管道和处理设施的空间,造成大量生活污水直排入河。海口市主城区现状污水系统及管网满管分布见图2。
图2海口市主城区现状污水系统及管网满管分布图
美舍河城区段污水直排、管网混接错接等问题突出。上游沙坡水库至凤翔桥段,周边为城郊村庄,未建设污水管道;中游段凤翔桥段至流芳桥,周边为府城老城区,排水管道以合流管为主;流芳桥至长堤路入海口段,管网以分流制系统为主,但存在大量混接、错接的问题。美舍河沿河排污口130个,直排入河污水量约5.0万立方米/日。
(2)底泥污染
由于美舍河沿线长期排污,加之河道局部水动力条件不足,造成中下游河段底泥沉积较为严重。经检测,中下游段淤底泥积深度达到1.0米,局部水动力条件不足区域淤泥深度达到1.5米,且底泥有机质含量较高,黑臭现象严重。
1.3水生态特征
目前美舍河源头所在的南部生态控制带,蓝绿空间用地零散、不连贯,生态系统功能逐步减弱。上游沙坡水库汇水区范围内存在部分地块开发和高速路建设,切断了局部汇水通道,缩小了原始的自然汇水分区,导致沙坡水库汇流量由3000万立方米/年降低至1500万立方米/年,进而导致下游美舍河的生态补水量严重不足。
城区河段渠化现象严重,滨河绿带建筑废渣堆弃,河道蓝绿空间的生态功能严重退化,基本丧失了自我净化和恢复能力。
1.4水安全特征
海口市短时暴雨强度大,且受到潮水顶托影响,易产生内涝问题。美舍河河道断面尺寸按20年一遇标准设计,基本可满足排涝要求。但当下游段受潮水顶托影响时,排水能力不足,河边区域存在内涝风险。
2 系统方案
美舍河流域面临着源头段水资源缺乏、城区段水环境黑臭、河道水生态受损等复合问题。解决流域的系统问题,不能就水论水,应将系统性思维融入海绵城市、生态治水、基础设施修复、城市更新的理念,研究适用于海口水环境特征的生态治理技术路线与方法。根据对现状特征及问题的深入分析,将“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功能统筹”确定为技术主线,通过水陆统筹,实现“水清、岸绿、景美、民乐”的多功能目标。
2.1控源截污
黑臭在水里、根源在岸上,关键是管网,重点在排口。控源截污是水体治理的重中之重,是内源治理和生态修复的基础与前提。
国家对于黑臭水体的治理是在有限目标、有限时间下推进的,整体治理应标本兼治、长短结合。目前为了短期见效,各城市目前基本采取以末端截污为主的方式,但这种简单的方式也带来了很多未知的后果。末端截污无形中将城市雨水管网、污水管网、河道、污水处理厂形成了连通体系,对于南方多水系、地下水位高的城市产生了新的影响。大量地下水、河水、海水等外来水通过雨水管道混入污水系统,造成污水处理厂满负荷和管网满管问题。
因此,控源截污的整治方案应站在整个排水系统的角度,按照“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的原则,以流域为单元进行系统施治,提出污水处理厂布局及排水分区优化、管网系统修复、源头海绵减排等长效方案。同时在此基础上,确定近期截污及处理方案,确保短期见效。
编辑:赵凡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