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珠海水控:一步一脚印,数年一盘棋
当城市发展到一定程度,本地供水量的增速逐渐变缓,自来水公司如果单一依靠供水业务,下一步的发展必然会遭遇瓶颈。从地方供水企业产业链延展的情况来看,大多会从供水板块出发,或辐射至村镇区域,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或拓展至污水处理、污泥处理、水环境治理,甚至辐射至固废处置等领域,转变为区域环境集团。说起地方供水企业的发展,既离不开地方发展的“天时地利”,更需要有企业时刻准备着的“人和”。珠海水控集团的发展历程正是属地水务企业逐渐成长、扩张的典型范例。
2017年8月23日,早6时30分,珠海市三防指挥部启动防风I级应急响应。此前该部已发布数次台风预警信息。
作为珠海市三防指挥部成员,珠海水务环境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珠海水控)在接到预警之后,集团本部、各下属公司及其厂站所都有条不紊地做好防风应急准备。
2017年8月23日上午,历史上登陆广东的最强台风之一—— “天鸽”正式入境珠海。顷刻之间,珠海全市笼罩在狂风当中,短短两个小时,珠海市遍地树木倒伏折断、道路瘫痪,海水倒灌致近海区域受涝惨重,电力供应不稳定,通讯系统严重受损,给水设施、泵站、管网遭受重创,珠海水厂、污水处理厂全部停产。
主动停产虽然保住了机组,但“天鸽”仍给珠海的给水设施、泵站、管网带来了不同程度的损害。在集团党委的领导下,珠海水控迅速成立应急指挥部,灾后1小时,唐家水厂恢复生产!经过昼夜不间断抢修,9座污水处理厂恢复生产,33小时全市主力水厂全部恢复生产,36小时管网水压恢复正常,50小时医废厂和渗滤液厂恢复生产,60小时,珠海99%的用户恢复供水,辖区内没发生过一起水质污染!
珠海水控的“水务速度”获得了全城居民的纷纷点赞。这一系列妥善的应急举措的背后,离不开珠海水控从业四十多年的沉淀,也离不开其作为市属国企,自强不息,谋求发展,一步一脚印,不断超越自我的决心。
图:当地居民前来慰问珠海水控和兄弟水司的一线工作人员
珠海地处西江下游滨海地带,境内河流众多,西江诸分流水道与当地河冲纵横交织,看似水源丰富,实则却是一个缺水的城市,每年受咸潮影响长达半年。尽管如此,从1960年竹仙洞水库建成起,珠海就肩负起保障澳门供水的重要任务,在随后几十年的发展中,形成了“珠澳供水一体化”的格局。但在很多年中,咸潮依然是对珠澳供水最大的威胁。很多老珠海人都对喝咸水有着痛苦的记忆。随着竹银水源工程、平岗-广昌原水保障工程等大型供水基础设施建成投入使用,近年来咸潮已逐渐淡出珠澳两地居民的记忆。
为了优化居民用水体验,一改“九龙管水”造成的水行政管理长期处于分割状态,广东省于2001年就拉开了水务改革的帷幕,杜绝职能交叉、责任不清、政企不分、效率低下,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珠海市于同年的8月完成了申报,以水务局取代水利局,积极推动当地“水务一体化改革”,实现水源地、供水、节水、排水、治污、防洪、水价、水环境与生态等涉水事务的统一管理。
说到这里,不少珠海人还记得当年乡镇刚通自来水的喜悦。2001年起,珠海水控(时称珠海市供水总公司)在当时珠海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下,开始推进农村水改工作。在此后的十多年中,水控集团陆续整合接收了20多家村镇供水机构,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珠海西部村镇供水设施的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在全国率先实现自来水的“村村通、户户通”工程,珠海东西部城区实现“同城、同网、同质、同价、同服务”,有力推进了珠海“城乡供水一体化”进程。
图:村代表在接通自来水后致珠海水控的感谢信
为了实现加速水务改革、充分高效利用水资源的愿景,珠海水控一方面从服务标准化做起,注重服务质量和运营绩效,2012年,珠海水务集团携手中国水网与多家行业内先进企业成立了供水服务促进联盟,并于当年第一个开展了基于《供水服务评级指标体系》的供水服务评级,成为了国内第一家达到4A级服务水平的供水公司;另一方面积极配合市水务局规划,避咸潮、修管道、建水库、引原水,因地制宜形成了“引提蓄”三结合原水保障模式,构筑独具特色的“江库联动、南北联通”珠澳供水一体化大格局。
图:2012年珠海供水服务评级现场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台风、暴雨等极端气象事件易发、频发,为国内多个城市带来城市内涝、水浸黑点难题。珠海地处滨海,自2017年起经历了接踵而至的台风“天鸽”、“帕卡”和连带特大暴雨,使市民饱受“污水溢流”、“城市看海”之苦,由此暴露的排水系统健康问题引起了珠海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深刻思考。
近年来,随着城市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珠海市政府不断加大防汛排涝和黑臭水提整治投入力度,然而以工程治标为主的方式存在问题反复,难以根治的困境。极端天气肆虐对排水系统的冲击,让政府和业界愈发认识到,治水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上下游、多部门协同运作,需从规划、建设、管材、运营等方面共同发力,并非单一孤立措施所能解决。多年来排水管理条块分割、专业养护缺乏、管道现状病害不清等情况,加上城市扩张下对排水、污水处理能力提出的更高要求(如新建小区道路动辄“垫高”1米多,老旧小区排水设施不完善,年久失修等),使重新评估和改善排水管理模式成为了迫切需要。
珠海水控作为全市唯一的水务环境公用事业国企,一直以来心系民生关切,平常蓄势积力,通过组织实地调研、专家访谈、内部研讨,逐步形成了一套“供排一体、厂网一体”的新型治理理念。机会往往留给有准备之人,“天鸽”台风后,为更好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门户枢纽城市,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役,彻底根治黑臭水体和水浸黑点,珠海市委市政府自上而下加强推动力量,在珠海水控的全程参与和协助下,迅速组织调研、摸查、研讨,在借鉴北京、上海、深圳、常州等城市经验基础上,形成了《珠海市排水管理体制机制改革行动方案》,并同年纳入市政府年度“6+1”重点改革任务。2018年7月,全国排水管网高峰论坛在珠海成功举办,顶尖排水专家齐聚共商,就排水改革达成了一致共识。2018年9月,排水改革方案获市委市政府正式审批通过并予以印发!明确建立全市排水设施“统一规划、统一建设标准、统一管养”的供排水一体化管理体系,由珠海水控集团设立的“珠海供排水管网有限公司”负责全市排水设施统一养护工作。
万事开头难,改革方案实施一年多来,珠海水控通过持续不懈努力,2019年成功接管全市9区排水设施管养任务,围绕“推动供排水一体化、排水厂网一体化,提升专业化、精细化、信息化管养水平,提高我市治污和防涝排涝能力”改革主要目标,构建专业化团队、配置规模化装备、加强网格化管养、落实24小时值班和应急抢险机制、构建信息调度系统、协助排水审查执法,从管养能力、养护标准、响应效率等方面,基本改变了过去排水管养条块分割、被动粗放、投入不足局面,推动提升了全市排水设施的专业化、精细化、信息化管养水平。珠海水控集团以非凡的勇气和担当推动企业创新改革,成功实现了我国水务企业在排水管网业务上的突破,形成了“排水厂网一体化”业务从上游到下游、从收集到处理的完整系统,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
图:珠海供排水管网有限公司启用综合清疏抽水车对管道进行清淤
截止2018年7月,珠海市12条黑臭水体整治已见成效,同年,珠海市顺利通过了全国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验收!珠海排水管网管理体系的精细化提升将进一步助力珠海市水生态环境的不断优化。
得益于珠海当地政府对水务事业和生态环境的重视与支持,多年来,珠海水控集团以供水业务为基石,不断拓展城市污水处理、水生态环境治理、固体废弃物无害化处置等环保业务,逐步实现了从“珠澳供水一体化”到 “城乡供水一体化”、“供排水一体化”,再到“排水厂网一体化”,最终形成了“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协同、区域环境一体化”的大格局。
一路走来,珠海水控集团展现出了属地国有水务企业不甘平庸、渴望做大做强、谋求变化的决心与行动,更是不忘属地企业的责任与初心,不计投入,甘愿奉献,大力支持家园生态建设,先人后己,小可以润城无声,大则能与全市共进退,获得了政府与市民的信任。在此过程中,珠海地方政府体现出来的改革魄力和机制创新精神,更是起了关键作用。作为我国地方属地水务企业发展的缩影,珠海水控集团将继续推动水务改革,迎接更大的机遇与挑战,从“区域环境一体化”的发展历程中,在更多新的业务板块里,为我国供水企业发展探索更多可供借鉴和参考的经验。
参考资料:
方晔,饮用水源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的系统思考,2012
珠海特区报数字报,“碧水攻坚战”珠海水控系统再出“组合拳”,2018
中国水网,对症下药,珠海12条黑丑水体整治已见成效,2018
珠海水控集团微信公众号,2017-08-24 水质公告,2017
人民网,珠海:水务改革“一龙”胜“九龙”,2003
第三阶段(2017-):坚守服务初心,方能行稳致远
本章序:市政供水在经历了早期改革的“大开大合”之后,逐渐趋于稳定、成熟与平静。随着城镇供水市场增速放缓,水业改革的接力棒似乎从供水转交给污水、污泥、水环境治理,供水不再是争相追捧的“香饽饽”。这一阶段,没有令人艳羡的繁华,没有喧闹争夺的项目,没有媒体追逐的热点,市场化改革的浪潮似乎逐渐远去,供水行业又该何去何从?“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在经历了对比之后的迷茫与彷徨、痛苦与挣扎,方才大彻大悟:穿越高山和峡谷,抵达的不是远方,而是内心最初出发的地方。新阶段的改革除了关注产业整合、价格机制、投融资体制外,开始更多地回归公众感知、强调运营服务水平、供水质量提升。回归初心,坚守服务,为人民,谋三感,前行之路,依然很美。
编辑:赵凡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