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北京市印发“十四五”时期城市更新规划 四方面完善市政供给体系

时间:2022-05-19 09:55

来源:中国固废网

评论(

(二)规划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北京市城乡规划条例》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 年—2035 年)》

《首都功能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8 年—2035 年)》

《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6 年—2035 年)》

北京市各分区规划(国土空间规划)(2017 年—2035 年)

《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十四五”时期深化推进“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指导意见》

(三)规划定位

《北京市城市更新专项规划(北京市“十四五”时期城市更新规划)》是北京市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十四五”发展规划体系中的重要规划,是北京市深化改革、落实中央巡视整改的重要任务。在“总体规划—专项规划—街区控规—行动计划”的工作体系中,专项规划向上是落实《总体规划》的重要手段,向下是指导街区控规编制和城市更新行动计划的重要依据。城市更新的目标与策略应立足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着眼新的历史时期发展的新要求、新期待,有序引导各区开展城市更新工作,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四)规划原则

规划遵循“规划引领,街区统筹;总量管控,建筑为主;功能完善,提质增效;民生改善,品质提升;政府引导,多元参与” 的原则。

(五)更新方式

城市更新主要是指对城市建成区(规划基本实现地区)城市空间形态和城市功能的持续完善和优化调整,严控大拆大建,严守安全底线,严格生态保护,是小规模、渐进式、可持续的更新。

规划聚焦基础设施类系统保障,强调承载力提升与系统支撑;聚焦危旧楼房和简易楼,强调解危排险与民生保障。通过街区统筹,以块统条,以条带块,一是实现公共服务、交通、市政、安全等设施更新改造,提升城市承载力,破解“大城市病”;二是实现平房院落、老旧小区、危旧楼房和简易楼等居住类更新改造,保障居住安全、改善环境品质;三是实现老旧楼宇与传统商圈、低效产业园区与老旧厂房“腾笼换鸟”等产业类更新改造,推动产业升级、激发经济活力。

(六)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范围为北京市行政区域,以首都功能核心区、中心城区、北京城市副中心、平原新城及地区、生态涵养区新城为主。

(七)规划期限

本次规划期限为 2021 年至 2025 年,远景展望到 2035 年。

第一章 总结回顾“十三五”时期城市更新成就与问题

“十三五”时期,党中央、国务院相继批复了《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 年—2035 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6 年—2035 年)》(以下简称《副中心控规》)与《首都功能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8 年—2035 年)》(以下简称《核心区控规》),构建了北京规划的“四梁八柱”,确立了“控增量、促减量、优存量”的城市更新方向,为高质量发展、高水平治理作出了高位指引。北京的城市发展从集聚资源求增长向疏解功能谋发展转变,城市更新工作迈向聚焦基层、聚焦政策、聚焦实施的新阶段,不断取得新成就、开拓新局面。

一、回顾“十三五”时期城市更新成效

(一)内涵丰富的更新实践行动逐渐展开

“十三五”时期,北京着力促进要素优化配置,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盘活存量建设用地,推动城市发展方式向质量型、内涵型转变,城市更新在促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保障“七有”“五性”、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不断凸显。

1. 立足老城保护,推动“保护性更新”

落实老城不能再拆了的要求,创新保护性修缮、恢复性修建、申请式退租等实施方式,探索历史文化街区和成片传统平房区的有机更新。坚持“一院一策”和“一户一设计”,在南锣鼓巷、砖塔胡同等地区开展改造试点。探索东城区雨儿胡同的“共生院”模式,通过建筑共生、居民共生、文化共生,留住胡同四合院的格局肌理,留住原住民、老街坊,延续老城的生活方式、社区网络和历史文脉。推广西城区菜西片区的“公房经营管理权”模式,为平房院落的改造提供新思路,为中轴线申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重点文物腾退、街巷环境整治注入新活力和新动能。创新大栅栏杨梅竹斜街保护性修缮模式,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公众参与”的运作机制和“小范围、渐进式、分类分片推进”的实施策略,促进多元主体共建、共生的社区建设与可持续发展,促进历史街区系统性有机更新。

2. 立足城市发展,推动“功能性更新”

坚持疏解非首都功能,拆除违法建设,促进产业新旧动能转换和城市空间布局结构调整,全市积极开展传统商圈改造提升、老旧厂房转型文化空间等更新改造。以新首钢园区为代表,充分挖掘工业遗存的历史文化和时代价值,引导高端要素落地,实现功能重组和结构优化的同时,植入冬奥元素和文化功能,为市民创造新的城市活力空间,以重大赛会带动区域的整体更新。

3. 立足以民为本,推动“保障性更新”

围绕存量资源,见缝插针补齐民生设施短板,实施城市生态修复和功能完善工程,提升人居环境质量。全面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加快建设安全健康、设施完善、管理有序的完整社区。“十三五”时期以“六治七补三规范”为重点,实施 2000 万平方米老旧

小区综合整治,完成城镇棚户区改造约 21 万户,惠及群众约 80

万人。

4. 立足城市治理,推动“社会性更新”

各区和属地街道充分发挥责任规划师桥梁纽带作用,深入社区开展需求调查,形成居民急需的服务“菜单”,引入社会资本等市场力量参与城市更新,打通规划、设计、施工、物业管理全流程路径,改造闲置低效空间。开展“小空间大生活”活动,聚焦影响居民生活的“急难愁盼”问题,通过居民、属地政府、责任规划师、责任建筑师、社会团体等各方力量共同参与更新改造,将社区闲置空间打造成为环境品质佳、无障碍设施完善、使用功能合理的公共空间,改造后的百子湾“井点”、双清路街区工作站等小微空间深受百姓欢迎。京张铁路遗址公园改造连通原 9 公里铁路沿线畸零边角地,把割裂城市的“灰色地带”转变为市民喜爱的“绿色空间”。

1234567...18

编辑:赵凡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