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三大赋能!为供水领域智能化建设注入锐铼方案

时间:2023-11-02 10:14

来源:中国水网

作者:刘彤整理

评论(

“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二十大报告中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首要任务。习总书记明确提出,高质量发展就是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新时代的供水服务,已经不满足于聚焦于水质、水量这些最基本的服务保障,如何用服务的提升,去满足人民对于“美好”的感知,成为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内容。

9月13日, “2023(第八届)供水高质量发展论坛”在长沙开幕。会上,上海锐铼水务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锐铼)总经理邵俊峰发表了题为“行业赋能为供水智能化注入新动能”的演讲。

 图片1.png

邵俊峰

数据成新型生产要素,供水领域数字化、智能化加快进阶

近年来,我国出台了多个政策保障数字化发展。2020年4月出台的《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提出,把数据作为新型的生产要素;2022年1月出台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要求,统筹推动新型智慧城市和数字乡村建设;2023年2月出台的《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强调,整体提升应用基础设施水平,加强传统的技术设施数字化、智能化改造。

随着数据成为生产要素,数字经济和智慧城市不断发展,数字中国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在中国的战略统领下,数字经济与智慧城市的发展离不开智慧水务,同时,智慧生态发展需要数字基础设施与数据资源体系的支撑。

在此背景下,水表开始实现数字化和智能化,功能也不仅仅局限于用水计量和贸易结算,更多用于辅助决策和分析应用,如漏损的监测与定位、大用户的综合分析等。传统硬件成立数据终端的同时,数字资源价值也将获得开发,打造漏损控制平台、智慧水务平台等后端应用。

据《中国城乡建设统计年鉴》(2021)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城市和县城公共供水综合漏损率为12.68%,漏损水量为94.08亿m³。2022年1月,住房部、发改委发布的《关于加强公共供水管网漏损控制的通知》中要求,到2025年全国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力争控制在9%以内。

邵俊峰介绍道,近几年在国家政策的引领和推动下,各地水司在开展漏损控制建设上热情高涨,做了很多工作并涌现出大批漏损控制的成功案例。尽管条件困难、资源匮乏,但仍在不断积累经验,尤其是中小水司。

根据《城镇水务 2035 年行业发展规划纲要》及上海锐铼的调研发现,目前中小水司在智能化方面存在基础薄弱、信息孤岛突出、数据与业务融合度差、财力有限等难点。鉴于现状,为助力中小水司快速降低漏损率,为供水智能化建设注入新动能,上海锐铼提出了行业赋能解决方案。

三大赋能+四大功能体系+四种合作模式,为供水智能化建设注入锐铼方案

上海锐铼提出的锐铼方案主要包括用户赋能、同行赋能、伙伴赋能三个方面。

用户赋能:

上海锐铼推测锐智水云®供水计量漏控管理系统。系统核心是数据业务充分融合,数据业务化,业务数据化,目前已有三百余家水司使用,上海锐铼还于今年将系统免费开放给用户试用。

该系统具有漏损管控体系、水量监控网络、业务掌握流程、设备全控台账四大功能体系。

漏损管控体系:对监控数据深度挖掘,支持业务,数据与业务互联互通,层层叠加,环环相扣,准确评估现状漏损,实时预警新增漏损,有效控制存量漏损,建立了漏损控制管理体系全流程业务闭环。包括乡镇管理、分区计量管理、漏水管理、DMA管理、调度管理、居民用户表管理、大用户管理、表具管理多个方面。

图片2.png 

邵俊峰介绍,漏损管控体系是专门为漏损设计的,对照水量平衡表,漏损包括物理漏失、计量损失与其他计量损失:针对物理漏失,该系统拥有分区计量管理、DMA管理、乡镇管理和漏水管理;针对计量损失,该系统拥有大用户管理、居民户表管理、表具管理。

水量监控网络:全网三层监控,上游生产监控、中游运行监控、下游计量监控;全面监控出厂水、一级分区二级分区、DMA考核表、大户表、二供表、压力阀等设备的运行状态,定时上传数据;通过数据分析精准掌握水流向哪里,漏损了多少,漏损发生在什么地方;通过工单流程开展检漏、抢修,监控全覆盖,实现管人、管事、管物。

 图片3.png

业务掌控流程:全流程闭环管理,水量监控若发现设备、水量、业务等信息异常报警,系统创建工单,派单,移动办理,考核,并对派单的及时率和报警成功率进行统计,工单完成后进行系统效益评价。

 图片4.png

设备全控台帐:对流量、压力等各类设备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全面掌握各类表具的基础数据、位置信息、工作状态、现场照片、历史水量、故障记录、周检记录、比对记录等。

图片5.png

12

编辑:李丹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