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柳俊 中山公用水环境治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E20特邀研究员王强则从开源视角出发,阐述《厂网一体化改革和传统水务企业的嬗变》。王强指出传统水务企业正在经历着:可持续的价格机制没有形成、市区分工造成排水运管主体割裂、供排水一体化无法达成、排水整体运行效率不高的长期难题。提出了传统行业嬗变的十大思考:从传统市政水务到大水务;打破市区两级分工;产品多元、服务多元、收入多元;加快数字化、数智化转型并有实效;加快技术升级向资源化、能源化转移;供排水一体化、进而推动区域一体化;管理架构和方式升级、专业能力提高;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按效付费、绩效管理;防汛保障能力提升。
王强 E20特邀研究员
在排水体系的技术升维方面,合肥工业大学教授、清环拓达(苏州)环境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汪家权分享了《智慧非重力排水系统在城市更新与乡村振兴中的应用》。汪教授指出,非重力排水系统通过真空负压技术与智慧运维平台的结合,为破解城乡排水难题提供了创新方案。相较于传统重力排水系统,其无需大规模开挖,施工便捷且对环境影响小,能灵活适应各类复杂地形,无论是城市更新中的老旧小区改造、乡村振兴中的污水治理,还是古村落、景区等敏感区域的生态保护,都能高效实现污水的全面收集与无泄漏输送。借助智能监控平台,该系统可实现实时预警和高效运维,降低了运维难度与成本,同时构建起“治污 - 循环 - 防灾” 的新模式,推动污水资源化利用,为城乡环境治理和绿色低碳转型提供有力支撑,助力生态环境改善,促进资源再生、环境改善与民生保障的协同发展。
汪家权 合肥工业大学教授、博导
清环拓达(苏州)环境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
在体制机制研究方面,和毅咨询总经理万文清指出,厂网一体化下的按效付费机制正成为破解我国污水收集处理领域“厂网分离” 困境的关键路径。长期以来,污水处理厂与排水管网的分割管理,导致资金效能偏低、责任边界模糊,甚至出现 “清水挤占处理能力” 等资源浪费现象。近年来,从国家到地方密集出台政策,推动建立以污染物收集效能、进水浓度、污染物削减量等为核心的绩效考核与付费体系,将污水处理与管网运维深度联动,形成“高效收集 — 优质处理 — 资金合理回流” 的闭环。但这一机制的落地,不仅需要因地制宜设计考核体系、创新资金筹集方式,更需通过系统性改革让“按效付费” 真正倒逼治理效能提升,为污水治理提质增效提供可持续的制度保障。
万文清 和毅咨询总经理
E20研究院高级行业分析师郭慧就厂网一体化及按效付费等调研情况作了专题分享。基于对十余家地方水务企业和单位的实地调研,系统剖析了当前厂网一体化改革中的关键矛盾——包括管网资产权属划转、市/区两级责任边界、管理模式以及绩效考核机制等核心问题,并据此梳理了可对标的实践案例经验。
郭慧 E20研究院高级行业分析师
在圆桌讨论环节,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南宁、青岛、株洲等多地水务企业围绕各区域厂网一体及按效付费的实施现状展开深入交流。各方通过分享实践经验、剖析现存问题,在经验与问题的碰撞、共性与差异的交叉思考中,为厂网一体化机制的完善及按效付费模式的优化提供了多元视角与实践参考。
附件:参会企业名单
编辑:赵凡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