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来看,近年来我国工业废水市场规模逐年扩大,废水处理能力逐年增强,用水效率逐步提升。目前,我国工业废水处理行业的集中度较低,竞争格局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的特点。总体来看,大致分为国际环保水务企业、大型综合环保类企业(国有和民营)、专业领域的服务企业(国有和民营)等几种类型。本文主要介绍了工业废水市场当前的发展趋势以及工业废水处理企业的业务成长策略。
一、工业废水市场发展现状
工业废水(industrial wastewater )包括生产废水、生产污水及冷却水,是指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和废液,其中含有随水流失的工业生产用料、中间产物、副产品以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不同种类工业废水的特点差异很大,但其核心特征均表现为污染物总量大、成分复杂多样、毒性强、水质水量波动剧烈等。这些特性使得工业废水对环境的危害不容忽视,因此对工业废水进行有效处理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工业废水处理是指采用多种技术手段对工业废水进行净化处理,使其达到国家或地方排放标准,并尽可能实现废水的资源化利用。其产业链涵盖了废水的收集、预处理、主体处理、深度处理及排放或回用等多个环节。
图1-1 工业废水处理产业链
(图片来源:2024-2029年中国工业废水处理行业产业链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1. 市场现状
总体来看,近年来我国工业废水市场规模逐年扩大,废水处理能力逐年增强,用水效率逐步提升。预计未来常规工业废水市场增量空间有限,高难度工业废水处理细分市场具备发展潜力。
1).市场规模逐步扩大
工业废水作为污染最严重、处理难度最大的废水之一,其市场规模也随着需求的增长和技术的推动,近几年持续增长。我国工业废水处理市场规模由2017年的901.5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1462.6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7.2%。
图1-2 中国工业废水处理市场规模(亿元)
数据来源:网络公开数据整理
2).处理能力小幅增强
2021年,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六部委联合印发《工业废水循环利用实施方案》(下称《实施方案》),明确推进工业废水循环利用重点任务,推动废水循环利用工作取得积极进展。根据官方统计数据,2023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4%,提前完成《实施方案》提出的目标(2025年达到94%);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24.3立方米,较2020年下降20%左右。
随着政策驱动和节水技术的推广,我国的工业废水处理能力由2017年的1.80亿吨/日增长至2023年的1.87亿吨/日,年复合增长率为0.8%。预计到2028年达到2.09亿吨/日,2023-2027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6%。其中,产业园内工业废水处理能力在2023年占比为21.1%,预计到2027年该比例将增至24.79%。
图1-3 中国工业废水处理能力(百万吨/日)
数据来源:网络公开数据整理
3).工业用水量逐年递减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近十年我国年度工业总用水量逐步递减,由2015年的1334.8亿立方米降至2024年的971亿立方米。这主要是由于工业废水处理能力增强、水循环利用率上升所致。
图1-4 近10年我国年度工业用水总量(亿立方米)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2 竞争格局
目前,我国工业废水处理行业的集中度较低,竞争格局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的特点。总体来看,大致分为国际环保水务企业、大型综合环保类企业(国有和民营)、专业领域的服务企业(国有和民营)等几种类型。其中,国际环保水务企业占据市场先导地位,聚焦高端市场;大型综合环保类企业占据较大市场份额且主导大型项目;专业领域服务企业占据部分地区市场和细分领域市场。
根据和毅咨询数据研究,截至2025年7月,我国工业废水处理相关企业数量约7400家。2019年由于政策驱动,行业迎来快速成长期,相关企业爆发式增长,新增企业数量达到近十年巅峰,为1355家。2020年以后,工业用水总量持续下降,废水排放量同步减少,市场增量空间收缩,竞争加剧导致新增企业逐步减少。
图1-5 我国近十年工业废水处理相关企业新增数量
数据来源:企查查数据整理
1).国际水务环保企业
国际水务环保企业具有丰富的行业经验和先进的技术工艺,在全球水务市场占据重要地位。进入中国市场后,这些企业凭借其技术和管理优势,参与了一些大型工业废水处理项目,取得了市场先导地位,聚焦高端市场。代表性企业有威立雅、苏伊士集团、泰晤士水务、柏林水务等。
如法国威立雅环境集团自上世纪90年代初进入中国市场,目前在中国拥有超过8000名员工,业务遍及全国。2024年,威立雅在中国避免的碳排放量超过49.6万吨。威立雅水务技术是威立雅的子公司,为工业客户和公共部门提供设计、交付、维护、升级水及废水处理设施和系统所需的全套服务。
编辑:赵凡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