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广东东莞市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十三五”规划(附项目)

时间:2017-01-24 14:55

来源:中国水网

评论(

第二节推动环境治理体系改革

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以“谁污染,谁补偿”、“谁保护,谁受偿”、“谁改善,谁得益”、“有奖有罚”为原则,按照生态功能保护类、环境治理与改善类、环保设施周边区域利益协调类,分类实施生态补偿,由生态环境恶化或者亏欠的地区支付生态保护补偿金,对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成效较好的地区予以适当补偿。出台《关于建立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的实施意见》,统筹并进一步完善现行实施的基本农田、生活垃圾终端处理设施区域生态补偿政策,加快研究实施主要河流流域水环境质量生态补偿,健全生态补偿对象范围,根据不同补偿对象确定补偿标准,强化生态保护成效与资金分配挂钩的激励约束机制。

加快建立和完善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根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意见》,积极探索创新第三方治理机制,健全第三方治理市场。重点推动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处理处置、大型工业企业和工业园区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先试点,后重点,逐步推进,加快环保服务业的发展,鼓励排污单位委托第三方开展污染治理。在推进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体系建设中建议做到四个坚持,即坚持市场化运作与政府引导推动相结合,坚持强化排污者治污主体责任与治污者具体治污责任和连带责任相结合,坚持强化约束机制与完善政策引导相结合,坚持市场培育和规范管理相结合。完善价格和收费政策、加大财税支撑力度、创新金融服务模式、发展环保资本市场。逐步扩大环境监测社会化试点城市范围,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环境监测,建立“政府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的监管机制,构建规范有序的监测市场。

开展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工作。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广东省环境保护厅、广东省财政厅关于印发广东省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管理办法的通知》,开展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工作,制定试点相关配套文件,确定试点范围、试点名单,完善排污初始权核定,做好排污指标分配,为企业排污权有偿使用、交易打好基础。同时加大排污权金融产品的创新,促进企业更好地将环保成果转化为资金来源,调动企业提高清洁生产水平,减少排污量,通过排污权交易减排收益机制,形成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机制,培育生态环保市场体系。

创新治污减排思路。确立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的总量减排基本思路,总量减排目标与环境质量改善目标一并下达、一并考核,要尽快完善环境质量监测预警制度,提前对环境质量目标完成情况进行分析预判。继续大力推进工程减排、结构减排、监管减排,一是抓好工程减排,明确工程内容、完成时限、责任单位和资金来源,环保部门加强督促检查,定期向当地政府和上级环保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工程进度,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二是抓好结构减排,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抑制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相关政策,通过传统制造业升级、加强化工行业管理等措施,推进淘汰落后产能和重点污染企业的政策制定;三是加强监管减排,通过加强环境监管工作,实现污染物减排。采取财政补助、以奖代补等方式,建立污染减排政府激励机制,资金优先支持完成减排任务的重点企业。加强污染物排放浓度、总量、速率三方面协同管理,促进治污减排全过程管理,将区域环境质量改善要求落实到企事业单位,以综合性排污许可为载体,实现对所有污染源(尤其是工业源)、所有排污过程有效管控。

强化环境质量管理。发挥环境保护部门综合监督,参与综合决策,评价考核与问责,落实主体责任,建设全面有效的环保治理体系。严控新建源、严管现役源、严查风险源,在加强环境增量管理的同时,加强存量治理。以区域环境质量目标清单式管理为主要抓手,按照标准、总量、环评和执法的工作链条推进质量改善工作,以标准牵引、执法倒逼,做到“应治必治”,强化环境质量监测、评估、监督和考核,着力解决群众身边的环境问题,确保环境优良区域环境质量不退化、不降级,环境污染严重的区域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探索环保投融资体制改革创新。在加大政府资金投入的同时,应通过积极的政策引导和优惠措施推进社会多元主体投资环境污染治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深入推进水污染治理市场化改革,引导水污染治理领域全面向社会资本开放,探索推广政府主导、企业总包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管理的治水模式。统筹流域综合开发与环境治理,推广“水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土地整备开发、投融资”三位一体的流域治理新模式。建立多元投融资体系,鼓励采取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或政府购买服务模式开展水污染治理。农村生态建设以村(社区)自筹为主,财政投入为辅的原则,增加用于生态农业建设的资金投入,农业综合开发和农田水利建设工程应安排一定比例资金专门用于生态保护。严格规范排污费征收制度,实行危险废物安全处理收费制度,对污水和固体废物处理设施建设及运行给予区内政策允许范围的优惠。

深化区域环保协作。大力推动深莞惠经济圈、穗莞、莞港澳等区域环保合作,联合开展城市圈水源上游环境保护,加快解决跨市河流污染、区域大气复合污染、危险废物和严控废物协同处理等突出问题。有序推进产业转移,预防污染转移,加强城市间环境应急预警联动,深化跨界突发环境事件协调处理机制,联合推进跨市环境监察执法,共同打击环境违法行为。

建立生态环境专家咨询制度。进一步提高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的科技支撑,发挥专家在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规划编制、政策研究、制度建设中的咨询作用,努力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水平。成立市环境保护委员会专家组,并进行动态更新,负责对市环委会相应的议事范围进行咨询、论证、评估和审议并提出意见,对市环委会指定的事项、课题进行调研、论证、咨询和审议,为东莞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提供决策,为各项治污工程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

第三节落实党政主体责任

强化环保统筹协调作用。从顶层设计建立起全链条的环境保护行政责任体系,由市环境保护委员会统一实施环境监督管理责任,指导、统筹、协调各级各部门环境保护工作,并监督、检查和考核工作部署的落实情况。要发挥环保部门统筹协调作用,全面构建“部门分工负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市直各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形成环境污染防治工作合力。建立环保刚性介入机制,从环境目标、生态修复、治污工程效益等角度介入有关治污规划编制、工程实施过程中。

1...10111213141516

编辑:赵凡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