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广东东莞市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十三五”规划(附项目)

时间:2017-01-24 14:55

来源:中国水网

评论(

挑战。“十三五”时期必须好好清理环境污染旧账,必须好好回答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的问题,必须好好思考新形势下的环保需求。要坚持问题导向,找准方向,迎接挑战。

——环境问题复杂多样,全面改善环境质量难度大。河涌黑臭、土壤污染、垃圾围城等问题是我市社会公众高度关注的环境问题,改善环境质量已经失去“缓冲期”,没有回旋余地。但当前环境问题是污染长期累积到一定程度后在短时间内集中爆发的结果,污染成分复杂多样并互相交织叠加,污染传播扩散时空特征错综复杂,环境风险预判与防控不足,一些新型污染物尚缺乏有效控制手段,要在较短时间内集中解决这些突出环境问题、实现环境质量的全面改善难度较大。

——能源资源约束趋紧,绿色低碳转型难以一蹴而就。由于长期以来粗放发展模式的强惯性作用,绿色低碳转型难以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从产业结构上看,世界上发达经济体第三产业占比普遍超过70%,而2015年我市第三产业占比仅为53.4%,与先进水平有较大差距;从能源结构看,发达国家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原煤占比普遍少于30%,而东莞原煤消费占比仍然较高,经济产业实现全面转型升级任重道远。

——城镇化进程加快,生态环境承载压力与日俱增。2015年东莞城镇化率为88.82%,常驻人口数量825.41万,参照国际标准,整个东莞地区土地的承载力最低线是0.78千万人,这个承载力相对于现在人口0.83千万来说,已经饱和。“十三五”全市人口预计将增加到849万人,目前土地开发利用率已接近40%的红线,快速的城镇化进程及人口集聚对区域生态环境冲击明显加剧,要确保这些地区环境不恶化、守住资源环境底线的压力骤然加大。

——环保机制体制不健全,难以满足新形势下治污需求。随着大气、水、土壤等重大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陆续实施,“十三五”时期我市对环保监管能力、污染治理投入、治污技术手段、政策制度保障等各方面的需求将急剧增加,然而目前我市环境管理能力相对滞后于经济建设,尚未全面建立起有效环保机制、政策和手段体系,环保技术、资金保障仍然相对不足,基层环保高水平人员严重欠缺,难以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问题。

第二章总体要求

按照“全市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要求,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补齐生态环境短板,实施绿色发展战略,实现经济社会更高质量和更高水平发展,奋力开创东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第一节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和市委十三届六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牢牢把握“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目标,以“三个走在前列”为战略重点,全面践行“两山论”,争当绿色发展的排头兵,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统领,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实施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好污染防治战役,严密防控环境风险,着力推进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打造“天蓝、地绿、水净”的生态环境面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努力建设国际制造名城、现代生态都市,为我市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环境基础。

第二节基本原则

环境优先,绿色发展。立足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实施分区分类管理,加强环境保护对经济发展的引导和调控,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积极构建绿色低碳发展的新格局。

关注民生,改善质量。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重点解决广大人民群众关切的环境问题,贴近公众感受,推进水、大气和土壤三大重点领域环境质量改善工作,持续精准改善全市环境质量。

依法监管,社会共治。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地方立法,按照“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要求切实加强执法监督,保障公众环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构建全民行动格局。

深化改革,创新制度。改革环境治理体系,落实政府环境质量责任制,加强资源环境市场制度建设,完善生态保护管理机制,逐步建立系统完善、适应生态文明的环境保护制度体系。

第三节规划目标与指标

“十三五”时期,全市大气和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增强,环境监管能力显著提高,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基本实现城乡环境基础设施服务均等化,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基本完善。2018年全面达到小康社会环境类指标目标,2019年创建成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

——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全市全面稳定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PM2.5年均浓度不超过33μg/m3,PM10年均浓度不超过48μg/m3;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地表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III类)比例达到57.1%,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比例不超过10%。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下降。全面完成省下达的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的减排任务,挥发性有机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

——环境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提高环保投资比例,实现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全覆盖和稳定运行,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95%,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危废处理处置设施不断完善,重点监管单位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率达到100%。

——生态文明制度进一步完善:构建和谐协调的自然生态体系,建立生态文明建设绩效考核体系,大力提高环境信息公开率和公众满意率。

展望2030年,全市环境管理水平显著提升,建立起完善的城乡一体化环境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体系,人居环境质量稳定提高,自然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循环经济体系建立完善,资源能源消耗、污染物排放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实现东莞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

1234567...16

编辑:赵凡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