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无锡市“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发布(附全文)

时间:2017-02-20 16:31

来源:无锡环保局

评论(


3.科学配置公共环境资源

坚持“高轻优强绿”的产业结构调整取向,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严格控制超出本地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新增产能,实施过剩产能行业的减量置换,为“高轻优强绿”产业项目腾出发展空间,促进全市产业向“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高端化”的目标发展。立足现有基础,继续化解钢铁、水泥等过剩产能,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节能环保产业、生物医药产业、新能源和新能源机车产业、新材料产业、高端纺织和服装产业等七大先进制造业。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构建循环型工业、现代农业和服务业为主体的产业体系。深入开展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促进园区废物资源化利用、能源资源梯级利用、污染集中治理。大力推进清洁生产,以能耗、水耗、物耗、污染物排放强度为杠杆,撬动传统产业和产品的升级换代、转型发展。鼓励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实施技术改造,实行工业集聚区企业废水和水污染物纳管总量“双控”,化工、电镀等重点行业废水“分类收集、分质处理”,提升企业产品水平和节能、降耗与污染减排的工作水平。加大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钢铁、水泥等行业兼并重组、调整优化力度,鼓励企业加大创新发展和品牌塑造力度,推动冶金加工业向特、高、优和绿色、低碳方向发展。加大工业园区的创建力度,“十三五”期间省级以上开发区全面完成循环化改造,开展生态工业园区创建活动,力争80%以上省级以上开发区建成生态工业园区。新吴区要将无锡硕放工业园区建成省级生态工业园区。江阴市要将江阴-靖江工业园区、江阴临港经济开发区建成省级生态工业园区。锡山区要将锡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建成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宜兴市要推动宜兴陶瓷产业园区、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宜兴经济技术开发区生态工业园区创建工作,到2020年,至少建成两个以上生态工业园区。滨湖区要推动无锡经济开发区生态工业园区创建工作。

推动环保产业升级发展。发挥环保产业既能拉动经济增长又能解决环境问题的双重功效,加大创新推动力度,努力将其打造成无锡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双引擎。紧紧围绕市场需求,着力在火电机组高效脱硫脱硝装备制造、高效实用环保催化剂研发、土壤污染修复设备生产等方面谋求突破。抓住“十三五”期间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聚焦太湖的有利时机,借助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力量,搭建政、产、学、研一体化科技攻关平台,积极从事水环境治理与修复的研究与实践,力争在水体氮磷污染治理与控制,缓释、长效、吸收率高的化肥生产,高效、低成本、无害化、资源化污泥处置利用技术,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技术,蓝藻灾害的化解和资源化利用,黑臭、富营养水体的生态修复和长效管养等方面,取得技术突破并形成新的产业链,打造出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拳头产品,培养出一批在全国乃至世界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环保企业。加大对宜兴环保科技产业园的创新支持力度,不断扩大影响力,使其成为面向全国、通达世界的环保产业展销平台和无锡高科技环保产品的孵化器。鼓励支持互联网技术与环保服务业融合发展,积极培养环保电商新业态。重视环保产业优势资源的配置,充分发挥现有环保科技研发中心的作用,助推科技成长型企业做大做强。倡导差异发展,防止低水平小规模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鼓励有实力的环保企业积极从事规模型废旧家电拆解、资源回收和一般固体废物处置利用,为无锡的电子废弃物和一般固体废物寻找安全出路。

(二)实施综合治理提升环境质量

1.攻坚克难治水

当前,无锡入湖河道水质不理想,城区黑臭河道为数不少,太湖蓝藻危机隐患不容小视。“十三五”期间要在“治污水、保清水、供好水”上攻坚克难,力求取得突破。到2017年,太湖无锡水域水质总体保持Ⅳ类水平,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到国家、省考核要求。到2020年,太湖无锡水域水质总体达到Ⅲ类水平,富营养化水平较2015年有进一步下降;全市地表水国考断面达到和优于Ⅲ类水体的比例大于70%,全面完成黑臭水体治理任务,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到国家、省考核要求。

1)持续开展太湖水治理

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太湖治理方案要求及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太湖水污染防治工作的意见》坚持“源头治理、精准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长效治理”,多措并举深入推进太湖水治理。

结合国家实施的新孟河江水送太工程,加紧实施相关配套工程,争取早日建成通水。在确保防洪安全的基础上,切实管控好望虞河清水廊道沿线无锡闸口,保持济太江水水质良好。开展太湖西岸入湖河道水质提升专项整治行动,对无锡段入湖河道进行全流程分区段水质监测和调查研判,切实摸清和找准影响入湖河道水质的主要污染地段和源头,对症用药采取坚决有力治理措施,消灭污染源头,确保入湖水质优良。积极拓展蠡湖、长广溪、太湖新城清水产流功能,不断提升该区域的水环境承载力。

1...3456789...16

编辑:李姝乐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