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固废网获悉,《山东省推动乡村生态振兴工作方案》于近日印发,旨在扎实推进乡村生态振兴,加快山东特色美丽乡村建设步伐,打造农民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美丽家园、和谐家园。详情如下:
山东省推动乡村生态振兴工作方案
为扎实推进乡村生态振兴,加快山东特色美丽乡村建设步伐,打造农民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美丽家园、和谐家园,根据《山东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 年)》任务目标,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山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指示精神,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顺应广大农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以建设美丽宜居村庄为导向,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乡村绿色发展、环境靓丽为主攻方向,加大生态保护与修复力度,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大力发展美丽经济,聚焦聚力农村“七改”,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突出短板,全面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强化农业农村生态产品供给,推动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把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可持续发展优势,实现百姓富与生态美的统一,为建设美丽中国增绿添彩。
二、任务目标
(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经过三年集中攻坚行动,到2020年,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阶段性成效。基本实现村庄规划编制、生活垃圾收运处置、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全覆盖,生活污水处理率大幅提高,村容村貌明显改观。到2022年,各项管护长效机制建立完善并规范运行,农民健康卫生意识普遍增强,农村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提升,建成一批特色鲜明、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到2035年,广大农村生态宜居,广大农民安居乐业,生态绿色深入人心,传统文化一脉相承,处处呈现“生产美、生活美、生态美”的新时代农村面貌。到2050年,形成遍布齐鲁大地、各具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二)农业绿色发展。保护和节约利用农业资源,努力实现耕地数量不减少、耕地质量不降低。推进农业投入品减量化、规范化使用,不断提高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水平。构建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的农业发展新格局,农业可持续发展、绿色供给能力明显提升。到2020年,严守11288万亩耕地红线,全省耕地质量平均比2015年提高0.5个等级。到2022年,全省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646以上,主要农作物化肥、农药利用率分别达到40%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2%以上,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1%,力争实现全省废弃农膜基本回收利用。到2035年,全省耕地质量水平和农业用水效率进一步提高,化肥、农药利用率进一步提升,农业废弃物全面实现资源化利用,全省农牧循环格局基本形成。
(三)生态保护与修复。到2020年,基本建成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基本实现预防保护,重点防治地区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基本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城乡环境质量大幅改善,自然生态系统进一步趋向好转。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3780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和侵蚀强度有所下降,人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林草植被得到有效保护与恢复;年均减少土壤流失量1100万吨,输入江河湖库的泥沙有效减少;全省大陆自然岸线保有率不低于40%;海洋国土空间的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占全省管辖海域总面积的比例不低于20%;全省湿地面积(含滨海湿地)不少于2600万亩,湿地面积不减少;全省海水养殖面积控制在56万公顷左右。到2022年,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5788平方公里。
(四)生态资源价值实现。2018-2020年,完成新增、更新和低效林提升改造360万亩,森林抚育300万亩。创建成功的国家森林城市不少于15个,省级森林城市不少于25个,省级森林乡镇不少于200个,全省森林村居不少于2000个。2021-2022年,完成新增、更新和低效林提升改造200万亩,森林抚育200万亩,力争每年建成 50个森林乡镇、500个森林村居。到2035年,全省森林覆盖率稳定在20%以上。
三、重点工作
(一)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立足现有条件,区分轻重缓急,实施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以垃圾污水治理、改厕和村容村貌提升为重点,着力补齐短板,加快建设美丽乡村,确保“一年提标扩面、两年初见成效、三年全面提升”。
一是推进农村垃圾综合治理。在实现城乡环卫一体化全覆盖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完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市场化运作、减量化处理、资源化利用、数字化管理、法治化保障的工作机制,到2020年,95%以上的村庄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提高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能力,推动全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县建设,探索适合农村特点的垃圾就地分类和资源化利用方式,总结推广分类收集的经验模式。开展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排查整治,加快清理公路边、铁路边、河边、山边,特别是村庄内外积存的建筑和生产生活垃圾,重点整治垃圾山、垃圾围村、垃圾围坝等问题。
二是加快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制定《关于深入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的实施意见》,合理选择改厕模式,按照群众接受、经济适用、维护方便、不污染公共水体的要求,普及不同水平的卫生厕所,鼓励建设农村公共厕所。聚焦加快建立并运行农村改厕管护长效机制,坚持建管并重,把“管”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广市场化运作模式,以乡镇为单位,鼓励企业或个人成立农村厕所管护服务站,扎实做好厕具维护、故障维修、粪液收运等服务工作,让群众用得放心、省心、舒心,确保把好事办好。2018年,全部乡镇基本完成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2019 年,全部涉农街道办事处基本完成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2020年,全部乡镇(涉农街办)内300户以上自然村基本完成农村公共厕所无害化建设改造。
三是积极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合理确定规划布局,按照统筹城乡生活污水处理、统筹改水改厕的原则,以县(市、区)为单位编制县域村镇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对南水北调工程输水沿线、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自然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域的村庄,优先解决污水治理问题。创新污水治理模式,推动城镇污水管网向周边村庄延伸覆盖,城市、镇区和园区周边的村庄接入城镇污水管网。位置偏远、达到一定规模的村庄,鼓励采用生态处理工艺,积极推广低成本、低能耗、易操作、易维护、高效率的污水处理技术,建设经济实用的污水处理设施。到2020年,50%以上的村庄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其中,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县80%以上的村庄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农村新型社区基本实现污水收集处理。
编辑:刘影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