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以全面实施河长制湖长制为抓手,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问题加快解决
河长制湖长制体制机制全面建立,加快从“有名”向“有实”转变。省、市、县、乡四级河长制湖长制工作方案全部印发实施。全省2023名河长湖长完成巡河2.5万余人次,其中省委书记、省长2名总河湖长和17名省级河湖长巡河55人次。全省竖立河长公示牌5017块,落实河道管理员2855名。《海南省河长制湖长制规定》11月1日起正式施行。海口市“12345政府服务热线+河长制”监控平台实现全过程可视化管理,被水利部评为“大地河源杯”2018全国基层治水十大经验。“清河行动”圆满完成,河湖“清四乱”专项整治有序推进,全省河湖面貌发生较大改观。
紧盯河湖管理重点难点问题,严厉打击非法采砂等破坏河湖行为。省政府成立了打击非法采砂实施综合整治专项行动工作领导小组,沈晓明省长担任组长,分管公安和水务的2名副省长担任副组长,办公室设在省水务厅。在2015年颁布实施《海南省河道采砂管理规定》的基础上,印发了全省城镇污水及水保采砂专项治理工作方案、“十三五”期间建筑用砂供给保障工作方案、河道采砂现场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等配套文件,为规范河道采砂管理提供较为完善的政策支撑。结合扫黑除恶行动与公安机关联动执法,形成有效震慑,全年开展河道非法采砂巡查工作7283次、联合执法2358次,查处、取缔非法采砂点593处。水行政主管部门立案89起,公安机关破获砂霸13个、查办非法采砂违法犯罪案件159起,抓获违法犯罪人员469人。
积极转变治水理念,加快恢复水清岸绿景美自然生态。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浩、国务院参事仇保兴分别应邀来琼做专题授课,介绍现代生态水务新思路新理念。编制了以流域为单元的水生态文明建设及综合治理总体方案。全省64条城镇内河(湖)污染水体按照“一河一策、一湖一策”实施水生态恢复和景观再造,水质达标断面由2015年的4.3%提高到87.3%,29个城市黑臭水体全部消除黑臭现象。我省在生态环境部牵头开展的2017年度《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情况考核中被评为优秀,海口市统筹推进市域水污染治理工作被国办通报表扬,美舍河入选第一批全国黑臭水体治理“光荣榜”。
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考核制度,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开展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加强水资源论证和城市节水、取水许可管理,启动县域节水型城市达标建设,省级节水型机关、节水型企业建成率超过90%。通过了国家2017年度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开展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试点,完成保亭报导水库至三亚赤田水库生态补偿协议签订和上游地区环境治理保护设施建设运营权移交。66个水功能区和29个城市水源地实现全覆盖监测评价,纳入国家考核的24个重点水功能区达标率100%。完成入河排污口普查,全省共有入河排污口1474个,其中规模以上排污口162个,683个入河排污口已开展监督性监测。大力保障建筑用砂供给,设置合法采砂场30个,总开采量约850万立方米(含疏浚)。承办水利部与新加坡水资源合作工作组第三次会议,展示了海南节水灌溉、雨水蓄积利用和湿地保护工作成就。
(三)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民生水务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推动公共资源向困难群体倾斜,贫困地区水利短板加快补齐。印发实施《海南省水利扶贫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2018年在5个国定贫困县投入中央水利投资项目资金3.7亿元,实施水利基础设施项目42宗,惠及19万贫困地区人口。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着力解决贫困地区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与省扶贫办、省卫健委联合印发《海南省农村饮水安全脱贫攻坚行动方案》,明确农村饮水安全评价标准,完成2018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饮水安全状况精准核查和农村饮用水水质监测工作;建设103处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总受益人口7.63万人(其中受益贫困人口0.82万人),超额完成省政府为民办实事事项任务。积极开展人力资源帮扶,选派3名优秀机关干部到贫困县水务局挂职,吸纳2452名贫困劳动力到水利行业就业,人均年收入14055元。核定全省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人口96104人,下达中央直补资金5766.24万元。厅机关落实定点贫困村帮扶资金334.8万元。
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现实利益问题,城乡供排水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开展供水水质督察及城镇供水规范化管理考核及二次供水专项检查,规范“三供一业”供水分离移交及新建小区的供排水设施建设管理,城镇供水安全水平进一步提高。利用2018(第七届)国际智慧城市峰会平台举办海南智慧水务分论坛。扎实落实中央环保督察整改要求,成立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组,多次召开专题推进会,签订整改目标责任书,制定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指导意见、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改造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城镇污水处理工作考核办法(试行),2018年全省累计开工污水处理项目116个,完工31个,新增污水处理能力16万立方米/日,新建污水收集管网395公里,达到中央环保督察年度新增污水处理能力目标。
加快推进民生领域体制机制改革,为民服务良性运行机制逐步建立。全面完成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管护体制改革,已落实管护人员2460人,8514公里灌溉渠道、320公里排沟和一批塘坝、泵站已开展正常管护,初步实现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有人管、有钱修目标。加快形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护长效机制,在三亚召开农村饮水安全现场会,印发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考核办法和运行管护工作指导意见,推广专业化管护模式,农村饮水安全保证率和水质合格率开始回升。
(四)坚持完善水旱灾害防御体系,连续两年实现人员因灾零死亡
进一步完善互联网+防灾减灾综合信息系统平台建设。互联网+防灾减灾信息平台二期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深度整合了36个省级部门资源,打通部门信息壁垒,增加系统功能,完善功能设置,友好用户体验,为政府防御风洪灾害提供了数字化、可视化决策支撑,并通过移动端APP、微信、短信等向公众提供防灾减灾个性化服务。
首次开展防灾减灾国际交流合作。与省气象局联合举办第八届“南海风云论坛”,以气象与水文为主题,围绕台风、暴雨、强对流等南海区域高影响灾害性天气的监测预警、预报预测以及所带来的风水旱气象灾害机理及防御、水资源水环境治理技术进行了交流探讨,展现推进泛南海区域气象与水文服务方面取得的成就,提升了泛南海合作交流的关注度,取得了良好效果。
编辑:徐冰冰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