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案例】南山水质净化厂一套系统升级改造工程

时间:2025-04-29 14:22

来源:中国水网

评论(

为促进行业交流进步,便于行业同侪互学互促,推动中国环境产业转型升级。E20环境产业圈层特推出《水务行业优秀案例汇编》,汇集了近150例案例,涉及村镇污水治理、工业废水治理、工业园区废水治理、水环境治理市政污水管网再生水回用、污泥处理处置等领域。

项目名称:南山水质净化厂一套系统升级改造工程

推荐单位:深圳市利源水务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参与环节:工程设计

项目所在地: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

项目概况

深圳市南山水质净化厂位于南山区月亮湾大道2099号,属“深圳市污水排海工程”子工程的内容,总处理规模为73.6万m³/d,占地面积42.55ha,是深圳市目前规模最大的水质净化厂。

南山水质净化厂一套系统升级改造工程主要将厂区现有的6座直径45米的辐流式初沉池原位改造为“RPIR+转盘滤池”工艺,使其升级为集成二级生化处理和泥水分离功能的高标准处理设施,经改造后处理规模达17.6万m³/d,出水水质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不考核总氮)。池体采用了反吊技术进行封闭,俯视效果形似“海浪”,实现了功能与环境的和谐统一,显著提升了厂区的景观效果。

示范意义

当前污水处理需求量居高不下,现有污水处理厂面临着提标扩容的迫切需求,然而用地紧张的问题却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针对当前污水处理厂有提标扩容需求但用地受限的问题,采用以RPIR为核心的集约式生化反应沉淀过滤污水处理提标改造技术,可快速对现有污水厂内的工艺单元进行原位升级改造,使其转化为集成二级生化处理、泥水分离及过滤功能的高标准处理设施,从而实现在现有污水厂区内不新增用地的情况下,显著削减污染物排放量,节约集约了污水厂内土地利用,为同类型污水处理厂的提标扩容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范例。

项目亮点介绍

(1)实施效果

国内首次将RPIR生化反应沉淀及转盘过滤技术集成在一个现有的圆形初沉池内,使得原一级处理的工艺单元升级为二级生化处理及深度处理设施,大大集约节约了现有污水厂内用地,提高了污水处理效率,节省投资。出水COD、NH3-N、SS、TP均满足一级A排放标准,出水水质稳定达标。

(2)社会效益

针对大跨度池体,在深圳市首次采用了钢支撑反吊氟碳纤膜加盖技术进行封闭,既达到遮阳避光防止RPIR池出水滋生藻类的效果,又起到除臭封闭的作用,同时可获得较好的景观效果,为周边居民创造了更加舒适、宜居的生活环境。

(3)生态效益

本工程建成后大大减少了对水体污染物总量的排放,其中COD削减量为:38.7t/年;BOD5削减量为:25.5t/年;NH3-N削减量为:4.2t/年;SS削减量为:38.7t/年;TP新增削量为:0.62t/年。这对于改善珠江水质、保护水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项目技术工艺/装备简介

(1)技术工艺/装备名称

集约式生化反应沉淀过滤污水处理提标改造技术。

(2)工艺/装备原理

南山水质净化厂一套系统升级改造工程——集约式生化反应沉淀过滤污水处理提标改造技术主要是运用工程化手段,将生化反应、泥水分离及过滤拦截等多个工艺过程集成在一个池子内完成,实现有机物、氨氮、总磷及SS等目标污染物的去除。该技术的核心为反应沉淀一体式矩形环流生物反应器(Reaction and Precipition Intergrated bio-Reactor,RPIR)。RPIR是利用曝气的气升动力使混合液产生环流,提高反应的传质效果,同时,耦合沉淀分离过程,使活性污泥被截留在反应器内,实现污泥无动力自动回流,使反应器内微生物保持数量和质量上的优势,实现对污染物的生物降解。反应沉淀一体化反应器是RPIR工艺的核心技术,该技术是以活性污泥法为基础开发的一种新型污水处理技术,其主体设施单元为反应沉淀一体化反应器。反应沉淀一体化反应器将曝气池与二沉池合二为一,形成反应与沉淀一体式结构,实现污泥的高效截留而不需污泥回流泵,缩短了污水处理的工艺流程;通过构建导流结构并利用气升动力实现混合液的环流,使污水与曝气池内的活性污泥进行充分混合达到高效去除污染物的效果,同时还能提高溶氧效率、降低曝气能耗。

12

编辑:黄延丽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